ctlin@pu.edu.tw
- 摘要
复旦大学毕业生,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 美国加州大学 Santa Babara分校教授Liu Xudong 不幸去世。作为他多年的朋友, 我们非常悲痛。 现发表刘教授的朋友台湾静宜大学林吉田教授两小时前来的邮件如下。 (汤涛, 于香港)
Dear all,
With great sorrow, I am sharing the following sad news with you: Professor Xudong Liu of UC Santa Barbara passed away peacefully at 10:10 PM on 19 October at the Santa Monica Cottage Hospital. Xudong had a strong fight with an aggressive type of brain cancer since last December. It is a tremendous loss to his family, UCSB, and the mathematics community at his young age of 45. He is survived by his wife Shirley and son Evan.
If you would like to send your condolence messages to Shirley and Evan, please contact Shirley by email at shirley.lu@citigroup.com or cell phone 201-966-9565. (She may not be able to read your messages timely at this time.)
The funeral and burial service will be on Tuesday October 25 at 1-3 PM in Santa Barbara.
According to the family tradition, Xudong's religious inclination, and family's wish, the service will be in Buddhist form. If you need information on the service, please contact with me.
Best regards,
Chi-Tien Lin
Department of Applied Mathematics,
Providence University
Email: ctlin@pu.edu.tw
Phone: +886-4-2632-8001 ext 15166
- 摘要
邀请报告人的华人代表包括中国大陆一名(45分钟); 在美国工作的华人4名(3位45分钟, 一位一小时). 祝贺他们! 具体信息请参阅
http://www.icm2006.org/scientificprogram/plenarylectures/
http://www.icm2006.org/scientificprogram/sectionlectures/
- 摘要
陈宜瑜,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1944年出生,1964年8月毕业于厦门大学生物系,1988年赴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作高级访问学者。1989年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所研究员,1991年至1995年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所所长,1995年至2003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2003年12月起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他主要从事淡水鱼类分类和系统进化的研究,“鲤形目鱼类系统发育的研究”等,9项成果曾获国家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或科 技进步奖。
为充分发挥海外科技人才资源优势,鼓励、吸引和稳定海外杰出科技人才在华工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05年启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外籍)资助工作。本刊截稿时,该基金的申请受理工作已经结束,正在评审当中。带着该基金的设立背景等问题,日前,本刊记者对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院士进行了专访。
记者(以下简称“记”):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以前主要是为我国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设立的,现在开始为外籍华裔青年学者设立专项,主要出于什么方面的考虑?或者说,设立该基金的背景是什么?
陈宜瑜(以下简称“陈”):这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
一是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高层次科技人才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国际人才资源争夺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前沿和焦点。2003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并随后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该《决定》指出:“加大吸引留学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力度。”“鼓励和吸引海外华人华侨专家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
据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进一步树立和强化全球化战略思想,强化资助措施,引导中国科技界主动参与世界科技人才竞争,拓展多元化渠道,开发海外人才资源,积极引进海外人才和智力。实施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外籍)资助工作,是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措施,是实施科学基金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延揽海外人才和激发海外人才创新热情而开辟的新渠道,是我委贯彻人才强国战略的又一重要举措。
二是在我国近年来的基础研究队伍中,活跃着一批高水平的外籍华人科学家。他们全时在我国内地参加科研活动,有些还担任着科研领导职务,对提高我国一些领域的科研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如清华大学引进的图灵奖得主,美籍华裔学者姚期智。他曾获得美国哈佛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和伊利诺依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并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以及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他还是自图灵奖设立以来获得该奖的首位华裔学者。多年来,姚期智在数据组织、基于复杂性的伪随机数生成理论、密码学、通信复杂性乃至量子通信和计算等多个尖端科研领域,都作出了巨大而独到的贡献。他所发表的近百篇学术论文,几乎覆盖了计算复杂性的所有方面,是计算机理论方面国际上最拔尖的学者。2003年10月,姚期智受聘为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讲席教授,并组成了一个实力雄厚的讲席教授组,对该系学科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004年9月,他辞去在美国的工作,成为高等研究中心的全职教授。温家宝总理在去年教师节来临之际,还看望了他。
此外,还有像浙江大学的瑞典籍华裔学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何赛灵。在他的努力下,浙江大学“光及电磁波研究中心”于1999年11月建成。该中心致力于光与电磁波的高科技前沿研究。何赛灵成为该校第一个跨3个学科(光学工程、微波与电磁场、物理光学)的博士生导师。
目前,除像姚期智、何赛灵这样的佼佼者之外,还有许多外籍华裔学者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投身于我国的科技事业。但是由于国籍的限制,有些人很难在国内得到人才基金特别是高水平人才基金项目的资助。为了稳定这些优秀的科学家,也为了吸引更多的优秀科技人才,促使国内科研单位面向全球公开招聘一流的海外华裔青年科学家,支持海外青年学者立足我国国内干实事、干大事,我委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成功实践的基础上,适时启动了这项基金资助工作,旨在按照“择优支持、科学管理、用好人才、创建品牌”的思路,延揽海外杰出人才在华从事研究工作,着力提升我国基础研究相关领域的实力和水平。
记:可以说,这项基金虽然是一项新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但是是属于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大范畴的。那为什么不设立一种新的基金,而是纳入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呢?是不是因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在海内外已经影响很大,可以作为一种品牌呢?
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94年由国务院设立,支持45岁以下的优秀青年学者在国内从事基础研究并鼓励海外学者回国工作。我委坚持“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评审原则,依靠良好和有效的制度保障,使该项基金遴选工作做到“公开、公正、公平”,促进了拔尖创新人才的不断涌现,赢得了全国科学界的广泛赞誉。11年来,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累计资助了1331人,取得了明显的资助实效。从近几届中科院院士增选情况来看,50岁以下的内地新增院士全部为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近4年,共有15位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资助者作为第一获奖者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有相当一批获资助者在国家重大研究项目或重大研究计划中担任首席科学家或学术带头人。实施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不仅稳定了大批青年科学工作者在国内开展研究工作,还吸引了一批海外人才回国施展才华。基于以上情况,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目前已经成为我国科技界一个重要的基金品牌。如果获得该项基金,除了可以得到一 定的科研资助外,它对获资助者来说,还是对自身科研实力的一种承认,是一项荣誉。所以,很多科研工作者都很重视这项基金。于是,我委决定借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品牌,尽快扩大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外籍)的影响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
记:该基金的资助额度有多大?对申请者有什么要求?
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外籍)经费从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列支,管理上纳入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管理范畴。基金资助期限为4年,每人资助经费100万元(数学和管理科学领域资助70万/人)。
该基金对申请者的遴选标准是非常严格的。资助对象必须是申请当年1月1日年龄在45周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的外籍华人学者,并能保证在资助期内全时全职在中国内地开展基础研究;申请者已经被中国内地大学或研究单位正式聘用(惟一受聘单位,且在国外没有固定受聘职位),聘期覆盖本基金项目的执行期;申请者已被依托单位正式聘用为教授级或相应专业技术职务;申请者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遴选标准要求,申请者曾在中国境外大学或研究机构从事科学研究,独立主持过若干重要的研究项目或课题,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研究成果已被国内外同行所认可,在本学科领域有一定的影响;申请者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与把握学术方向的能力。其拟开展的研究工作方向明确,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发展前景,属国际前沿且为国内所急需,可带动相关领域的发展或人才的培养。同时,该基金申请还对所依托单位提出要求,依托单位要具有良好的支撑条件和发展环境,能够为申请者提供必需的实验设备及人力、物力,支付相应的工资报酬等。
记:这项基金与海外青年合作研究基金有什么不同?
陈:这项基金是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补充,丰富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内涵,扩大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范围。它与我委人才战略中的另一项海外与港澳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采用的资助模式是不一样的。海外与港澳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是为了吸引、鼓励海外和港澳地区优秀青年学者每年在国内进行一定期限的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而设立的。它要求获资助者每年到中国内地工作2个月以上的时间。而这项基金要求的则是全时全职。
记:从目前情况看,申请者的情况怎么样?都分布在什么领域?如何做到公平评审?
陈:今年共收到61份申请,来自26个教育部所属高等院校和12个中国科学院所属研究所。申请者分布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瑞典、德国6个国家。其中,美国最多,为25份。经过初审,有4份申请被筛掉。其余57份正在组织同行专家进行评议。在审查中,是否全时全职是一个重点。
记:作为留学回国人员,同时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主任,您对海外的留学人员有哪些希望?
陈:近几年来,尤其是近一段时间以来,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在不同场合谈到要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这进一步说明国家对科技工作的重视。国家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已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是体现在对科技不断增加的投入等等方面,如设立各项科研基金。可以说,目前国家已经为科学家创造了一个容易干成事、干成大事的良好科研环境。优秀的外籍华裔青年科学工作者,只要能为我国做出贡献,都会获得基金的支持。
国家副主席曾庆红2003年9月30日在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和先进工作单位表彰大会上曾讲话指出:“留学人员回国发展的机遇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多,舞台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大,环境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好。”对于广大留学人员来说,包括已加入外籍的留学人员,无论从时间或者条件上来说,现在都是回国发展的合适时机。希望广大留学人员抓住时机,积极回国工作或为国服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将尽自己的努力,用不同的基金,给予大家最大的支持。
- 摘要
科学时报讯(王丹红/编译) 9月16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载文介绍中国制裁不端科学行为的举措。文章指出,中国科学界正在快速发展,作为提升科学界行为规范的战略的一部分,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今年8月公布了3位因不端科学行为而受到处罚的科学家的姓名。在过去两年中,约有60名受基金资助的科学家被指控有不端科学行为,但这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首次在自己的网站上(nsfc.gov.cn)公布受处罚者的姓名和所在单位。
第一起案例是第三军医大学的神经病学者苏炳银,他在申请书中填写子虚乌有的人名,剽窃其它申请书的材料,并篡改个人简历;第二起案例是吉林大学会计专业的研究生崔建伟,他在网上获得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一篇论文,他将这篇论文翻译成中文并发表在一份中国期刊上;第三起案例是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的李贵宝,他被指控剽窃他人申请材料。3位学者均拒绝就此事做出评论。
3位被公开不端科学行为的科学家受到的处罚包括:撤销相关已获资助项目、收回已拨经费、取消科学基金申请资格2~4年等。因事实确凿、无可辩驳,受处罚者均未提出申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独立行使调查权。1998年12月,国家科学基金委成立了由19名杰出科学家组成的监督委员会,调查投诉和举报的不端科学行为。今年4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出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对科学基金资助工作中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试行)》,赋予监督委员会内部通报批评意见或将之在网上公布的权力。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生物物理学家邹承鲁一直密切关注不端科学行为,他说:“这是一个扭转不端科学行为在中国流行的良好开始。”从成立至今,监督委员会已经对542起案例进行了调查,其中绝大部分匿名举报。调查显示:大约有10%的案例被认为在经费申请中有剽窃、伪造等不端行为。2004年处理了约40起不端行为案例,但没有公开宣布。第二轮处理了16起案例,其中3起案例公布了详细信息,其它的则是指出错误的性质。在所指控的不端行为中,40%是伪造结果、34%是剽窃、7%是剽窃或偷取他人数据,还有19%属于其它情况。
中国科学院学部的一位工作人员说:“公开不端科学行为的目的不仅是让错误曝光,而且也有助于帮助相关的科学家纠正过错。因为这个原因,那些所犯错误不太严重的人的个人信息受到了保护。”
《科学》杂志介绍说,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成立于1986年,目前每年的预算为3.32亿美元。去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收到4万多份申请,其中 8000多份获得资助,单个研究人员每年获资助的额度平均为9500美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沈文庆说,基金委不仅要防止申请者的不端行为,而且也要防止评审人和基金管理者的不端行为。
ttang@hkbu.edu.hk
- 摘要
Thi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Neural Networks
29 - 31 May, Chengdu, Sichuan, China
Further information: http://www2.acae.cuhk.edu.hk/~isnn2006/.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Neural Networks (ISNN 2006) will be held in Chengdu, as a sequel of ISNN 2005 in Chongqing and ISNN 2004 in Dalian, China. Chengdu is the capital of Sichuan (Szechwan) Province in southwestern China, a modern metropolitan with 2310-year history and rich cultural heritage, featuring relaxing lifestyle, spicy Szechwan cuisine, and numerous historic and scenery sites nearby including three UNESCO World Heritages (two cultural heritages: Dujiangyan-Qingcheng Mountain, Emei Mountain-Leshan Giant Buddha, one natural heritage: Jiuzhaigou-Huanglong).
ISNN 2006 aims to provide a high-level international forum for scientists, engineers, and educators to present the state of the art of neural network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in diverse fields. The symposium will feature plenary speeches given by worldwide renowned scholars, regular sessions with broad coverage, and some special sessions focusing on popular topics. Prospective authors are invited to submit full-length papers (6 pages normally and 10 pages maximum) by the submission deadline using the Online Paper Submission System. Potential organizers are also invited to enlist five or more papers with cohesive topics to form special sessions. The submission of a paper implies that the paper is original and has not been submitted under review or copyright protected elsewhere and will be presented by an author if accepted. All submitted papers will be refereed by experts in the field based on the criteria of originality, significance, quality, and clarity.
The authors of accepted papers will have an opportunity to revise their papers and take consideration of the referees'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All papers accepted and presented at ISNN2006 will be published by Springer as multiple volumes of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which are indexed by SCI-Expanded.
Sponsors and Organizers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Technical Co-sponsors
IEEE Circuits and Systems Society
IEEE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Society
International Neural Network Society
Asia Pacific Neural Network Assembly
European Neural Network Society
eneral Chairs
Jun Wang,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Zhang Yi,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China
Jacek M. Zurada, University of Louisville, Louisville, USA
Advisory Committee Chairs
Shun-ichi Amari, RIKEN Brain Science Institute, Tokyo, Japan
Walter J. Freema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Berkeley, USA
ttang@hkbu.edu.hk
- 摘要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lgorithmic Aspects in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Hong Kong, China - 20-22 June 2006
http://www.cs.cityu.edu.hk/~aaim06/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lgorithmic Aspects in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AAIM'06) will be held during 20-22 June 2006 in Hong Kong, China.
While the areas of operations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science are full of algorithmic challenges, the proliferation of information has called for the design of smart algorithms and data structures for their management. This conference is intended for original algorithmic research on immediate applications and/or fundamental problems pertinent to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management science, broadly construed.
Typical topics include (but not limited to):
Approximation Algorithms
Biological Data Management
Computational Finance
Computaional Game Theory
Data Structures
Discrete Optimization
Geometric Data Management
Graph Algorithms
Mechanism Design
Network Optimization
Operations Research
Online Algorithms
Scheduling Algorithms
Submission of papers
7 January 2006
Notification of acceptance
7 March 2006
Final version
31 March 2006
The conference venue will be at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ityU).
CityU has become one of Hong Kong\u2019s premier providers of quality education and a leading university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The university is positioned at the center of Hong Kong. It is reachable by a variety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 including buses, Kowloon-Canton Railway (KCR) and Mass Transit Railway (MTR).
qkfan@163.com
- 摘要
新书介绍:不适定问题的正则化方法及应用 科学出版社
丛书:信息与计算科学丛书;36
作者:刘继军
ISBN:7-03-015833-4
定价:28.00 RMB; 初版日期:2005.9
联系人:科学出版社 范庆奎 qkfan@163.com
内容简介:
本书以自封闭的形式系统介绍了线性不适定问题的正则化求解方法,以及在数学物理反问题研究中的一些应用。主要内容包括:不适定问题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研究不适定问题需要的基本数学工具和方法,求解不适定问题的标准的正则化方法及近年来的发展,以及正则化方法在逆时热传导、数值微分、逆散射等领域中的应用。本书的内容包含了作者和其他学者近几年来的有关工作。
本书可作为数学专业、介质成像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教材或相关专业科研人员的参考书。
教育与学术
- 摘要
数学家的研究成果是怎样发表成文章而广为传播的?如果你在二十年前问一位 老一代数学家这个问题,他大概会这样告诉你:他先手写一篇初稿,交给秘书 用打字机打成论文的打印稿,然后他再修改打印稿,秘书再重新打印,也许需要 反复几次,最后终于由秘书打印出终稿,用邮件寄给也许远在大洋彼岸的杂志 编辑;再由编辑把稿子寄给另一位远隔重洋的数学家审查,也许论文有些问题 值得商榷,那么这样的通讯来往就会要好几次;论文终于被接受了,那么作者 把最终的定稿寄给出版社,由出版社的工作人员重新打印排版,然后再寄给作者 校样,作者校对后寄回去,最后终于印刷成了杂志中的一篇文章和读者同行见面了。 试想如果这是一位中国作者,寄到一家美国杂志,由一位俄国数学家审查,那么 从拟出初稿到印成文章要四五年也并不奇怪吧。
而现在这一过程已经在最理想的情况下缩短为几个月了,让我们来看一看今天 的数学家是怎样做的吧:中国数学家小王写了一篇论文,他是用标准的数学排 版软TEX在计算机上写成的,所以在修改时只需略改几处而不用从头打印了; 终稿完成了,小王在互联网上查到了杂志编辑的电子邮件地址,在一秒钟内就 把论文寄给了在美国的编辑史密斯教授,几分钟后他就收到了史密斯教授的回信, 告诉他论文收到了,而且已经转给了一位专家评审;事实上收到论文的同时, 史密斯教授就把它用电子邮件再寄给了远在莫斯科大学的彼德教授,所以小王 的论文在一天里就已经从彼德教授的打印机里印出来开始被评审了;一个月后 彼德教授通知史密斯教授论文被接受了,只需要修改几处笔误,这些修改都在 几天内通过电子邮件完成了,论文被最后接受了;现在小王又通过电子邮件把 论文寄给出版社,由于论文是用标准的数学排版软件写成,出版社很快就处理 完了论文,把论文的电子版在杂志的网站上发表了,几个月后论文的纸张版也 印刷完成寄到了世界各地的图书馆。
大多数熟悉发表论文过程的数学家大概都觉得这有点象神话,因为由于数学论文的数量急剧增加,平均出版速度在近年来其实非常慢。但是很多杂志和出版社为了 加快出版速度,都开始采用了上述的电子出版方式,所以对于某些走在潮流前面的 杂志,出版速度实际上是大大加快了。例如笔者本人1999年就以上述投稿评审方式在著名的“泛函分析杂志”(Journal of Functional Analysis,http://www.apnet.com/www/journal/fu.htm) 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从投稿到印成文字只用了七个月时间。
大部分数学家现在已经采用了TEX作为写学术论文的软件,而电子印刷对于国内的数学家也许还比较陌生。目前几乎世界所有知名的学术杂志已经都有了网上版, 给读者提供和纸张版相同的论文,而且论文在电子版上的出版往往要比纸张版早 好几个月。例如“美国数学会交流”(Transactions of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http://www.ams.org/tran/),在杂志网站2001年11月出现的论文大概要到2002年三月才能在纸张版上出版。现在如果你需要一篇近年来出版的论文,那么一般来说你可以很容易在网上查到它,从你自己的计算机里就能打印出来。当然这些服务并不是免费的,从网上打印论文只有杂志的纸张版订阅者可以做。另外一些杂志现在 也可以让你只看电子版,而他们不再寄给你纸张版了,这样既节省了纸张,杂志的 价格也大大降低。例如刚才提过的“泛函分析杂志”纸张版一年定价是近三千美元, 而如果你只要电子版的话,大约只要七百美元。想到即使是国际知名杂志上的大 多数文章事实上也很少人问津,那么订阅电子版不失为一个一举几得的办法。 目前美国数学会的网站上列出了绝大多数电子版数学杂志的网址,有兴趣的读者 可以浏览一番:http://www.ams.org/mathweb/mi-journals.html。从这些网站, 你总是可以看到所有文章的目录甚至摘要,但是想印出全文就要交钱了。有一些 知名的杂志现在也在网上提供免费的全文,以下是几个例子:
数学年刊
(Annals of Mathematics, http://www.math.princeton.edu/~annals/index.html)
美国数学会新闻
(Notices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http://www.ams.org/notices/)
美国数学会通讯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http://www.ams.org/bull/)
太平洋数学杂志
(Pacific Journal of Mathematics, http://www.intlpress.com/PacJ/)
印地安那大学数学杂志
(Indiana University Mathematical Journal, http://inca.math.indiana.edu/iumj/index.php)
你现在也许会说,能从网上直接打印学术论文,真是太好了,但是这只是近几年的论文,如果我想查一篇十年前的论文甚至一百年前的论文,是不是还是只能去跑 图书馆呢?在大多数情况下,确实是这样,然而这种情况也正在改变。在美国有 一个叫“杂志储存库”(Journal Storage, (JSTOR), http://www.jstor.org/)的巨大网站,它目前已经储存了几百种学术杂志的全部内容,可供全世界人在网上查询浏览。其中数学杂志也已经有了十几种,包括“数学年刊”(Annals of Mathematics),“美国数学会交流”(Transactions of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等等。在这里你可以查询打印从十九世纪起在这些杂志上的所有论文。
说起数学电子出版,我们也顺便提一下数学文献的网上查询。近几十年来数学工作者依赖于两种文献检索工具:美国的数学评论(Mathematical Reviews)和德国的Zentralblatt für Mathematik 。 这两个文献摘要杂志把世界上几乎所有出版发表的数学出版物都搜罗起来,请世界 各地相关的专家学者对每一篇论文写一段摘要,供后人查询时参考。当然长期以来 这两种文献摘要都是纸张出版物,在上世纪后期文献指数型膨胀时期,这些摘要也成了每个月就一大厚册,用它们来查询过去的文献变得越来越困难。所以电子出版兴起后,这些最有必要电子化的文献摘要杂志都率先上了网。今天,数学评论(Mathematical Reviews)的电子版MathSciNet已经成了在先进国家的数学家几乎每天都用到的查询工具,而且MathSciNet也直接链接了越来越多的电子刊物,所以他们不仅成了文献摘要工具,也成了文献本身的搜寻方法。与此同时,几十年来始终通过传统邮件传递的数学评论的摘要稿件现在也可以在数学评论的网站上上传。这两个网上文献检索工具的网址是Mathematical Reviews MathSciNet:
http://www.ams.org/mathscinet/search Zentralblatt für Mathematik
http://www.zblmath.fiz-karlsruhe.de/
大家可以看到电子版杂志和旧杂志的电子化给研究资料的查询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而且也促使有远见的科学界和出版界的领袖人物开始考虑:是不是有一天免费的电子学术刊物会彻底取代传统的纸张刊物呢?相同的问题也存在于一般大众的电子媒体和传统报刊上面,但是一般大众的受教育程度不一,对互联网接收程度也不同,另外报纸杂志含有大量图片,若在互联网上传输对于网宽要求更高。最重要的是大多数人仍然更倾向于阅读纸张版的书刊报纸,但是即使你可以在家里打印出相同质量的印刷品,成本可能就不如买一份现成的合算了。所以尽管大众电子媒体在飞速发展,但是近期内还不至于威胁到大多数传统媒体,将来也许也会达到一种共存的平衡态。然而学术杂志就不同了,首先它的读者一般是有大专文化程度以上的科技人员专业人士,计算机和互联网在这一社会群体中已经成了日常必需的办公通讯工具,这一群体中的年轻成员也是追逐互联网最新浪潮的前驱。打印各种学术论文对于科技人员本来就是家常便饭,成本也比一般学术杂志订费加邮费便宜的多(由于读者群的局限性,大多数国际学术杂志都非常昂贵)。 所以科学界和学术出版界已经开始严肃地考虑免费电子出版的问题了。
在这一方面首先行动的是学术界,早在电子邮件还未被普遍使用的1993年,就有一些数学家在美国数学会新闻 (Notices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的论坛上撰文提出免费的电子刊物将是学术刊物的未来。实际上大家可以想一下,如果每个人都用TEX来写文章,都用电子邮件发送给编辑评审,最后在互联网上发表出版,究竟需要花费多少钱呢?在发达国家的大学和研究机构里,计算机,电子邮件和上网常常是包括在日常办公开销中的,那么这个费用就几乎是零了。那么这些数学家就问,为什么这些大学和研究机构还要花费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经费来购置刊物呢?有了这些考虑,数学家们自己就开始利用他们所能支配的资源开始行动了。
数学家们的第一种办法是脱离出版商,自己办完全电子刊物,就以上面描述的形式来进行投稿评审和编辑,最后在网络上发表,供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免费下载打印。这方面几个著名的先驱电子数学杂志是
组合学电子杂志
(Electronic Journal of Combinatorics, http://www.combinatorics.org/)
微分方程电子杂志
(Electronic Journal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s, http://ejde.math.swt.edu/)
线性代数电子杂志
(Electronic Journal of Linear Algebra,http://www.math.technion.ac.il/iic/ela/)
纽约数学杂志
(New York Journal of Mathematics,http://nyjm.albany.edu:8000/nyjm.html)
几何和拓扑
(Geometry and Topology, http://www.maths.warwick.ac.uk/gt/)
数学文献
(Documenta Mathematica, http://www.mathematik.uni-bielefeld.de/documenta/)
其他免费电子杂志的网址可以在http://www.ams.org/mathweb/mi-journals2.html查到。
值得一提的是1998年德国柏林世界数学家大会的会议论文集就由德国的电子数学杂志数学文献(Documenta Mathematica)出版了完全免费的电子版,这样世界各地的数学家都可以以最快速度了解到数学各分支的最新发展状况,而不用等着传统出版社在一两年后出版纸张版论文集,更不用说这两巨册论文集需要花费几百美元购买了。关于免费电子刊物的发展,美国数学会新闻2000年九月号上有一篇专文介绍,对此感兴趣的读者应该阅读,当然你也可以网上免费阅读啦,网址是 http://www.ams.org/notices/200009/fea-eljnl.pdf (免费电子 刊物的缓慢革命,The Slow Revolution of the Free Electronic Journal)。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免费电子刊物有着巨大的优势和潜力,仍然还没有在一夜之间取代传统纸张刊物。就那时的统计,在大约总数为675的数学杂志中,免费电子杂志仅占35种。然而人们也清楚这一出版形式仍然处于婴儿时期,其前景无可限量。目前免费电子杂志的缺陷之一是经营杂志的数学家并非出版商和排版工(要知道我们前面所描述的出版论文状态是完美条件下的,真正实现起来总还有缺),这就影响这些杂志发展成更大规模,另一问题是这些电子杂志毕竟还创刊不久,和老牌名牌杂志比,受一部份人重视程度仍然是不同的。大部份数学家还倾向于把最好的工作投到名气大的纸张版杂志,而电子杂志还是他们的试验田。
数学家的另一个办法(其实更主要是物理学家)是干脆不要杂志这个限制(试想,为什么还要跑到各个电子杂志网站,一家一家查阅论文呢),来一个论文总库,谁的文章都放在这里,不是更方便了。这个想法促使一些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在互联网上建立了电子预印本库(preprint servers),即研究论文在正式的传统或电子刊物发表之前,先用电子邮件寄到这些网站“发表”,然后作者再慢慢去刊物上发。这种形式的论文现在被一些人已经冠上了“E-print”的名字(也许中文可以叫电子本吧),以区别传统的Reprint(抽印本)和Preprint(预印本)。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查询方便,事实上最初创立这些电子预印本库的科学家的想法是把世界上所有研究某一方向的科学家所有的最新研究成果都集中起来,这样最有利于这一学科方向的发展。目前最大也最有名气的电子预印本库是ArXiv 数学预印本网库 (http://front.math.ucdavis.edu/ 或者 http://arxiv.org/),它是由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资助下主要在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Las Alamos NationalLab)建立的。上面第二个网址是网库总站(也包括物理,非线性科学,计算机科学等的论文预印本),第一个网址是数学方面的一个界面。目前(截止2001年12月13日)这里收存的最新数学论文已有17307篇,在12月13日这一天就有近二十篇新论文进入了网库。这里要指出的是在这些电子预印本库收存的论文不经过任何评审过程,所以这里的“发表”并不代表学术界对它的价值的承认。关于电子预印本库的更详细介绍,读者可以参阅最新美国数学会新闻2002年一月号的专文介绍http://www.ams.org/notices/200201/fea-preprints.pdf
(从预印本到电子本:数学电子预印本库的兴起,> From Preprints to E-prints: The Rise of Electronic Preprint Servers in Mathematics)。
另一些著名的数学电子预印本库是:
Mathematical Preprint Server, http://www.mathpreprints.com/ MPRESS, http://mathnet.preprints.org/
更多的链接可以在
http://www.ams.org/global-preprints/找到。
- 摘要
兰州大学数学系创建于1946年。经过五十多年来的发展,数学系教学科研水平逐步得到提高,学科设置日趋完善。现拥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两个本科专业和一个基础理论人才培养基地;基础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五个硕士点。1983年获准建立基础数学专业博士点, 是我国第二批、西北地区最早建立的数学博士点。2001年设立数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03年获设立应用数学博士点。数学一级学科为甘肃省重点学科。
近年来数学系加大了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积极改善教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一批年轻有为的青年教师队伍正在成长,业已成为数学系教学科研的骨干力量和学科带头人。数学系现有教职工71人,教师56人,教授15人、特聘教授1人、副教授2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9人, 硕士生导师18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有15人,硕士学位的有32人,具有博士后工作经历的有8人。数学系教师认真完成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任务,努力提高教学水平,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探索基础理论人才的培养方式。近年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甘肃省教学成果奖5项。1980年以来培养本科毕业生1500多名,硕士321名, 博士70名。近年来基础理论班学生考研率达到82.75 %。现有在校博士生43人,硕士生125人,本科生497人。
数学系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在基础数学和应用数学方面取得了一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保持和新形成了多个比较稳定的学术方向和学术梯队。近5年来,数学系教师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项(其中青年项目3项、天元基金2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8项,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一位中青年教师获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两位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三位获教育部骨干教师基金; 发表学术论文320 篇,其中SCI收录论文70 篇; 出版专著和教材 9部; 获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三等奖5项。
数学系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邀请到了一批国内外的著名数学专家来校讲学。一大批教师参加了国内外举办的学术会议,派出了多名教师去国内外进修访问,在国际上建立了较广泛的协作科研关系。数学系将以211工程和985工程为契机,苦练内功,努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争取在学科建设上取得新的成绩。同时欢迎有识之士来数学系工作,共创数学系的辉煌未来。
网址: http://math.lzu.edu.cn/index/index.asp
------------------------------
End of CAM Digest
本期到此结束
Authorization Required
This server could not verify that you are authorized to access the document requested. Either you supplied the wrong credentials (e.g., bad password), or your browser doesn't understand how to supply the credentials requi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