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中国数学会2013学术年会”将于2013年10月12-14日在山西太原举行,由山西大学和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共同承办,这是中国数学工作者的一次盛会。
本次年会的主要内容有:
1、召开中国数学会正副理事长、秘书长会议,常务理事会会议和理事会议。
2、颁发中国数学会华罗庚数学奖、陈省身数学奖和钟家庆数学奖。
3、特邀华罗庚数学奖获得者作大会报告;特邀北京大学鄂维南教授、北京大学田刚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田野教授、美国西北大学徐佩教授作前沿学术报告和大会分组报告。
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参加本次大会。现将本次会议的相关事项公布如下:
1、会议时间:2013年10月12-14日。
2、报到时间:2013年10月11日(全天)。
3、报到地点:山西晋商国际大酒店(地址:太原市小店区学府街126号)。
4、每位代表需交纳注册费人民币600元(中国数学会特邀代表、理事、邀请报告人等的注册费由中国数学会统一支付,其他代表的注册费自理);除特邀代表外,其它人员的住宿费自理。
5、应邀作报告的代表请于6月20日前提交报告的题目和摘要(为了编辑方便,我们仅收TEX文件)。
6、请您接到此通知后于6月20日前用E-mail回函cms2013sxu@163.com,或登陆会议网站进行网上注册登记,届时我们将给您发第二轮通知。
7、联系人:
山西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郝江浩 hjhao@sxu.edu.cn; 0351-7017232,13835167482
杜丽哲 dlz@sxu.edu.cn; 0351-7010555,13753481856
中国数学会
武建丽 cms@math.ac.cn; wjl@amss.ac.cn; 010-62551022,13521350078
李 冬 cms@math.ac.cn; ldong@iss.ac.cn; 010-62551022,13683183876
通讯地址:太原,山西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邮编:030006
详细信息请参考:http://2013cms.sxu.edu.cn/HYTZ.aspx (CAM Digest 编辑).
沈春蕾
- 摘要
实验室的宗旨从成立之初就一直没有改变,即从实际问题出发,注重计算方法的构造和分析,让科学计算服务于应用需求。
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正以解决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全密切相关的科学计算问题为目标,凝练新的数学模型、发展新的计算方法,在推动科学计算基础研究的同时,将基础理论研究的优势落实到促进国家发展的实际应用中。
在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数科院)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科研楼进门处,矗立着一尊人物雕像,这正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冯康的雕像,他是该实验室的创始人。
冯康是我国老一辈杰出数学家,该实验室是在他的倡导、筹备和组织下创建的,第一任主任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袁亚湘。
“今天,实验室正以解决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全密切相关的科学计算问题为目标,凝练 新的数学模型、发展新的计算方法,在推动科学计算的基础研究的同时,将基础理论研究的优势落实到促进国家发展的实际应用中。”现任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 实验室主任陈志明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从实际问题出发
这所实验室筹建于上世纪 90 年代初期。当时,国际学术界正在推动一场从计算数学向科学计算的变革,这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则是诞生了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
陈志明表示,实验室的宗旨从成立之初就一直没有改变,即从实际问题出发,注重计算方法的构造和分析,让科学计算服务于应用需求。
比如,实验室辛几何算法课题组在冯康率领下,系统地提出了哈密尔顿系统辛几何算法,解决了 一系列理论和数值计算问题,获得远优于已有方法的计算效果。该课题组主要成果包括:提出辛几何算法;发展了生成函数理论;在此基础上构造各种任意阶精度的 辛格式,研究其对称性和守恒律;把辛算法思路推广到更一般的动力系统,构造了切触格式、保体积格式、多辛格式等,形成了一套利用组合格式达到高精度的保结构法。
辛几何算法课题组的研究工作以其特有创新性、系统性、广泛性、理论完整性和成果丰富多彩性受到国际知名学者的高度评价,并且带动国际上一系列相关研究,已在天体力学、分子动力学等众多领域研究中得到成功应用。
多元化合作通道
“虽然研究领域是数学,但我们也希望可与其他领域专家进行交流。”陈志明说,“数学应用面非常广泛,尤其是科学计算,在材料设计、集成电路、航空航天和数据通信等众多的生产领域都有应用。多与这些领域的专家交流,有助于我们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PHG(Parallel Hierarchical Grid)是实验室正在发展的专门为三维自适应有限元计算所设计的并行程序开发平台,其核心是分布式的层次网格结构。
目前,PHG 处理的网格对象是三维四面体协调网格。PHG 采用 C 语言开发,基于 MPI 消息传递通信实现并行。基于 PHG完成的并行自适应有限元应用程序在国产高性能并行计算机上,最大并行规模达到数万个处理器核,最大网格规模超过十亿个计算单元。
PHG 平台使科研人员可在并行计算环境下方便地使用自适应有限元方法,提升计算效率的同时,显著地缩短了设计算法周期。在集成电路参数提取的有限元自适应计算中,基于 PHG开发的并行程序已高效处理 20 亿个自由度的系统。
“我们要用数学语言建模,通过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计算结果判断其是否满足实际需求,并通过评价结果改进算法、软件和模型。”陈志明说,“建模过程很复杂,但与其他领域的结合只是我们工作的开端。每个数学模型背后都应对应一个,甚至一系列重要的科学计算问题。”陈志明介绍,实验室 42 名科研人员里,超过一半从事与应用问题有关的研究,如复合材料、热核聚变、石油勘探、集成电路及生物计算等,实验室先后与复旦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开展交流合作。
“很多问题需要数学方法来解决,但我们只清楚数学的内容,落实到应用层面还需要寻求外界帮助。”陈志明希望自己与团队在未来一同解决更多实际应用问题。
等待,十年磨一剑实验室曾承担多项重大基础性科学计算研究项目,比如上世纪 90 年代的两期“攀登计划”项目 “大规模科学与工程计算的方法和理论”(1991~2000 年),以及本世纪的 3 期“973”计划项目“大规模科学计算研究”(1999~2004 年)、 “高性能科学计算研究”(2005~2010 年)和“适应于千万亿次科学计算的新型计算模式”(2010~2015 年)的持续支持。
在国家持续支持下,科研人员在计算方法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在2006~2009 年,实验室有三项成果连续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其中包括袁亚湘和戴彧虹的非线性优化的计算方法和理论,余德浩等的人工边界方法与偏 微分方程数值解,以及陈志明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自适应与多尺度计算方法。
近年来,实验室正在逐步转向重大的前沿性、多学科交叉的科学计算领域。“张晨松博士参与中海油油藏模拟软件开发项目,通过计算方法的进步使得计算软件效率明显提升,计算速度为常用商业模拟器 Schlumberger 的 Ecl2009 的两倍多。其受到中海油研究总院的充分肯定。”陈志明强调,他们在此类合作中关注的不仅仅是理论成果,更关注实际效果的发挥。陈志明希望实验室在某一个或几个研究领域能保持国际领先,并且具有不可替代性。“虽然我们从事的是基础研究,但最终我们的工作将体现到国家核心竞争力当中。既然是科学计算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我们需要拿出国内其他同行专家难以实现的研究 成果,并在国际上能占有一席之地。”他说。
成绩是由其他人评价的,成果则可以通过实际应用来证实。
陈志明坦言:“最高水平的工作是我们努力的目标,只要我们敢于走出自己的圈子,寻求与应用问题结合,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总有证明自己的那一天。”
2001年,陈志明从美国访问回国,决定要做电磁场自适应有限元计算。从瑞士学者的电磁场多重网格算法受到启发,他认为自己的团队可以实现这样的计算。于是,他和实验室副主任、并行计算领域专家张林波商量,确定可行。
虽然当时科研进展受到条件限制,但通过借鉴国外的软件方法和技术,他们最终以两篇论文的形式发表了电磁场自适应计算方法成果,该项工作被国外学者认为是“拟稳态电磁场时空自适应计算的第一个工作”,并且“从实用观点看,离散误差的自动控制相当有吸引力”。这些工作为后来的三维并行自适应有限元软件平台 PHG 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从最初决定做,到成果发表,经历了 7 年时间。
他们并不满足于文章的发表,在 PHG 平台基础上,实验室的郑伟英博士最近和保定天威集团合作,将电磁场自适应有限元方法的成果应用到变压器电磁涡流损耗的计算模拟中。
实际上,科研人员和天威集团专家的讨论交流 10 年前就开始了。付出 10 年的努力,陈志明认为:“10 年能出来一个让人比较满意的成果,我们很欣慰。如果下一个成果还需要 10 年,我们还会继续努力。”
沈春蕾
- 摘要
中国科学院院士袁亚湘曾任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所长、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数科院)副院长。
如今,卸去一身官职的袁亚湘仍然每天忙碌在科研一线,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他由衷地表示:“我很欣慰地看到自己参与筹建的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如今实验室正在以基础研究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发展项目。”
见证实验室发展
袁亚湘是一位传奇式人物。他本科毕业于湘潭大学数学系,并考取中科院计算中心研究生,师从中国计算数学奠基人和开拓者冯康。袁亚湘在北京待了 9 个月之后,于 1982 年底前往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之后在剑桥大学菲茨威廉姆学院从事专职研究 3 年。
出国前,导师冯康就一再嘱托袁亚湘不要忘记国家派其出国的使命。1988 年,袁亚湘回国,来到当时的中科院计算中心工作,成为当时中科院最年轻的研究员。
重回中科院的袁亚湘继续追随导师冯康,参与了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筹建工作。“在当年的国家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科学计算的重要性。我们实验室的筹建是国家重大科研计划之一,筹建初期还得到了世界银行贷款的支持,完成了实验室初期的硬件平台搭建。”
原中科院计算中心从事计算数学研究的部分课题组成员构成了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团队。袁亚湘说:“实验室的使命从未改变,即开展科学与工程计算基础理论研究,解决科学与工程领域中的重大计算问题,着重研究计算方法的构造、理论分析及软件实现技术。”这些年来,实验室的主要任务和发展定位是面向科学与工程中的重大应用问题,着眼于基础性和 关键性计算方法的理论创新与技术创新;伴随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进行反映国际科学计算最新研究成果的高性能计算程序和软件的研究与开发;同时培养和造就适应 时代需求的科学与工程计算的高素质人才。
平和的研究心态
谈到自己亲自参与筹建的实验室,袁亚湘感触很深,但当记者问及回国这些年来,怎样的科研经历最打动他时,袁亚湘的回答是:“如果我的科研生涯可以用两个字概括,那就是平淡。”在数科院不乏出色的科学家,袁亚湘也是佼佼者之一,但“平淡”二字却让记者有点意外。“这与我们实验室一样,自 1993 年成立以来,经历了 20 年发展,一直相对平缓,我们的科研工作也随着实验室的发展按步就班地进行。”对比当前我国科技界浮躁的大环境,袁亚湘的这种“平淡”显得十分难得。
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基础研究为主,袁亚湘认为,在导师冯康前瞻性的部署下,实验室学科设置相当完善,不落后于国外,并且有数项课题研究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实验室既面向基础方法的研究,也面向国家重大计算任务。袁亚湘犹记得当时实验室参与的国家重大计算问题,实验室就发挥了作用。“我们对自己的基础研究方法很自信,大量工程问题可归结于科学计算问题,我们的计算方法能够发挥很大作用。”
在先行的学科设置和科研体系里,袁亚湘觉得自己的工作就好比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只有放到团队里,小小的螺丝钉才可以发挥自己的功用。
呼吁开放的环境
在袁亚湘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一幅很特别的画像,是用线条勾勒的袁亚湘脸部轮廓,仔细看竟是一笔连成的。
“这幅画有 13173 个点,这些点从我的数码照片中截取出来,然后作者通过优化方法,将这些点用最短长度一笔连起来。”袁亚湘告诉记者,该画像是国际数学联盟秘书长、德国数学会前会长 Martin Groetschel 所赠送,看似简单,却说明了数学的广泛应用。
“数学在很多领域都可以发挥作用。”袁亚湘说,“我们的实验室在国家基础科研领域作出了贡献,但从整体水平上来看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该实验室拥有一流的科研人员和出色的基础研究水平,但作为国家重点实验室,靠自己的研究团队单打独斗与国际一流实验室还有距离。
袁亚湘希望自己看着一路走来的实验室能按照国际水准要求自己,扩大实验室开放程度,邀请更多国外知名学者前来交流,从而提升实验室自身的基础科研水平。
汤涛
- 摘要
张益唐的故事之所以特别轰动的原因在于,作出巨大数学贡献的他已经接近 60 岁,之前只是个默默无闻的讲师。
2012 年 7 月 3 日,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张益唐在科罗拉多州好友齐雅格家后院抽烟,20 多分钟里他有如神明启示般的想出了主要思路,找到了别人没有想到的特别突破口。
2013 年 4 月 17 日,一篇数论论文被投递到纯粹数学领域最著名的刊物《数学年刊》。不到1 个月,论文所涉及领域的顶级专家罕有地暴露自己审稿人的身份,信心十足地向外界宣布:这是一个有历史性突破的重要工作,文章漂亮极了。这位评审人就是当 今最顶级的解析数论专家亨利伊万尼克。
顶级专家的高度评价被科学界的泰斗级期刊《自然》敏锐地捕捉到了;2013 年 5 月 13 日,《自然》催生了一次历史性的哈佛演讲。这篇文章的作者、一个学术界的“隐形侠”,第一次站在世界最高学府的讲台上,并告诉世人:我走进了世纪数学猜想的大 门!哈佛的讲台下面座无虚席,连过道上都站满了人。演讲内容被即时传到网上,网上不少人在刷新网页等待最新消息。
2013 年 5 月 14 日,《自然》在“突破性新闻”栏目里,宣布一个数学界的重大猜想被敲开了大门。5 月 18 日,《数学年刊》创刊 130 年来最快接受论文的纪录诞生了。
世界震动了!5 月 20 日,《纽约时报》大篇幅报道了这个华人学者的工作。文中引用了刚刚卸任《数学年刊》主编职务的彼得萨纳克的讲话:“这一工作很深邃,结论非常深刻。”
5 月 22 日,老牌英国报纸《卫报》刊登文章,文章的标题是:鲜为人知的 教授在折磨了数世纪数学精英的大问题上迈进了一大步。印度主流报纸把作出这一非凡贡献的人,与印度历史上最伟大的天才数学家拉马努金相媲美。
这位作出重大数学突破的就是张益唐,由于对数学界最著名的猜想之一孪生素数猜想的破冰性工作,使他从默默无闻的大学讲师跻身于世界重量级数学家的行列。
这是一个永久的疑问:为什么要研究数学猜想?短视地回答这个问题很困难。纯粹数学的研究很 像体育比赛。刘翔跑得那么快有什么用?世界短跑纪录的刷新、跳高纪录的刷新到底有什么用?但这并不妨碍每四年一次的奥运会。很多数学大猜想的突破很像顶尖 高手的棋艺对决,是世界纪录的突破。
孪生素数猜想
变大海捞针为泳池捞针
远在中古时代,人类社会就产生了自然数的概念,人们也因此创立了一个古老而漂亮的数学分支:数论。数论里面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素数,指的是那些只能被 1和其自身整除的数,比如 5、7、11、19 等。
张益唐所做的工作和素数有关,尤其和所谓的孪生素数有关。孪生素数是指差为 2 的素数对,即 p 和 p+2 同为素数。前几个孪生素数分别是(3,5)、(5,7)、(11,13)、(17,19)等。100 以内有 8 个孪生素数对;501 到 600 间只 有两对。随着数的变大,可以观察到的孪生素数越来越少。2011 年,人们发现目前为止最大的孪生素数共有 20 多万位数。但这个数后面再多找一对孪生素数都 要花至少两年的时间。
那么会不会有一天再也找不到新的孪生素数对呢?数学家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几百年前就有个孪生素数猜想:有无穷多个素数 p,使得 p 与 p+2 同为素数。但至今人们都不知如何证明这个猜想。
张益唐在《数学年刊》上发表的这篇题为《素数间的有界距离》的文章,证明了存在无数多个素数对(p, q),其中每一对中的素数之差,即 p 和 q 的距离,不超过七千万。
如何理解张益唐的结果呢?诺丁汉大学物理教师安东尼奥帕蒂拉举了个有趣的例子:假如在素数王国里素数只能找邻近的同类结婚,那 3、5、7、11 这种小素数找对象都很容易。但是素数越大,对象就越难找。但是根据张益唐的发现,素数和下一个素数 的距离,应该小于或等于七千万。孤独的数字不会持续孤独下去,总有另一个素数与之匹配。换言之,对于“大龄光棍”素数来说,七千万步之内,必有芳草。
七千万听起来是个巨大的数字,但在数学上只是一个常数而已。虽然它和孪生素数猜想的距离为 2 的结果还有十万八千里,但用张益唐的方法把七千万缩短到几百以内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实际上,在文章被公布于众后,短短的一个月以内,七千万就被菲尔茨 奖获得者陶哲轩发起的网上讨论班缩小到六万多。
张益唐起到的作用就是把大海捞针的力气活缩短到在水塘里捞针,而他给出的方法还可以把水塘捞针轻松变为游泳池里捞针。也许最后变成在碗里捞针还需要一些再创新的工作。但给出了这一伟大框架已经是让全世界数学家瞠目结舌的壮举了。
非凡探索路
演绎一个数学神话
张益唐的故事之所以特别轰动的原因在于,作出巨大数学贡献的他已经接近 60 岁,之前只是个默默无闻的讲师。为了潜心研究数学,他几乎把自己与世隔绝,在美国的偏远省份“潜伏”下来。他的妹妹曾在网上发寻人启事寻找哥哥。当时在美国当教授的老同 学给他妹妹回了个电邮,表示他哥哥健康地活着,在钻研数学呢。
张益唐于 1955 年出生于北京。他 1978 年考进了北京大学数学系。北大 1977 年没有招生,所以他是北大数学系“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批学生。
1978 年第 1 期《人民文学》发表了作家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讲述了数学家陈景润刻苦钻研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的真实故事,一时间陈景润和哥德巴赫猜想变得家喻户晓。像那个时代很多有志青年一样,张益唐也是被徐迟的文 章、被陈景润的故事、被哥德巴赫猜想引导到数学系,以致终身投入到数学中去。
4 年的北大学习为张益唐打下了坚实的数学基础。那时的北大教书育人之风极强,最顶尖的教师 都在讲台上耕耘。北大也有很多眼界很高的老师,学富五车,但不轻易落手写小文章,可谈起大问题颇为津津乐道,这让年轻的张益唐“中毒”匪浅。这也奠定了他 一辈子只做大问题、不为小问题折腰的风格。张益唐也是 1978 级公认的数学学习尖子。
张益唐 1982 年毕业后跟随著名数论专家潘承彪读了 3 年的硕士。潘承彪的哥哥就是大名鼎鼎的山东大学前校长,因在哥德巴赫猜想方面的工作而闻名的潘承洞院士。潘氏兄弟也是北大数学系校友,毕业后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非凡的精彩。
张益唐总是说在潘承彪的指导下他在北大打下了非常扎实的数论基础。
1985 年,张益唐来到了位于美国的名校普渡大学读博士,成为抗日名将孙立人和物理学家邓稼先的校友。
但张益唐在普渡的六七年是不堪回首的时光。他在美国的导师是代数专家莫宗坚。张益唐的研究课题是导师的专长——雅可比猜想,但苦干了 7 年,得到的结果乏善可陈。眼界极高的张益唐不屑把博士论文结果整理出来发表。更糟糕的是,他和导师的关系糟得 一塌糊涂。这里有学术上的冲突,也有性格上的不和。
因为博士论文的结果没有发表,加上导师连一封推荐信都不愿意写,张益唐毕业后连个博士后的工作都没有找到。
一面要继续做数学,一面还要糊口。毕业后的前六七年他干过很多杂活,包括临时会计、餐馆帮手、送外卖。你能想象一代北大数学才子、数学博士数年间在快餐店、在唐人街餐馆打工的情形吗?看到这里,你是否对“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有更深刻的理解呢?
1999 年后,张益唐又回到了学校,到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大学做助教、讲师。新罕布什尔大学 是成立于 1866 年的一所综合性公立大学。虽然教学量比较大,比起研究系列的教授、副教授的工资性价比低很多,但能回到学校,做自己驾轻就熟的事情,还能 利用图书馆、办公室作研究,对一个胸有大志的数学人来说,应该是非常满足的了。
在新罕布什尔大学的 14 年是张益唐研究的黄金期。不需要研究经费,凭自己坚实的数学功底, 充满智慧的大脑,以及潜心钻研的精神,他终于演绎出数学史上的一个神话。2012 年7 月 3 日,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张益唐在科罗拉多州好友齐雅格家后院 抽烟,20 多分钟里他有如神明启示般的想出了主要思路,找到了别人没有想到的特别突破口。
校友情深
助千里马奔腾
张益唐的成功路上有众多的朋友帮助,特别是北大校友的帮助。
一位北大化学系的校友在上世纪 90 年代开了几家赛百味连锁店。他听北大校友说张益唐在逆境 中还在作数学的大问题,很想资助张益唐,但又怕被拒绝。所以他就想了一个点子,每个季度请张益唐来帮助给这些连锁店报税,让张益唐用简单数学来得到较为轻 松的报酬,同时有较多时间去研究数学大问题。
张益唐一辈子的转折点是落脚新罕布什尔大学。促成这件事的有两个主要人物,他们是北大数学系 1980 级的校友唐朴祁和葛力明。
毕业于湘潭一中的唐朴祁是 1980 年湖南省高考状元,是张益唐在北大时的系友、普渡大学读博士时的同学。1999 年初,已经在美国大计算机公司工作的唐朴祁去纽约参加学术年会时,找到在纽约打工的张益唐,聊到自己在计算机网络研究中遇到的一个 数学难题。大约3 周以后,张益唐居然想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最后产生了两人的一个软件合作专利。据说这个专利已经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领域有广泛应 用。三个星期啃下一个有广泛实际用途的计算机算法难题,让张益唐顿觉宝刀不老,信心大增。唐朴祁也对老友的数学实战功夫印象深刻。
同年晚些时候唐朴祁与在新罕布什尔大学工作的葛力明见面,他提到张益唐的强大分析实力和当时的艰难处境。作为学长的张益唐不仅做过他们的习题课老师,也是上世纪 80 年代他们自己组织的大学生讨论班上的常客。此时已是大学教授的葛力明似乎更有条 件帮一下他们的朋友和老师。这次会面时,唐朴祁已经不知道张益唐的准确工作地点。经过一番周折,葛力明在美国南方的一个赛百味快餐店联系上了张益唐,两三 天后,张益唐就来到新罕布什尔大学了。每过几天,张益唐都会说,有进展,应该很快就出来了。他是指自己正在攻克的一两个世界难题。但时间过得很快,两个 月、三个月,两年、三年……14 年后,张益唐轰动性的工作终于横空出世了。
当然,在美国大学里要留一个没有多少学术资历的人 14 年肯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中间也有酸甜苦辣的故事。这里的主要帮手还是系里的明星教授葛力明。
葛力明过去的 10 年一半时间在中国科学院数学院工作,教书育人,深得国内同行的好评;同时由于在研究领域的国际声誉,他也是新罕布什尔大学数学系的大教授。难能可贵的是,作为学弟,在执迷于数学的学长最困难的时候,他真正做到了出手相助。
思考张益唐
释放学术研究正能量
张益唐成功很重要的一点是淡定,宠辱不惊。在朋友开的赛百味快餐店帮忙,他可以一丝不苟。在大学任教,年近 60 还只是个讲师,在一般人看来无疑是失败,甚至是潦倒的,但他处之泰然,不改其志。
难能可贵的是逆境之中他还是一如既往地作大问题。作大问题的人不需要太多,但不能没有!张益唐的精神及成就,对中国科学界是极大的正能量,也是对目前浮躁的科研环境的一种鞭策。
2013 年 5 月 20 日,耶鲁大学法学教授斯蒂芬卡特在《彭博》上撰文《可以是电影明星的数学家》,他认为张益唐的励志故事是一个很好的电影题材。网上也有人建议文学家、编剧、导演们可以把张益唐的故事搬上银幕,拍出比《美丽心灵》更美的电影。
张益唐做过学生会主席,具有演讲天才,喜欢文学、音乐,是 NBA 球赛的铁杆球迷,还可以喝一斤二锅头没感觉。他应该是新时代数学家的好代言人。
成名后的张益唐仍像过去一样低调淡定。他说:“我的心很平静。我不大关心金钱和荣誉,我喜欢静下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张益唐自己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呢?他还在瞄着迄今未解决的另一个大猜想。我们希望他能够在平静中再创神话。
- 摘要
2013年7月27~28日,由中国科学院管理、决策与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承办的973计划“混合网络下社会集群行为感知与规律研究”项目2013年度第二季度工作会议在中科院数学院召开。来自中科院数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单位的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牛文元研究员和电子科技大学周涛教授分别受邀作了“社会燃烧理论”和“推荐系统”的学术报告。他们的报告形象生动,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从中得到了很多启示。项目组还针对项目引领性概念的提炼,以及项目成果的综合集成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与会专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从不同的学科角度纷纷建言献策,这建议将对项目的深入开展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此次会议还进一步推动了混合网络下社会集群行为感知与规律研究的进展,有效地促进了项目组成员间的学术交流。
- 摘要
7月26~28日,由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主办,西北工业大学承办的第32届中国控制会议(简称CCC2013)在西安召开。来自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28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人出席了会议。
美国波士顿大学的Christos G. Cassandras 教授、澳大利亚纽卡索大学的付敏跃教授、西北工业大学的徐德民院士、香港中文大学的黄永成教授、荷兰埃因霍芬理工大学的Paul M. J. Van den Hof 教授、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Ian R. Petersen 教授和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林宗利教授受邀作大会报告。会议组织安排了2场会前专题讲座、2场大会专题研讨会;132组口头报告(包括49个邀请组)。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科院数学院)赵文虓、陈翰馥和上海交通大学李元龙、林宗利获得第19届关肇直奖,南开大学孙宁、方勇纯获得第19届关肇直奖提名奖;西安交通大学丁宝苍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贞艳、张臻、周克敏、毛剑琴获得中国控制会议第7届张贴论文奖;北京大学李忠奎和其合作者北京大学段志生、美国德州大学阿灵顿分校Frank L. Lewis获IEEE CSS Beijing Chapter青年作者奖。此外,来自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的23名学生凭优异表现获得会议颁发的“优秀志愿者奖”。
中国控制会议是由挂靠在中科院数学院下的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发起主办的国际性学术会议,每年举办一次,旨在为海内外系统控制领域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研究生等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会议长期得到中科院数学院等国内外组织机构的大力支持。
刘晓倩
- 摘要
近日,“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应用数学学术研讨会”在西北师范大学召开。
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8位专家、西北师范大学校长刘仲奎教授以及该校数学与统计学院的师生共80多人参加会议。
与会专家学者从思想、观念、方法和研究视角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分别介绍了各自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动态。
- 摘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前身数学系于1958年由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亲自主持创办并任首任系主任,关肇直、吴文俊、冯康等一大批知名专家曾在此任教。经过五十多年的艰苦创业, 现已形成一支力量雄厚, 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本院现有教授26人,副教授38名,博士学位拥有者达90%以上。其中有3名长江及长江讲座教授、5位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名中科院百人计划学者及新世纪优秀人才13人。
本院为首批全国理科人才培养基地、中国科学院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长江学者特聘岗位设置学科,并获得首批数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涵盖数学所有博士点), 其中基础数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家"211工程"建设中,数学与非线性科学是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为吸引高水平学者来我院讲学,学校为本院设立了“华罗庚大师讲席”及“吴文俊大师讲席”。 挂靠本院的数学研究所经中科院批准,成立于1983年,主要任务是从事数学理论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本院还是首批博士后流动站。国家数学与交叉科学中心合肥分中心与中科院吴文俊数学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11年,是基础数学研究和交叉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
为适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新的发展,拓展学科专业方向,促进学科交叉,广缆国内外优秀人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教师。
一、 招聘方向:
基础数学、计算数学、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概率统计、金融数学。
二、 招聘对象:
1、 以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中科院百人计划为主的高水平带头人。
2、 具有数学相关分支学科博士学位,或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
3、 博士毕业生、出站的博士后工作人员。
三、 待遇:
提供优惠条件,具体可面议。
四、 应聘者请提供:
4、 本人简历、学历、职称证明,及推荐意见。
5、 本人科研成果目录和三篇代表作的复印件。
6、 教学经历(主讲课程、指导研究生的情况)。
(近期毕业的博士可仅提供部分上述材料)
五、 招聘联系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黄力研老师
邮编: 230026
电话: 0551-63607263
传真: 0551-63607263
Email: lynn77@ustc.edu.cn
lushn [lushn@hep.com.cn]
- 摘要
Great Mathematics Book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A Personal Journey
季理真 (Lizhen Ji)
精装: 694 pp + XXXVI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文种: 英文
书号: 978-7-04-037542-8
定价:89.00 RMB
购买网址: http://product.china-pub.com/3768213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3293218
http://www.amazon.cn/Great-mathematics-books-of-the-twentieth-century-LizhenJi
/dp/B00DW1NNIK/ref=sr_1_1?ie=UTF8&qid=1374461322&sr=8-1&keywords=
%E4%BA%8C%E5%8D%81%E4%B8%96%E7%BA%AA%E4%BC%9F%E5%A4%A7%E7%9A%84%E6%95%B0%E5%AD%A6%E4%B9%A6
高教社服务热线: 010-58581118/7/6/5/4
海量的数学书,哪些值得我们认真读,哪些读后让我们对数学有更好的认识,这些对门外汉、学生、年轻的学者和专家都是非常需要解决的问题。季理真教授的新作《二十世纪伟大的数学书――个人之旅》(Great Mathematics Book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A Personal Journey)在这个问题上为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本书比较全面收列了二十世纪以来最有影响的数学书并恰当地加以简评和引述其他评论。本书收列的书目范围广且全面,是一本值得拥有的数学著作读书指南。
Chi-Wang Shu [shu@dam.brown.edu]
- 摘要
Journal of Scientific Computing
http://www.springeronline.com/journal/10915
Volume 56, Number 3, September 2013
Exact Low-Rank Matrix Completion from Sparsely Corrupted Entries
Via Adaptive Outlier Pursuit
Ming Yan, Yi Yang and Stanley Osher, pp.433-449.
Weak Convergence of Finite Element Method for Stochastic Elastic
Equation Driven By Additive Noise
Ruisheng Qi and Xiaoyuan Yang, pp.450-470.
Projected Tikhonov Regularization of Large-Scale Discrete Ill-Posed Problems
David R. Martin and Lothar Reichel, pp.471-493.
Fast Fourier-Galerkin Methods for Nonlinear Boundary Integral Equations
Xiangling Chen, Rui Wang and Yuesheng Xu, pp.494-514.
Accelerated Bregman Method for Linearly Constrained L1 - L2 Minimization
Myeongmin Kang, Sangwoon Yun, Hyenkyun Woo and Myungjoo Kang, pp.515-534.
A High-Order Kernel Method for Diffusion and Reaction-Diffusion
Equations on Surfaces
Edward J. Fuselier and Grady B. Wright, pp.535-565.
Superconvergence of Any Order Finite Volume Schemes for 1D General
Elliptic Equations
Waixiang Cao, Zhimin Zhang and Qingsong Zou, pp.566-590.
Finding Multiple Solutions to Elliptic PDE with Nonlinear
Boundary Conditions
An Le, Zhi-Qiang Wang and Jianxin Zhou, pp.591-615.
H-adaptive Mesh Method with Double Tolerance Adaptive Strategy
for Hyperbolic Conservation Laws
Ruo Li and Shuonan Wu, pp.616-636.
Anisotropic Nonconforming EQ1rot Quadrilateral Finite Element
Approximation to Second Order Elliptic Problems
Dong-yang Shi, Chao Xu and Jin-huan Chen, pp.637-653.
LONG Jing
- 摘要
http://www.springer.com/10114
In this issue (15 articles)
L(j,k)-number of direct product of path and cycle
Wai Chee Shiu, Qiong Wu 29(8), Pages 1437-1448 (2013)
Convex concentration for some additive functionals of jump stochastic
differential equations
Yutao Ma, Nicolas Privault 29(8), Pages 1449-1458 (2013)
Dynamics of commuting rational maps on Berkovich projective space over Cp
Shi Lei Fan, Yue Fei Wang 29(8), Pages 1459-1478 (2013)
On strong metric dimension of graphs and their complements
Eunjeong Yi 29(8), Pages 1479-1492 (2013)
On several new Hilbert-type inequalities involving means operators
Vandanjav Adiyasuren, Tserendorj Batbold, Mario Krni?
29(8), Pages 1493-1514 (2013)
A bishop-stone-weierstrass theorem for (M2(?))n
Qi Hui Li, Don Hadwin 29(8), Pages 1515-1534 (2013)
On sums of sparse prime subsets
Zhen Cui, Hong Ze Li, Bo Qing Xue 29(8), Pages 1535-1542 (2013)
On locally quasiconformal mappings
Ze Min Zhou 29(8), Pages 1543-1554 (2013)
Rate of convergence of Euler’s approximations for SDEs with non-Lipschitz
coefficients
Ji Cheng Liu 29(8), Pages 1555-1568 (2013)
Super cyclically edge-connected vertex-transitive graphs of girth at least 5
Jin Xin Zhou, Yan Tao Li 29(8), Pages 1569-1580 (2013)
A note on initial value problem for the generalized Tricomi equation in
a mixed-type domain
Kang Qun Zhang 29(8), Pages 1581-1596 (2013)
On a discrete version of alexandrov’s projection theorem
Huan Xiong 29(8), Pages 1597-1606 (2013)
The optimal solution of multi-kernel regularization learning
Hong Wei Sun, Ping Liu 29(8), Pages 1607-1616 (2013)
The quasi-reversibility method to solve the Cauchy problems for
parabolic equations
Jing Li, Bo Ling Guo 29(8), Pages 1617-1628 (2013)
Sufficient conditions for shift-invariant systems to be frames in L2(?n)
Deng Feng Li, Tao Qian 29(8), Pages 1629-1636 (2013)
CiCP [cicp-owner@global-sci.com]
- 摘要
Communications in Computational Physics (CiCP) Free downloadable
-- Volume 13, Number 5, 2013
http://www.global-sci.com/issue/contents/13/issue5.html
Articles in the Issue:
Regular Articles:
Feng Chen and Jie Shen
Efficient energy stable schemes with spectral discretization
in space for anisotropic Cahn-Hilliard systems.
Commun. Comput. Phys., 13 (2013), pp. 1189-1208.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13_1189.pdf
Jian Zhang and Qiang Du
Retrieving topological information of implicitly represented
diffuse interfaces with adaptive finite element discretization.
Commun. Comput. Phys., 13 (2013), pp. 1209-1226.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13_1209.pdf
Xue Jiang, Peijun Li and Weiying Zheng
Numerical solution of acoustic scattering by an adaptive DtN
finite element method.
Commun. Comput. Phys., 13 (2013), pp. 1227-1244.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13_1227.pdf
Thomas Vogel, Tali Mutat, Joan Adler and Michael Bachmann
Morphological similarities between single-walled nanotubes and
tubelike structures of polymers with strong adsorption affinity to nanowires.
Commun. Comput. Phys., 13 (2013), pp. 1245-1264.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13_1245.pdf
Yi Li and Z. J. Wang
An optimized correction procedure via reconstruction formulation
for broadband wave computation.
Commun. Comput. Phys., 13 (2013), pp. 1265-1291.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13_1265.pdf
Xiaoxia Dai, Peipei Tang, Xiaoliang Cheng and Minghui Wu
A variational binary level set method for structural topology optimization.
Commun. Comput. Phys., 13 (2013), pp. 1292-1308.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13_1292.pdf
Laura Lazar, Richard Pasquetti and Francesca Rapetti
Fekete-Gauss spectral elements for incompressible
Navier-Stokes flows: the two-dimensional case.
Commun. Comput. Phys., 13 (2013), pp. 1309-1329.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13_1309.pdf
G H. Tang, G. X. Zhai, W. Q. Tao, X. J. Gu and D. R. Emerson
Extended thermodynamic approach for non-equilibrium gas flow.
Commun. Comput. Phys., 13 (2013), pp. 1330-1356.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13_1330.pdf
Yong Zhang
Optimal error estimates of compact finite difference discretizations
for the Schro"dinger-Poisson system.
Commun. Comput. Phys., 13 (2013), pp. 1357-1388.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13_1357.pdf
Fang Li, Xiangying Hao, Xiaogang Li
Efficient grid treatment of the time dependent Schro"dinger equation
for laser-driven molecular dynamics.
Commun. Comput. Phys., 13 (2013), pp. 1389-1407.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13_1389.pdf
Samet Y. Kadioglu and Dana A. Knoll
A Jacobian-free Newton Krylov implicit-explicit time integration
method for incompressible flow problems.
Commun. Comput. Phys., 13 (2013), pp. 1408-1431.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13_1408.pdf
Wen-Chi Chen, Chih-Yu Kuo, Keh-Ming Shyue and Yih-Chin Tai
Gas kinetic scheme for anisotropic Savage-Hutter model.
Commun. Comput. Phys., 13 (2013), pp. 1432-1454.
http://www.global-sci.com/freedownload/v13_1432.pdf
------------------------------
End of CAM Digest
本期到此结束
Authorization Required
This server could not verify that you are authorized to access the document requested. Either you supplied the wrong credentials (e.g., bad password), or your browser doesn't understand how to supply the credentials requi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