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松和(shsong@nudt.edu.cn)
- 摘要
中国计算数学学会常务理事会决定,第十二届全国高校计算数学年会将于2013年10月19-23日在长沙召开,会议由中国计算数学学会高校工作委员会主办,国防科技大学理学院承办,高性能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办。会议将邀请各高校多位学者做学科前沿报告,年会期间将评选计算数学学会青年论文奖,并在闭幕式上颁奖。欢迎全国(不限高校)的计算数学工作者与会。
一、会议学术委员会:
主席:
石钟慈院士(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中国计算数学学会理事长)
杨学军院士(国防科技大学校长)
委员(按姓氏拼音排序):
陈志明研究员(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黄云清教授(湘潭大学)
羊丹平教授(华东师范大学)
袁光伟研究员(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
张平文教授(北京大学)
二、会议组织委员会:
主席:
王正明教授(国防科技大学副教育长,湖南省计算数学与应用软件学会理事长)
许学军 研究员(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中国计算数学学会秘书长)
委员(按姓氏拼音排序):
侯延仁教授(西安交通大学)
贾仲孝教授(清华大学)
马富明教授(吉林大学)
舒适教授(湘潭大学)
宋松和教授(国防科技大学)
苏仰锋教授(复旦大学)
苏志勋教授(大连理工大学)
许跃生教授(中山大学)
易东云教授(国防科技大学)
三、邀请报告人
鄂维南院士(北京大学,美国Princeton University)
段火元教授(南开大学)
高卫国教授(复旦大学)
黄建国教授(上海交通大学)
李继春教授(湘潭大学,美国University of Nevada Las Vegas)
许传炬教授(厦门大学)
张潼教授(美国Rutgers University)
郑伟英研究员(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四、报名和注册截止时间:2013 年9 月15 日。
五、报名和注册方式:直接登录http://www.chinacmam2013.com/,或登录国防科大主页http://www.nudt.edu.cn/,欢迎提交会议报告论文,报告论文的摘要请于9 月15 日之前通过电子邮件发至ccms2013@126.com
六、会务费:教师800 元,研究生600 元,不含考察费。统一安排住宿,费用自理,请在注册中选择住宿要求。
七、会议报到时间:2013 年10 月18 日全天;会议地点:长沙市湖南宾馆(长沙市烈士公园南门);日程安排:10 月19-21 日学术会议,22-23 日湘西凤凰、矮寨大桥等考察(费用自理),是否参加考察请在注册时说明。
八、联系人:唐玲艳(13574126674),ccms2013@126.com,苏芳(15116362548)。
- 摘要
学术会议(一) Workshop on moduli of p-divisible groups
Date:Aug 17-20, 2013
Venue:Room 09 at Quan Zhai, BICMR
Abstract:The goal of the workshop is to understand the paper "Moduli of p-divisible groups"by Scholze and Weinstein.
Organizers: Hui Gao (BICMR), Ruochuan Liu (BICMR)
Speakers: Miaofen Che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Hansheng Diao (Harvard University),Hui Gao (BICMR), Ruochuan Liu (BICMR), Yichao Tian (Morningside Center),Jilong Tong (Université de Bordeaux 1)
学术会议(二) New Mathematical Developments Arising from Ecology, Epidemi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Description:
Emerging biological problems are bringing many interesting and challenging opportunities for new mathematics. The last decade has witnessed substantial growth in the area of mathematical biology around the world. The number of universities with mathematical biology research programs is increasing at an unprecedented rate. Indeed, this is probably the beginning of a golden age of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mathematical and biological sciences. The workshop proposed at Beijing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Mathematical Research (BICMR) will focus on recent mathematical developments arising from and uniting the important fields of Ecology, Epidemi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It is expected to attract researchers from differential equations, dynamical systems and scientific computing to elucidate and advance the study of these mathematical problems from biology. Both mathematical analysis and scientific computation will be emphasized in the talks of this workshop.
As noted, this workshop will focus on cutting edge mathematical developments in PDE and related models arising from ecological, epidemi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concerns.Bi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topics of interest include bio-diversity issues, directed movement of organisms in heterogeneous landscapes, nonlocal dispersal of species, free boundary problems from ecology, spatial spread of disease,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and global change. We highlight but two of these topics as examples:
*Dispersal of organisms is a key component of ecological and evolutionary processes.Because of the dynamic effects of dispersal and the feedbacks between dispersal, population dynamics, and evolution, there has been an increasing recognition that understanding the ecology and evolution of dispersal is essential in understanding the response of populations and communities to habitat fragmentation, species introductions, climate change, and other aspects of globalization and global change. The importance of dispersal has generated much recent interest among ecologists and evolutionary biologists and has resulted in a large amount of papers and meetings devoted solely to the ecology and evolution of dispersal,including a special issue of Science (vol. 313, issue 5788, 2006) and many books and surveys. Incorporating spatial and temporal heterogeneity and dispersal into models for biological processes is leading to new mathematical biological models (such as quasilinear systems of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and non-local hybrid models such as integro-differential systems) and consequently exciting new mathematical challenges. Mathematical advances here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our understanding of how diversity is maintained in complexfoodwebs and how organisms can respond to global change.
*Dispersal has been recognized as an equally important consideration in mathematical epidemiology, e.g., in the study of such important issues as the evolution and ecological effects of dispersal in spatial ecology, the impact of human movement on vector-borne diseases, the effect of global movement in communicable diseases, and accounting for spatial effects in environmental and disease management. Important mathematical considerations arising here include integration of 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across multiple scales of organization and incorporating data into spatially explicit models.
This workshop will offer a great opportunity to promote further synthesis betweenmathematical ecology, mathematical epidemi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nd to influenc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s such, it is a natural outgrowth of several previous events: (i) the 2005 Workshop on Spatial Ecology at the University of Miami; (ii) the Mathematical Biosciences Institute 2005-2006 Emphasis year on Evolution and Ecology(specifically Workshop 4: Spatial Ecology March 13-17, 2006); (iii) July 2011 Banff International Research Station workshop on Emerging Challenges at the Interface of Mathematics,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Spatial Ecology.
Organizers:
Robert Stephen Cantrell
University of Miami
Chris Cosner
University of Miami
Weinan E
Peking University and Princeton University
Yuan Lou
Ohio State University
Pingwen Zhang
Peking University
Date: Oct 17 - 20, 2013
Venue:
Beijing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Mathematical Research,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
Contact:
Tel: (+86 10) 6274 4121
Fax: (+86 10) 6274 4134
Email: yumeng@math.pku.edu.cn
- 摘要
学术会议(一):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onlinear and Multiscale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Theory, Numerics and Applications
举办地点: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China
会议开始日期: 2013年09月16日
会议结束日期: 2013年09月20日
会议网站链接: http://math.fudan.edu.cn/science/Conference/TartarConference/index.htm
会议摘要:
This conference is aimed to share the most advancing achievements on the theory and computation of nonlinear and multiscale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to which Professor Luc Tartar has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学术会议(二):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Inverse Problems and Regularization Theory
主办单位: Fudan University, China&TU Chemnitz, Germany
举办地点: Room 1801, East GuangHua Tower,School of Mathematical Sciences,
Fudan Univerisity, No. 220 Handan Road, Shanghai, China
会议开始日期: 2013年09月26日
会议结束日期: 2013年09月29日
会议网站链接: http://math.fudan.edu.cn/science/Conference/IP2013/index.htm
会议摘要:
The purpose of this workshop is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collaboration among the worldwide leading researchers in inverse problems and regularization theory.The workshop is organized by Professor Jin Cheng (Fudan University, China) and Professor Bernd Hofmann (TU Chemnitz, Germany).
The following recent theoretical and numerical approaches are focuses of investigation: Conditional stability, Ill-posed problems, Regularization schemes, Numerical Methods.
- 摘要
6月22日,2013年中国密码学会山东会员日暨学术交流会在山东大学召开。本次活动由中国密码学会主办,山东大学密码技术与信息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得安公司承办。
上午,在中心校区邵逸夫科学馆举行开幕式暨学术交流会。中国密码学会副理事长、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杨义先和中国密码学会常务理事、杭州师范大学教授陈克非主持,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山东省密码管理局局长于江、中国密码学会副秘书长陈灏出席并讲话。中国密码学会名誉理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王育民,中国密码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教授徐茂智及中国密码学会副理事长、山东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王小云作学术报告。
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致欢迎词,对中国密码学会能够选择山东大学开展会员活动表示衷心感谢和热烈欢迎,希望今后能在科研和学术方面与学会加强合作,提升山东大学密码研究水平。山东密码管理局局长于江到会致辞,简要介绍了山东密码发展现状,希望以山东会员活动日为契机,进一步推进山东省密码研究和密码产业发展。中国密码学会副秘书长陈灏介绍了中国密码学会的基本情况和国家对学会及密码学研究的支持与重视,强调了密码学研究对国家安全的战略意义。
中国密码学会名誉理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王育民,中国密码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教授徐茂智及中国密码学会副理事长、山东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王小云在学术交流会上分别作了题为《Shannon信息论及密码学》、《椭圆曲线密码基础》、《网络通信中的密码保障技术》的专题学术报告。王育民教授从对信息及Shannon信息论的认识、Shannon信息论与经典密码学理论和Shannon信息论与现代密码学理论三个方面,阐述了Shannon信息论与密码学的关系,列举了大量生活中的实例,分析了Shannon信息论在密码学中的应用。徐茂智教授为大家讲述了椭圆曲线密码的相关问题,从椭圆曲线基础知识开始,逐渐深入到相关的密码问题,并运用大量的图片来介绍密码学理论和学术问题,使在场的每一位观众感受到了密码学的神奇与魅力。王小云教授首先从军事应用和十八大会议对信息安全的重视两个方面介绍了密码的重要性,从以前的军事专用到现在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使在场的每一位观众都深刻意识到了密码的重要性。随后,又介绍了现代通信协议,包括VPN协议、Kerberos协议、电子邮件S/MIME协议和手机通信安全协议等,同时还推荐了密码学入门的基础书籍。最后从密码学常用算法、现在网络猖獗的火焰病毒以及密码的各种应用实例为大家介绍了现代密码学的发展。其报告深入浅出,令全场观众受益匪浅。最后,徐茂智教授对各个学术报告作了总结。
下午,在得安公司举办企业技术论坛。针对实际应用和生产中遇到的密码相关问题,企业会员和各高校会员共同讨论安全性本质,探求解决方法。
本次活动现场布置了密码科普展板,并向会员赠送了《中国密码学会通讯》、《数论基础》、《公钥密码学的数学基础》等密码学相关书籍。
来自各高校的密码学会会员及多家山东商用密码企业会员参加了此次活动。本次活动开阔了山东高校密码研究工作者及老师同学的视野,对山东大学及山东省密码学术领域的发展、普及密码学知识、促进产学研结合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科技部
- 摘要
为深入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人才规划》),根据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的统一部署,由科学技术部牵头,会同七部门联合制定的《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以下简称推进计划)现已基本完成第一批入选对象的遴选工作,名单于日前公示。新一轮推进计划评审工作即将启动,推进计划组织实施工作将在去年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推荐渠道,突出需求结合和以用为本。
组织实施推进计划是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部署。推进计划作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以下简称特支计划)的一个重要基础,是科技部门人才工作的重要抓手。在特支计划总体部署的10100人中有5100人由科技部通过推进计划来组织推荐,特支计划7类人才中3类是在推进计划中产生。推进计划和特支计划增强了科技部门抓人才工作的手段。组织实施推进计划对整个人才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科学家工作室:科学大师助跑器
推进计划提出:到2020年,建设100个科学家工作室,能在世界科学前沿取得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科研成就;增强原始创新和技术突破能力,提高重点科研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带动相关学科和技术的整体发展进步;培养和造就相关领域的顶级科学家和工程师,在国际上具有权威性、享有重要话语权;进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
主要是为了在优势领域培养出顶尖人物。希望科学家工作室能成为科学大师的助跑器。科技部人才中心有关负责人说,科学家工作室主要为在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科技前沿领域或符合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的重点领域,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人才设立,助其围绕若干重大科学问题开展探索性、开创性研究,积极探索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机制、新方法,营造潜心研究、自主探索、稳定支持、交叉融合、激励创新的环境和文化,努力造就世界级科技大师及创新团队。
科学家工作室将实行首席科学家制.首席科学家负责制度将赋予科学家充分科研自主权,自组团队、自主管理、自由探索、自我约束。同时完善经费支持和管理方式,进一步扩大科研经费使用自主权。在科学家工作室的另选、评估、验收等环节引入国际同行评议制度,在全球范围内选择国际一流的顶级科学家,以体现准确性和公信力,在管理上强化创新和质量导向,完善科技人才评价激励机制。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关注潜力 鼓励探索
2012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组织推荐工作的通知要求: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重点推荐条件之一——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推进计划的组织实施部门科技部政策司和人才中心则表示:从初评开始就严格把关年龄,无一超龄参选者进入复评,最后进入公示的205名领军人才平均年龄41.74岁。
对于科研活动来说,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创新活力,美国科学社会学家朱克曼对1901-1972年286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年龄进行分析得出,获诺贝尔奖研究室的年龄平均为38.7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青年科技人才才是全社会的责任,党和国家一贯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推进计划正是基于此背景下,选择在世界科技前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对一批有潜力的中青年科技人才进行重点支持和培养,使其成为在相关行业和领域能够得到国内外同行认可、引领科技创新发展方向、组织完成重大科技任务的科技带头人。
创新来源于探索,科学研究更需要自由探索,很多问题在突破以前,很难在科技界形成共识。没有形成共识,就很难获得研究经费,难以实现自由探索。然而事实上,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许多“真理”往往在少数人手里。没有科学精神,科学前沿是不可能有所突破的。自由探索可能体现的是一种学术氛围、学术方法、学术精神。不论是根据好奇心驱动的科学研究,还是以科学任务、科学项目以及以国家和社会需求来牵引的科学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都需要提倡自由探索创新。推进计划不但鼓励个人研究自由创新,尤其鼓励团队领军人才具有带动整个团队自由探索的精神。在群体中营造自由争论、不惧怕失败的宽松和谐氛围,同时也使每个人能够主动地学习,积极开展自由研究,踊跃自由思考,不畏惧困难,不迷信权威。
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鼓励长期稳定合作
如果说科学家工作室、领军人才重点关注的是领头人物创新能力,创新团队则重点关注的是结构合理性和持续性。此次创新团队除负责人年龄放宽至50周岁,其他各项均需符合领军人才的基本条件,且增加了对团队的硬性要求:团队结构稳定、合理,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其核心成员一般不少于5人、不超过15人。
共同的信念追求,知识结构、能力学历的互补,彼此的磨合适应均到一定程度,方能造就一个结构合理、有内在创新动力的团队。推进计划所支持的是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国家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建设具有较高学术造诣的学术带头人,良好的创新氛围和持续创新能力,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合理的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通过给予创新团队持续稳定支持,确保更好地完成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保持和提升我国在若干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推进计划鼓励团队长期稳定的合作态度,严格杜绝为申报计划而临时组建的团队出现。
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政策松绑为创业加油
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将通过三个方面为其创业加油。
一是鼓励成果转化。推进计划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支持对象定位为所在企业拥有核心技术或自主知识产权的创业人才,同时该企业开发的产品具备技术先进或服务模式创新,有较强的市场潜力和竞争力或公益性价值。
二是鼓励企业为主体。推进计划要求申报人为企业主要创办人,且全职创业。也就是说,体制内的工作人员要申报的话,必须辞去原单位工作。但推进计划并不主张有科技成果或专利技术的科技人员都去创业,推进计划对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导向是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精神、市场开拓和经营管理能力的人才。
三是对加大对成长型企业的扶持。推进计划的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重点向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倾斜,要求创办的企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境内注册,企业创办一般不超过5年。科技型企业创业之初最需要扶持,推进计划将落实期权、股权和企业年金等中长期激励措施,加强科技与金融结合,加大对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支持力度。
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突破体制机制试验田
有业内专家表示,推进计划中改革力度要求最大的就是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牵头单位要求为科技园区或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等;需要单位负责人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在政策和机制创新方面应凸显自身特色,具有明确的改革思路和切实可行的落实措施;尤其是在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积极探索且取得明显成效,能够发挥较强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换言之,只要是于培养创新人才有利的,在体制机制上可大胆尝试,勇于突破。
此次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也鼓励产学研结合。要求基地充分发挥企业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趋势,整合优质资源,对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企业结合对高层次人才的实际需求,与相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制定培养计划,提供实习场地,共同建立高层次创新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
——手记——
看推进计划五个特点
推进计划评出来的不是个人和集体的终身成就荣誉奖,而是一项人才培养计划。因此,评出来只是第一步,如何培养才是更关键的。
鼓励冒尖中国传统文化奉行循规蹈矩、中庸保守的价值观,在人才成长过程中,这种价值观很大程度上禁锢了人们的创新思维,压抑了个人的灵感和好奇心。推进计划为科研人员创造良好地成长环境,鼓励大胆想象、大胆创造,倡导学术自由,鼓励冒尖。
宽容失败 失败是科学的常态。但在我国目前的科技领域,对待失败往往不够宽容,所有的研究都要求必须成功,这显然是违反科学规律的,是一种不鼓励创新的环境。推进计划宽容科研失败,但绝不宽容管理的失败、学术道德的败坏。
营造环境 通过科学家工作室营造潜心研究的环境;领军人才营造关心青年人才,培养潜力的环境;创新团队营造鼓励持续合作的环境;创新创业营造鼓励成果转化的环境;示范基地营造体制机制创新的环境。通过推进计划的全面组织实施,从而营造全社会重视人才、重视科学的社会大环境。
服务为先 推进计划的组织实施单位之一科技部人才中心负责人表示,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积极服务于科技人才:搭建多层次多形式的学术交流平台,支持和帮助科技人才提升自身素质;搭建科技人才服务社会的平台,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聪明才智;大力宣传举荐优秀科技人才,激励和促进科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切实加强对科技人才的人文关怀,从工作上、生活上、学习上关心和爱护科技人才;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努力为科技人才成长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示范引导 无论遴选、评估、监督机制是如何的公开公平公正,也无法保证入选对象的就一定是全国最好的。即使选出来的对象个个成功,按推进计划建设100个科学家工作室、500个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和300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支持和培养3000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扶持10000名左右的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目标,对整个国家来说,依然是杯水车薪。但推进计划彰显了国家对人才的重视程度,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推进计划的组织实施部门将在一批批入选对象评出来后,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对入选对象典型经验和成功模式进行经验传播,示范引导,最大限度的实现推进计划人才培养功能。
李焯龙
- 摘要
8 月 2 日,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香港委员会在香港宣布,香港特区夺得 2016 年第 57 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主办权。
上述结果此前已得到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顾问委员会确认。2 日,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香港委员会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申办成功。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是最顶尖及最大规模的世界性中学生数学竞赛,自 1959 年起每年在不同国家举行,旨在为全球年青数学精英提供交流及切磋平台。1994 年,香港就首次主办这项国际性数学竞赛。
对于赛事将在 22 年后重临香港,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香港委员会在会上认为,这不仅有助推动香港教育产业及知识型经济发展,更可带动全城乃至国家研习数学及科技的气氛及兴趣,并向国际展示香港回归祖国后在“一国两制”下的发展成果,提升香港及国家的国际形象。
委员会指,赛事主办经费约 2000 万港元,为此现已展开筹募人力及经费支援的工作,呼吁香港社会各界支持。
据介绍,香港自 1988 年首次派队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以来,每年均获奖牌,至今累积 7金、41 银和 69 铜成绩。今年,在哥伦比亚主办的第 54 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中,香港代表队获得 1 银 5 铜的成绩,在 97 个参赛国家及地区中名列 31 位。
赵广立 马佳
- 摘要
光,如果我们不对这个词作任何解释,每个人都会认为自己对其非常熟悉,对这个“看得到却摸不着”的东西甚至可以说出很多理论,比如: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光速是自然界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不过,当我们再具体一些去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有些人就难免开始糊涂了。
人类应用光的历史是从驱逐黑暗开始的,在漫长的发展中,利用光的波动特性(波动光学),我们已经实现了很多应用,同时推动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但是,光的粒子性虽然已经被科学家所认识,但在应用领域中还属于未开发的状态。
利用之前,要先控制。因此,科学家们试图让光放慢脚步,甚至停止,在量子级别上控制并利用光。在 2013 年 7 月,德国达姆施塔特大学研究人员创造了历史,他们让光停留了整整60秒。
从16秒到60秒
1999 年,哈佛大学研究人员曾让光速降至每秒仅 17 米,并在 2001 年,设法让光停住,但仅仅停留了几分之一秒。就在今年年初,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研究人员让光停留了 16 秒。几个月后,德国研究人员将这个时间延长至 60 秒。
德国达姆施塔特大学应用物理学院量子光学研究组教授托马斯霍夫曼(Thomas Halfmann)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的邮件采访时描述了实验过程。
研究人员首先利用控制光脉冲改变了作为介质的不透明晶体的特性。在这儿可以复习一下波尔的原子理论:电子以不同的能量级围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离原子核越远,能量越高,而能量级由原子中的电场决定。当研究人员控制激光打到晶体上时,激光的电场 就会改变晶体中原子的电场,随之就会改变原子的能量级。
随着能量级的改变,晶体原子的折射率发生了改变,也就改变了光在其中的传播速度。这可以简单地与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快慢来比拟。空气、水、玻璃的折射率依次增加,光在其中的传播速度依次递减。实际上,研究人员也一直在利用这一特点改变光的速度,直到使其停留。
这种方法就是电磁感应透明效应(EIT)。
不透明的晶体在光脉冲的作用下,折射率变小,暂时透明,让光线可以通过,但撤掉光脉冲后,折射率恢复,已经进去的光变得无路可走,暂时停留在晶体中。
再打上这束光,被锁在里面的光就被释放了。可是我们如何知道光被锁住又被释放了?
霍夫曼告诉记者,实验中存储的是一幅由 3 条横线构成的简单图片。当它们被锁在晶体中并没有消失,而是转化为物理学家所称的“原子相干”,被俘获的光子的能量被晶体中的原子吸收,转化为原子振荡。但是,原子振荡能够保存的数据时间非常短,霍夫曼 的研究组所选用的材料极限就是 60 秒。被释放的光,依然可以保存图片信息,但超过这个时间,数据也就失真了。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利用的是超低温气体,而霍夫曼等人将介质改变为晶体。介质的改变,可以说是 16 秒到 60 秒跨越的关键。“相比气体,晶体更加容易被控制。”霍夫曼说。
分钟屏障
近年来,人们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探讨了利用原子系统来存储光的量子信息。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李传峰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光子是信息最快、最稳定的载体,它是量子通信的自然选择,在量子计算中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想要构建洲际量子信息网络,存储光的时长至少需以分钟计而非秒计。这被称为“分钟屏障”。
在霍夫曼研究团队之前的研究,采用的方法都是相似的,也就是利用超低温气体,即所谓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
在将气体降到绝对零度的条件下,实现让光停滞。但是,霍夫曼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在这种条件下,存储方法寿命极短。“因为气体中的原子相干性十分脆弱,只能维持 100兆分之一秒,而在特殊条件下也只能维持 10 微秒。而我们选择的晶体其原子相干性可保持500 微秒。”
而且,此前利用气体所做的试验中,气体量只能达到 1 立方厘米,而不能做到更多,这也就局限了可能存储的光的量。换做晶体,存储量即可根据晶体大小而增加。此外,每单位内气体的原子量也远远少于固体中的原子量。霍夫曼说,每个原子对应的可以存储 一个光子携带的信息。这样也可以看出,气体的存储密度也远远不如晶体更有潜力。
李传峰表示,德国研究人员采用的 EIT 技术突破“分钟屏障”,而比 EIT 技术更先进的则是原子频率束技术(AFC)。AFC 是针对 EIT 缺点的改进,EIT 带宽比较窄,AFC 就相当于多个EIT 同时去操作,而获得更宽的带宽。因此,科学家也更 倾向于用 AFC 在固体里面做量子存储。
霍夫曼表示,此次所用晶体材料的潜力已经发挥到了极限,如果改用其他材料,比如掺有铕的硅酸钇,再加上特定的磁场,数据存储的时间将可能延长得更久。而他们的目标是将存储时间延长到 1 周,他们将在明年进行尝试。
从光存储到量子存储
其实,如果仅仅是让光线停住,每个人都可以做到,拿一张黑色的纸挡在一束光前,以每秒30 万公里速度传播的光也就被阻止了,但光也就随之消失了。而研究人员所做的,就是让这些停止的光再次传播。
科学家的这些探索,我们总是用“揭秘”来形容,但正如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尼尔斯波尔所说,一个科学理论并不是要描述自然,而是给我们一种操纵自然界事物的规则和与其结果相交流的语言。
霍夫曼对光储存研究的认识是:“研究人员做这些可不是为了纯粹的兴趣,这是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关键。任何量子计算机、量子信息技术都需要量子存储。”
那么霍夫曼的实验与量子存储还有多远的距离?
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光灿首先强调了光存储与量子存储的区别。他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目前做到 60 秒的光存储是经典存储,不是量子存储,要把经典存储这个体系做成量子存储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需要克服许多困难。”
李传峰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量子光是单个光子的行为,实验中激光是经典光,也就是一堆光子的行为。如果我们把光源做得比较好的话,量子的单光子源,也能达到这个极限。“这也给了我们一个信号,如果我们沿着固态存储走下去,就能够达到全球化量子网络。”
李传峰认为,从原理上讲,固态存储系统可以走到量子级,只需要完成将经典的光变成量子的光。这样,全球化量子网络的传输速度就是光速。“在整个地球上用光速传递信息并存储起来。转了一圈回来,信息还是与原来的信息有相干性,这就达到真正的全球化了。”
近年来,光作为一种信息载体,已经广泛服务于人类社会。信息技术基本上可以分为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存储和显示等 5 个方面。与电子信息技术相比,光在采集、传输以及显示技术方面都占据了优势。光纤通信的飞速发展,没有人怀疑光通信在信息 网络的主流地位;越洋通信、海底光缆已经把世界变得不再遥远;光检测技术以其高精度、高分辨率、无损、非接触等方面的优势,也正成为检测技术的高端产品; 绚丽多姿的各种显示屏,把人们带进了美妙的虚拟世界……
郭光灿表示,对光的经典存储也是很有用的,全光网络里就需要经典光的存储,这个存储的发展对实现全光网络、全光通信意义重大。
而光存储对量子实验的意义在于,它给了量子实验一个积极的信号。“如果经典光存储能做到 60 秒,理论上量子存储也能做到 60 秒。但是要实现需要采取许多措施,技术上还很难达到。”
在存储与处理技术方面依然落后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光信息技术,在突破了“分钟屏蔽”后,让科学家们看到了更大的希望。李传峰认为,“光存储的这一进步让我们知道了对于量子光研究而言,这个系统在原则上是可行的”。
- 摘要
7月12日~7月14日,由中国运筹学会图论组合分会主办,内蒙古民族大学与我院图论组合网络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第五届图论与组合算法国际研讨会(The 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Graph Theory and CombinatorialAlgorithms,简称GTCA'2013)在内蒙古通辽召开。来自美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和国内的近130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会议。
大会共组织了8个大会报告,6个邀请报告和三十个分组报告。会议还评选和颁发了第二届中国运筹学会图论组合分会青年论文奖。
此次会议旨在为国内外学者在图论与组合算法领域的深入学术交流提供机会与平台,促进图论与组合算法的理论研究与应用;与会者一致认为,本次会议组织了高水平的学术报告,并赞赏大会的出色的组织工作。
此次研讨会得到了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内蒙古民族大学、中国运筹学会等单位的资助和大力支持。
- 摘要
7月14日~7月17日,由中科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和计算数学研究所联合举办的最优控制问题数值算法及相关问题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内外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约40人出席论坛。
此次会议旨在促进国内学者在最优控制问题的数值算法及相关数学问题等方面的学术交流,深入探讨当前研究进展,更好地开展未来的研究工作并促进学者之间的跨学科合作。
会议邀请了来自中科院计算数学所、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计算数学领域和控制领域的专家学者。与会的各位专家分别就偏微分方程最优控制及随机最优控制问题的算法、时间最优控制问题的理论及算法、稀疏正则化与稀疏优化等方面报告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并探讨了偏微分方程约束优化在参数估计、资料同化等方面的应用。
此次会议为不同领域的专家提供了交流平台,推动了最优控制问题理论与算法等不同方向的交叉研究,并为参会的青年学者提供了交流的机会。
Chai Zhao
- 摘要
http://www.springerlink.com/content/1674-7283/
In this issue (15 articles)
A branching particle system approximation for nonlinear stochastic filtering
HuiLi Liu, Jie Xiong
Sci China Math, 56(8), 2013, pp. 1521-1541
Small-amplitude limit cycles of polynomial Lienard systems
MaoAn Han, Yun Tian, Pei Yu
Sci China Math, 56(8), 2013, pp. 1543-1556
Sharp learning rates of coefficient-based l q -regularized regression with indefinite kernels
ShaoGao Lv, DaiMin Shi, QuanWu Xiao, MingShan Zhang
Sci China Math, 56(8), 2013, pp. 1557-1574
Interior Holder and gradient estimates for the homogenization of the linear elliptic equations
QiaoFu Zhang, JunZhi Cui
Sci China Math, 56(8), 2013, pp. 1575-1584
Every 3-connected {K_{1,3},N_{3,3,3}}-free graph is Hamiltonian
HouYuan Lin, ZhiQuan Hu
Sci China Math, 56(8), 2013, pp. 1585-1595
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n integer and its m-th power mod n
ZheFeng Xu
Sci China Math, 56(8), 2013, pp. 1597-1606
McKay quivers and absolute n-complete algebras
JinYun Guo
Sci China Math, 56(8), 2013, pp. 1607-1618
Spectral self-affine measures on the planar Sierpinski family
JianLin Li
Sci China Math, 56(8), 2013, pp. 1619-1628
Well-posedness for the stochastic 2D primitive equations with Levy noise
ChengFeng Sun, HongJun Gao
Sci China Math, 56(8), 2013, pp. 1629-1645
Extrapolation methods to compute hypersingular integral in boundary element methods
Jin Li, XiaoPing Zhang, DeHao Yu
Sci China Math, 56(8), 2013, pp. 1647-1660
Trigonometric series with piecewise mean value bounded variation coefficients
SongPing Zhou, FenJun Feng, LiJun Zhang
Sci China Math, 56(8), 2013, pp. 1661-1677
Some pinching theorems for minimal submanifolds in S m (1)×R
Hang Chen, GangYi Chen, HaiZhong Li
Sci China Math, 56(8), 2013, pp. 1679-1688
Symmetries and solutions to geometrical flows
JinHua Wang
Sci China Math, 56(8), 2013, pp. 1689-1704
Optimal error estimates and modified energy conservation identities of the ADI-FDTD
scheme on staggered grids for 3D Maxwell's equations
LiPing Gao, Bo Zhang
Sci China Math, 56(8), 2013, pp. 1705-1726
Uniform analysis of a stabilized hybrid finite element method for Reissner-Mindlin plates
YuanHui Guo, GuoZhu Yu, XiaoPing Xie
Sci China Math, 56(8), 2013, pp. 1727-1742
Zhao, Shan [szhao@as.ua.edu]
- 摘要
Molecular Based Mathematical Biology (MBMB),-- Volume 1, Number 1, 2013 Editors of the Inaugural Issue: Shan Zhao, Julie Mitchell, Yongcheng Zhou, and Weihua Geng.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and Online Open Access: http://www.degruyter.com/view/j/mlbmb
Articles in the Issue:
Langhua Hu, Duan Chen, and Guowei Wei,
High-order fractional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 transform for molecular surface construction, 1-25.
M.R. Swager and Y.C. Zhou,
Genetic Exponentially Fitted Method for Solving Multi-dimensional Drift-diffusion Equations, 26-41.
Chuan Li, Lin Li, Marharyta Petukh, and Emil Alexov,
Progress in developing Poisson-Boltzmann equation solvers, 42-62.
Robert C. Harris, Travis Mackoy, and Marcia O. Fenley,
A Stochastic Solver of the Generalized Born Model, 63-74.
Atilla Sit, Julie C Mitchell, George N Phillips, and Stephen J Wright,
An Extension of 3D Zernike Moments for Shape Description and Retrieval of Maps
Defined in Rectangular Solids, 75-89.
Yan Xie, Jie Cheng, Benzhuo Lu, and Linbo Zhang,
Parallel Adaptive Finite Element Algorithms for Solving the Coupled Electro-diffusion Equations, 90-108.
Weihua Geng and Shan Zhao,
Fully implicit ADI schemes for solving the nonlinear Poisson-Boltzmann equation, 109-123.
Amelia B. Kreienkamp, Lucy Y. Liu, Mona S. Minkara,
Matthew G. Knepley, Jaydeep P. Bardhan, and Mala L. Radhakrishnan,
Analysis of fast boundary-integral approximations for modeling electrostatic
contributions of molecular binding, 124-150.
Nikolay A. Simakov and Maria G. Kurnikova,
Graphical Processing Unit accelerated Poisson equation solver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calculation of single ion potential in ion-channels, 151-163.
Tao Liao, Yongjie Zhang, Peter M. Kekenes-Huskey, Yuhui Cheng,
Anushka Michailova, Andrew D. McCulloch, Michael Holst, and J. Andrew McCammon,
Multi-core CPU or GPU-accelerated Multiscale Modeling for Biomolecular Complexes, 164-179.
LONG Jing
- 摘要
http://www.springer.com/10114
In this issue (15 articles)
An equivalent condition for the self similar sets on the real line to have best coverings
Jian Dong Yin, Zuo Ling Zhou 29(9), Pages 1637-1646 (2013)
On the Lp-dual mixed volumes
Lian Ying Chen, Chang Jian Zhao 29(9), Pages 1647-1654 (2013)
A general vectorial Ekeland’s variational principle with a P-distance
Jing Hui Qiu, Fei He 29(9), Pages 1655-1678 (2013)
A characterization of multidimensional multi-knot piecewise linear spectral sequence and its applications
Xiao Na Cui, Xu Liu, Rui Wang, Dun Yan Yan 29(9), Pages 1679-1690 (2013)
A remark on the generalized second order Toda system
Rui Chang Pei 29(9), Pages 1691-1702 (2013)
A class of finite-dimensional representations of Uq(sl2)
Dong Ming Cheng, Dong Su 29(9), Pages 1703-1712 (2013)
Oblique derivative problem for quasilinear mixed (Lavrentév-Bitsadze) equations of
second order in two connected domains
Guo Chun Wen 29(9), Pages 1713-1722 (2013)
Hitting probabilities and fractal dimensions of multiparameter multifractional Brownian motion
Zhen Long Chen 29(9), Pages 1723-1742 (2013)
Weighted norm inequalities of the maximal commutator of quasiradial Bochner-Riesz operators
Yong Cheol Kim 29(9), Pages 1743-1756 (2013)
A new gluing recursive relation for linear Sigma model of 1-orbifold
Xiao Bin Li, Bo Hui Chen, Cheng Yong Du 29(9), Pages 1757-1772 (2013)
An implicit degree ore-condition for pancyclicity of graphs
Hao Li, Jun Qing Cai 29(9), Pages 1773-1780 (2013)
Ergodic measures of geodesic flows on compact Lie groups
Gang Liao, Wen Xiang Sun 29(9), Pages 1781-1790 (2013)
Dual Toeplitz operators on the sphere
Hocine Guediri 29(9), Pages 1791-1808 (2013)
Homoclinic solutions in periodic nonlinear difference equations with superlinear nonlinearity
Zhan Zhou, Jian She Yu 29(9), Pages 1809-1822 (2013)
General admissibility for linear estimators in a general multivariate linear model
under balanced loss function
Ming Xiang Cao, Fan Chao Kong 29(9), Pages 1823-1832 (2013)
------------------------------
End of CAM Digest
本期到此结束
Authorization Required
This server could not verify that you are authorized to access the document requested. Either you supplied the wrong credentials (e.g., bad password), or your browser doesn't understand how to supply the credentials requi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