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The publishing date of this issue's CAM Digest is exactly the last day of year 2005. We would like to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wish our readers a Happy New Year!
2006年就要开始了,恭祝大家新年快乐!
严宁宁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汤涛 香港浸会大学数学系
Editors of CAM-Digest
- 摘要
日前在埃及亚历山大举行的第三世界科学院(TWAS)第十六届全体大会上,11位大陆科学家光荣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朱日祥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志珍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洪茂椿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灿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陈翰馥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石耀霖
军事医学科学院贺福初
北京大学数学院文兰
清华大学顾秉林
南京大学天文系方成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林毅夫教授
我们衷心祝贺这11位科学家, 特别是两位数学家, 所取得的成就和荣誉!
- 摘要
2005年12月3日,星期六。由于气流的变化,中国北方下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在天津南开大学,很多人却怀着浪漫的心情,固执地认为这场雪与一位故去一周年的老校友有关。
这些天来,南开大学的学生们用自己所能想到的最浪漫、最深情、最美好也最隆重的方式,来纪念这位校友。除了创始校长张伯苓之外,此前还没有人受到过这种礼遇。
这位校友不仅与周恩来总理一同进入南开大学最杰出校友名录,更是举世闻名的数学家,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几何学家之一。他的93年人生在世界数学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他的名字,在东西方都叫“陈省身”。
2004年12月3日晚19时14分,世界数学史上天空阴霾,数学天才陈省身与世长辞。一年后的这一天清晨,他的故居——南开大学宁园,校园东南一隅的一幢淡青色二层小楼,红色房顶上落满白色的雪。连周围落光叶子的树杈上也点缀着白雪。在这一天,白雪代表想念,还寓意着这位老人的高洁品质。
有的南开学生把这一天称为南开大学的“陈省身日”。一年365天,陈省身的生日与忌日是他们记得最牢的日子。他们相互提醒着要在12月3日这一天,为陈先生做些什么。不止一名学生询问学校即将举行的纪念活动。人们在网上贴出纪念陈省身的文章和图片,还有的在发出提醒之际直抒胸臆:“如果不记得12月3日,还是南开人吗?”
尽管这是一个周末,空气还有些清冷,很多学生却比往常起床更早,来到学校附近的花店——今天,宁园要向公众开放了,他们几天前就商量着要去给陈先生献一束花。有一些南开校友在外地无法赶来,很早就委托校内的同学朋友帮忙。
曾为陈先生表演祝寿的南开大学学生合唱团忙着排练一场音乐会。这场当晚19时左右开场的音乐会,既是为了庆祝南开数学所成立20周年,也寄托着对其创始所长陈省身的怀念。
音乐会的开场曲是《欢乐的聚会》——这不仅因为全国数学界代表汇聚一堂,更是因为陈省身希望师生快乐:2000年世纪之交,接受南开大学电视台采访时,他应邀
向全校师生发表寄语,思考良久,回身在黑板上写下四个字:“大家快乐。”
老人生前最喜欢的一首歌曲是民歌《茉莉花》,合唱团的女生们把这首歌曲练习了很多遍。她们相信,在正式演出的这一晚,陈省身先生会再次听到来自故园的挽歌。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陈省身生前发表的那些不朽论文,那关于高斯-博内公式的伟大证明,那“陈省身示性类”和“陈-西蒙斯公式”,那有关他开创的几何王国的一切,都只是抽象而遥远的数学名词,理应珍藏在全世界最丰富最博大的数学图书馆里。然而,这并不妨碍他们对陈先生的热爱。
“数学是快乐的。”陈省身说。
1985年,陈省身回母校创办南开数学研究所,扶持它走过20年。今天这个国内外知名的数学研究机构改名为“陈省身数学研究所”。十几年后,他提笔写信向国家提议建设一座世界一流的数学中心,亲自描绘大楼蓝图,直到今天,这座举世罕见的数学建筑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后人在楼前刻了三个大字,用的是他的亲笔:“省身楼”。
2000年,陈省身回到南开大学定居。于是,学生们眼中的陈省身,有了这样的形象:他白发苍苍,眼光明亮,他的话语略带南方口音,轮椅上的背影使人感到说不出的亲近,那宽阔的额头里不知道藏有多少智慧和慈爱。当他终于安详的躺下,身上洒满他最喜欢的红掌花,赶来送别者才发现,原来他的身材曾经那样高大。
他摇着轮椅,在“几何之家”宁园的小院里晒太阳,在校园幽径上“散步”,应邀在各种场合道人生、谈价值,在自己开设的公共选修课上讲几何、论物理。他为慕名而来的青年学者和学生签名,把自己突发其想设计的“数学之美”挂历赠送给数学爱好者。他有时坐在所有人面前接受掌声与敬意,大学生为他戴上南开校徽,小学生把自己的红领巾给他系上。
2002年,他推动国际数学家大会在中国首都举行。除了一再告诫数学家要把中国建成数学强国,教给小朋友“数学好玩”,他还写诗、发表散文和研究历史的文章。同时,由于一生的杰出成就,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年里,他还被授予了各种奖项。他飞到香港接受奖金100万美元的科学殊荣,回来后立即全额捐给母校。人们还记得他讲过一个简单的心愿:在墓前挂一方小小的黑板,便于继续演算数学。
这位“微分几何之父”仅有一对子女,却成了无数年轻人的祖父,他们共同继承他的精神遗产。他是一位既睿智、又天真,既年长、又年轻,既高大、又普通,既遥远、又亲近的长者。他是学生们的老师、学者们的尊长。在南开大学校园里,他的人气比任何明星大腕、各界精英都更旺。青年们甚至愿意从课堂上逃出来,“满坑满谷”地去听他的声音。学生记者怀着忐忑的心情去采访他,他用最温和的微笑消除距离。在这里,他流传最广的一句话很平凡也很不平凡:我最美好的年华是在南开度过的。
一年以前,他去世的当晚,南开人痛彻心扉。数千名南开大学师生自发从宿舍、教室、实验室里涌出,把学校附近所有商店的蜡烛抢购一空,每人捧着一点烛光为他守灵,围满了整个新开湖的四周。湖光、烛光、泪光、星光,共同构成了南开校史上感人至深的一幅画面。几天后,南开大学把图书馆大厅设为灵堂,供人吊唁。几万名世界各地的吊唁者,把灵堂变成花海,又把亲手折的难以计数的白纸鹤挂在路经的每一棵树上,在校园里飘起一场思念的雪。
在南开大学BBS上,为陈省身逝世设立的纪念版面当晚一度同时在线数千人。后来它成为全站极少数永久保留的版面之一。一年来,每一天都有网友来发表文章表达纪念。虽然有时候,这些文章看上去缺乏逻辑和修辞。有时候只是一句轻轻的问候:“陈先生,您在那边还好吗?”
12月3日,南开大学的平静一如往昔。有人出席学校的陈省身纪念大会,有人去听陈省身弟子吴文俊院士的演讲,有人参加数学家们的报告会,有人重温陈省身的音像资料,还有人带上一束鲜花来到陈省身的故居宁园,在那里默默呆上片刻。办好南开纪念陈省身,做好学问纪念陈省身……尽管很多人都想为这一天做些什么,更多的人却什么都没有做,因为他们想不出表达自己感情的最好方式。所有人都愿意谈一谈自己眼中的陈省身,更多的人却不知如何启齿——用什么样的语言,才能恰如其分地描述出这位独一无二的老人呢?
只是,这一天,每个人都在心里给他留着位置。他是大家共有的陈省身,也是每一颗心里都有的陈省身。这一天,人们分外想念他,同时却感觉他仿佛从未离开过。“教书的把书教好,念书的把书念好,大师傅把菜炒好。”回想起老人的这句话,有人落泪了。
泪光中,追忆中,以“陈省身”命名的小行星在天上、在凡间,在人们心头洒下最柔和的光芒,传递着一份特殊的精神遗产,和一种执着的数学理想。
- 摘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国家资助基础研究的主渠道之一,面向全国,重点支持具有良好研究条件、研究实力的高等院校中和科研机构中的研究人员。二十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运用国家投入的科学基金,资助了各类项目10万多项,对我国的基础科学研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06项目指南已发布,详情请见
http://www.nsfc.gov.cn/nsfc/cen/xmzn/2006xmzn/index.htm
ttang@math.hkbu.edu.hk
- 摘要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Scientific Computing ON THE OCCASION OF QUN LIN’S
70TH BIRTHDAY July 15-16,2006 INSTITUTE OF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BEIJING
website: http://lsec.cc.ac.cn/~wsclin/index.html
A Workshop on Scientific Computing will be held at the Institute of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tific/Engineering Computing, Academy of Mathematics and Systems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from July 15 to July 16, 2006, to celebrate the 70th Birthday of Professor Qun Lin.
The theme of the workshop is all aspects of scientific computing, specially on numerical methods for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parallel computing and higher order methods, etc.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se areas will be surveyed and future tends will be discussed.
The workshop is organized jointly by the Laboratory of Large Scientific and Engineering Computing (LSEC), the Insitute of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tific/Engineering Computing (ICMSEC) of the Academy of Mathematics and Systems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he workshop will be sponsored by LSEC, ICMSEC and the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High Performance Scientific Computation Research”.
CONTACT INFORMATION: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please contact: Ms. Wenqiong Zhang
Institute of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tific/Engineering Computing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P.O. Box 2719
Beijing 100080, China
Tel: +86-10-6254-5820, Fax: +86-10-6254-2285 zwq@lsec.cc.ac.cn
jichun@unlv.nevada.edu
- 摘要
2006 NSF-CBMS Regional Research Conferences on "Mathematical and Numerical
Treatment of Fluid Flow and Transport in Porous Media"
May 22-26, 2006, University of Nevada Las Vegas (UNLV)
http://www.ncacm.unlv.edu/cbms/
Organizers: Jichun Li and Yi-Tung Chen
This conference is supported by NSF. The principal lecturer is Professor Zhangxin (John) Chen from 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 Dallas, Texas.
A few other distiguished speakers will be invited for the conference.
Limited support is available for travel and lodging. Application for participation and possible support must be made by February 28, 2006.
Both established researchers and interested newcomers, including postdoctoral fellows and graduate students are welcome to attend.
Women and minorities are strongly encouraged to apply.
More details about the conference and application for support can be found at our conference homepage http://www.ncacm.unlv.edu/cbms/.
bzz@lsec.cc.ac.cn
- 摘要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Summer School on Numerical Linear Algebra
(Guangzhou and Hong Kong, July 17--August 5, 2006)
Webpage: http://www.math.cuhk.edu.hk/NLA2006/
Numerical linear algebra arises in many areas of scientific computing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and it forms the basis and the core of modern numerical analysis. To attract attention and cultivate interest of young scientists, the ``International Summer School on Numerical Linear Algebra'' will be organized between July 17--August 5, 2006 at Guangzhou and Hong Kong.
The main topics of this summer school include the classical subjects of numerical linear algebra and its modern application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summer school will be split into two periods: from July 17 to July 29 at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and from July 30 to August 5 at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Graduate students as well as young scientists of ages less than 35 (born after January 1st, 1971), graduated within the last five years (received a Master or Ph.D. degree after January 1st, 2001) and working on numerical linear algebra, can apply for the summer school. Forty participants will be selected and approved by the Selection Committee in April of 2006.
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visit the webpage:
http://www.math.cuhk.edu.hk/NLA2006/
- 摘要
1.基因层次上的进化研究取得进展 自从1859年达尔文将进化论首次引入科学界以来,该理论一直是现代生物学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达尔文可能不会想到,140多年后,研究人员仍然会发现能够证明进化论的最新成果——在流感病毒基因、黑猩猩基因以及棘鱼的硬鳞中,进化究竟是在怎样进行着。这些实际观察到的进化过程研究,被《科学》杂志评选为2005年最重要的科学进展。
2.行星旅行接连不断
2005年,人类对行星的研究获得了长足进展。众多的宇宙飞船和探测器纷纷奔向月球、水星、金星、火星、一个彗星、一个小行星、土星以及太阳系边缘,有些已经到达,有些则正在路途中。今年最精彩的表演,也许是欧洲惠更斯探测器在土星最大卫星———土卫六(即泰坦)的登陆。惠更斯探测器的泰坦旅行,揭示了这颗星球由滂沱大雨般的液态甲烷所造成的地貌和不同寻常的水文循环。
3.植物研究成果显著
今年,科学家揭示了几个有关植物开花和其他神秘特征的关键分子线索。例如,植物分子生物学家找到了启动植物季节性发育的信号,一项研究发现了刺激开花的基因,还有一项研究则发现了令人惊异的隐藏的RNA等。
4.中子星带来的大碰撞
科学家启用新的仪器,记录到了中子星最剧烈的活动。2004年12月27日,科学家接收到来自银河系中心附近的强辐射脉冲,它可能是一个短伽玛射线的爆发,被认为是两个古老的中子星或一个中子星和一个黑洞快速碰撞所产生的。
5.揭示大脑回路与疾病的关系
今年的几项研究,正在逐步揭示精神分裂症、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syndrome)以及阅读困难等疾病的根源。科学家认为,这些疾病可能追溯到尚在子宫内的胎儿,是由于胚胎发育时期大脑神经回路发生了“错误连接”。
6.探寻形成地球的物质
研究人员今年再次观察了疑似太阳系中早期物质的地球岩石和陨石,发现它们的原子组分与太阳系早期物质有很大不同。地球早期物质究竟来自哪里,科学界目前尚没有统一认识。有些科学家说,地球上的物质来自太阳系的另一个区域;而其他科学家则认为,早期地球已经被厚厚地埋在地表下面,人们根本看不到它。
7.获得细胞蛋白质详图
科学家今年揭示出了电压控制的钾通道,这是迄今为止分子最高分辨率图像。这些通道是负责钾离子进出细胞的看门蛋白质,它们在神经和肌肉功能上的作用,与晶体管在计算机中的作用一样。
8.对气候变化的看法在转变
今年,人类活动与全球变暖相关联的证据越来越多,包括深海海水变暖、最强烈热带风暴次数增加、北冰洋冰盖继续减少以及鸟类迁徙模式改变等。随着气候变化证据的不断增多,这一问题已引起了普通公众越来越强烈的关注。
9.细胞信号研究更上层楼
由于同时跟踪多个细胞信号网络的输入和输出,人们逐渐了解了细胞是如何响应其周围化学和环境信号的过程,研究人员据此创建了近8000个化学信号模型,它们都与导致细胞凋亡有关。
10.世界首座国际热核实验堆(ITER)定址
参与ITER项目国际合作的6个国家,今年一致同意将ITER试验反应堆建在法国南部的Cadarache。ITER实验堆的目的之一,是利用受控核聚变来产生电力,为人类寻找可替代的洁净能源。
- 摘要
盘点2005年科技风云,气象万千;科技各领域进展,日新月异。我们享受着绚烂便捷的科技成果,却不常记起这些成果的创造者——那千千万万、默默无闻、散发青春和热血的科技工作者们。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吧,让我们一起为人类探索世界的勇气而震撼,为人类伟大的智慧而自豪!
爱因斯坦 100年前的奇迹延续至今
【回放】100年前,《物理学杂志》连续刊发爱因斯坦《分子大小的新测定》、《热的分子运动论所要求的静止液体中悬浮小粒子的运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物体的惯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关吗?》、《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试探性观点》等五篇论文,一个新的时代就此开启,1905年因此被称为“奇迹年”。
【点评】也许,纪念爱翁的最好方式,是继承他严谨治学和勇于开拓的精神,而不是把他当作一个“偶然的天才”。希望在2005年,在爱因斯坦发表五篇震惊科学界的论文而被称作“奇迹”100年后,在爱翁离开我们50年后,物理——不仅能吸引所有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小学生的注意、也能成为更多正在填报志愿的所谓“走在人生十字路口”的高三学生们的选择,和给更多对这个世界与宇宙未失去好奇心的人们带来快乐。希望下一个爱因斯坦,就是我们身边~
【链接】爱因斯坦奇迹年100周年专题 策划:中国能否出现爱因斯坦?
陈省身 数学大师星熠生辉“去希腊”
【片断】国际数学大师、著名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南开数学研究所名誉所长陈省身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4年12月3日19时14分在天津逝世,享年93岁。
【回放】陈省身于1911年10月28日生于浙江嘉兴秀水县,美籍华人,20世纪世界级的几何学家。陈省身开创并领导着整体微分几何、纤维丛微分几何、“陈省身示性类”等领域的研究。他是唯一获得世界数学界最高荣誉“沃尔夫奖”的华人,被国际数学界尊为“微分几何之父”……
【点评】当我们遥望星空,会发现有那么一颗小行星永远闪耀着数学的光芒,那就是陈省身星;当我们远眺大地,我们会发现有那么一位大师,他使数学在21世纪仍闪耀着不朽的光芒,他就是被杨振宁誉为继欧几里得、高斯、黎曼、嘉当之后又一里程碑式的人———“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
【链接】 陈省身和数学大国梦专题 让我们仰望夜空 纪念一代数学大师陈省身
黄昆 享受物理快乐的“小兵”
【片断】2005年7月6日16时17分,著名物理学家、我国固体物理学和半导体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中科院院士黄昆因病在京逝世,享年86岁。“渡重洋迎朝晖心系祖国傲视功名富贵如草芥,攀高峰历磨难志兴华夏欣闻徒子徒孙尽栋梁。”这副北京大学物理系师生送给黄昆先生的寿联,如今变成了挽联……
【回放】“我不是帅才,是一个小兵。”然而就是这个“小兵”,一次次地把“黄—里斯理论”“黄昆方程”“黄—漫散射”这些带着中国人姓氏的理论砖石镶嵌进了世界物理学的大厦。直到快70岁,他与学生合作提出的“黄朱模型”还被作为必读文献列入许多国外的专著和研究生教材中。
【点评】“不动手算点东西,脑筋就开动不起来”的他,引领中国的半导体研究,进入世界的前沿。他为我国固体物理学和半导体物理学研究奉献一生,他被称为——“快乐的物理巨人”。
物理巨人走了,意料之外的带给公众和媒体另一个疑惑,那便是:为何只有科学界在扼腕叹息,而同时闻讯的许多普通公众却一片?在科学界赫赫有名的物理巨人,在公众面前,为何却成了陌生人……
【链接】物理大家黄昆逝世专题 是科学家远离公众还是社会冷落科学?
侯祥麟 93岁仍挂帅的科学界榜样
【片断】2003年5月25日,温家宝总理和一位精神矍铄的白发老人坐在沙发上促膝谈心,“国家将要启动‘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您在科技界德高望重,具有公认的权威影响,我十分希望您能够参加这项工作。但考虑到您已年逾九十高龄,我又于心不忍。”他,就是我国石油炼油界的泰斗,是我国石化技术的开拓者之一、炼油技术的奠基人,两院院士——侯祥麟。
【回放】他93岁高龄仍挂帅在我国科研战略第一线,担任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他是中国工程院的发起人之一,也是中国科学院的元老之一;他建议建设节能型社会……在更悠远的岁月里,在战鹰展翅飞翔中,在罗布泊上空升起的第一朵蘑菇云里,在中国第一颗导弹成功的试验中,在遨游太空的人造卫星和原子能的和平利用上,都无不凝结着他和战友的心血……他,用他卓越的智慧和远见,一次次为新中国的石油工业和科技事业添砖加瓦。
【点评】一个科学家的命运,通常跟自己祖国的命运息息相联。因为,对祖国和人民的爱、对真理的追求,总会成为他创造奇迹的最大动力。然而正如侯老所说的:“我知道我经历的人生道路,也是相当多的中国知识分子走过的路,我的一生无处不打下深刻的时代烙印。”侯老代表了上世纪我国整整老一代的科学家,他们把自己的满腔忠诚和聪明才智,毫无保留地贡献给了哺育他的伟大国家和民族,一生不变……
【链接】科学界的榜样——侯祥麟专题 《为民献石油 为国谋战略》
神舟六号幕后英雄集体
【回放】太多场面让我们泪流满面:神舟飞船划过太空的优美轨迹,全世界都看见了;航天员们走出船舱的灿烂笑容,全世界都看见了……但还有很多东西,人们看不见。他们是站在神六后面的、为载人航天工程服务的幕后英雄。十多年来,100多个科研院所、基地、高校和工厂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试验任务,3000多家单位的数十万人承担了工程协作配套和支援、保障任务。
【点评】透过历史的风烟,我们看见,半个世纪前,一大批科技精英从海内外聚集起来,团结在新中国的旗帜下,终于成就了“两弹一星”的旷古伟业;我们看见,上个世纪90年代初,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高瞻远瞩,着眼未来,果断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将我国航天事业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我们看见,凭借惊人的毅力和高超的智慧,我国航天科技和航天工业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和失败的挑战,迎来了辉煌的胜利;我们看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这个火热的集体,继承老一辈的光荣传统,在实践的磨练中迅速成才,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后继有人,前景光明……
【链接】神舟六号再续中国载人航天梦人民网8记者3地现场直播大型专题
- 摘要
清华大学数学系始建于1927年,有着悠久历史和辉煌传承。在创系的最初25年间,有赖郑之藩教授、熊庆来教授、杨武之教授等几位老系主任的大力倡导和扶持,学术很快昌盛,人才风云而至,包括J.Hadamard 和N.Winer 在内的一批世界著名学者先后来这里执教。这期间,清华园已成为全国数学研究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一批在现代数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汇集于清华园,他们中的佼佼者华罗庚教授和陈省身教授就是从这里走向世界的……
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之后,清华大学数学系经历了一个特殊发展时期。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工科数学教学与研究有了很大发展。1958年,全国第一个工科计算数学专业在清华园创立,高等数学和计算数学有了长足进步,为培养“红色工程师”做出了特殊贡献。
1979年清华大学数学系重建并更名为应用数学系,先后在1981年和1984年组建了计算数学与应用数学两个博士点;1999年应用数学系扩建更名为数学科学系,并在1998年和2000年创建了基础数学博士点和一级学科博士点,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进入了新的飞速发展时期。
目前,数学科学系已形成一支实力雄厚,学科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全系教师共81人,包括正教授37人(其中博士导师18人),副教授35人,讲师7人,助教2人。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48人,其中13人为正教授,45人具有博士学位。13名年轻教授全部具有在国外学习或工作的经历,其中6人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人获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2人获香港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1人为长江讲座教授。全系有国家“973”重大基础项目组成员14人,二级课题负责3人。
近年来,数学科学系强化了国际学术合作交流,先后聘请了MIT的林家翘教授、Harvard大学的丘承桐教授、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的陈省身教授为名誉教授。以巴黎十一大学的Jean-Marc Fontaine和Jacques Peyriere为首席教授的法国讲席教授团也加盟数学科学系,与全系师生一道,为培养新一代优秀数学工作者正夜以继日地耕耘……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正秉承过去的优良传统,努力开启未来的辉煌。
网址: http://math.tsinghua.edu.cn/
shu@smtp.dam.brown.edu
- 摘要
Journal of Scientific Computing
http://www.springeronline.com/journal/10915
Volume 25, Numbers 1-2, November 2005
(special issue on time discretization methods)
Foreword
Mark H. Carpenter, David I. Gottlieb, Jan S. Hesthaven and Chi-Wang Shu, pp.1-2.
Error Estimation and Control for ODEs
L.F. Shampine, pp.3-16.
Constraint-Defined Manifolds: a Legacy Code Approach to Low-Dimensional Computation
C. William Gear and Ioannis G. Kevrekidis, pp.17-28.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General Linear Methods for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A Review
Z. Jackiewicz, pp.29-49.
High Order A-stable Numerical Methods for Stiff Problems
J.C. Butcher, pp.51-66.
Important Aspects of Geometric Numerical Integration
Ernst Hairer, pp.67-81.
On Symplectic and Multisymplectic Schemes for the KdV Equation
U.M. Ascher and R.I. McLachlan, pp.83-104.
On High Order Strong Stability Preserving Runge-Kutta and Multi Step Time Discretizations
Sigal Gottlieb, pp.105-128.
Implicit-Explicit Runge-Kutta Schemes and Applications to Hyperbolic Systems with Relaxation
Lorenzo Pareschi and Giovanni Russo, pp.129-155.
Fourth-Order Runge-Kutta Schemes for Fluid Mechanics Applications
M.H. Carpenter, C.A. Kennedy, Hester Bijl, S.A. Viken and Veer N. Vatsa, pp.157-194.
Time Compact High Order Difference Methods for Wave Propagation, 2D
Bertil Gustafsson and Per Wahlund, pp.195-211.
Jacobian-Free Newton-Krylov Methods for the Accurate Time Integration of Stiff Wave Systems
D.A. Knoll, V.A. Mousseau, L. Chacon and J. Reisner, pp.213-230.
Finite Volume Discretization and Multilevel Methods in Flow Problems
S. Faure, J. Laminie and R. Temam, pp.231-261.
Modeling Low Mach Number Reacting Flow with Detailed Chemistry and Transport
H.N. Najm and O.M. Knio, pp.263-287.
Solving Schemes for Computational Magneto-Aerodynamics
J.S. Shang, pp.289-306.
The NCAR Spectral Element Climate Dynamical Core: Semi-Implicit Eulerian Formulation
S.J. Thomas and R.D. Loft, pp.307-322.
Strong and Auxiliary Forms of the Semi-Lagrangian Method for Incompressible Flows
D. Xiu, S.J. Sherwin, S. Dong and G.E. Karniadakis, pp.323-346.
Preconditioning Strategies for Models of Incompressible Flow
H.C. Elman, pp.347-366.
------------------------------
End of CAM Digest
本期到此结束
Authorization Required
This server could not verify that you are authorized to access the document requested. Either you supplied the wrong credentials (e.g., bad password), or your browser doesn't understand how to supply the credentials requi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