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报, 赵宝起 张丽 高杨
- 摘要
今天,是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逝世4周年的日子。南开大学首次披露美籍华人陈省身先生来南开大学任教的幕后:改革开放后作为我国第一位被引进的外籍高层人才,是邓小平亲自批准的。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聘任一位外籍专家担任有职有权的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这在国内根本没有先例——
2004年10月,国际小行星中心的代表正式将一颗永久编号为1998cs2的小行星命名为“陈省身星”,以表彰他在整体微分几何领域对全人类的贡献,也是这位享誉世界的数学大师93岁之际收到的最珍贵的寿礼。11月2日,天津南开大学举办了“陈省身星”命名庆祝仪式。12月3日19时14分,陈省身在天津逝世。
四年后的今天,当我们遥望星空,有那么一颗小行星永远闪耀着数学的光芒,那就是陈省身星。
“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陈省身的回国,中国数学强国也仅仅只是一个梦。”坐在轮椅上的南开大学原副校长、知名数学家胡国定教授,虽然因前不久受伤不便行走,但仍然坚持参加今年纪念陈省身大师的活动。胡国定教授亲历了陈省身大师在改革开放初期到南开大学工作的全过程。
从天津走向世界的数学大师
“我最好的年华是在天津度过的。”这是陈省身先生1982年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陈省身1911年10月28日生于浙江嘉兴秀水县,1922年11岁的陈省身告别秀州中学随全家来到了天津,1923年考入扶轮中学(今天津铁路一中),1926年从四年制的扶轮中学毕业,15岁考入南开大学本科研修数学(南开理学院),在这里开始了他的数学历程。1930年从南开大学毕业,到清华大学任助教并就读清华大学研究生,随孙光远先生研究射影微分几何,1932年发表第一篇学术论文《具有一一对应的平面曲线对》。
1934年夏,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后陈省身即前往德国汉堡。1935年10月完成博士论文《关于网的计算》和《2n维空间中n维流形三重网的不变理论》,在汉堡大学数学讨论会论文集上发表。1936年9月来到巴黎大学做学术访问。1937年受聘为清华大学的数学教授。
1943年7月在美国普林斯顿全身心投入大范围微分几何研究。发表了几篇匠心独运的微分几何论文。1948年中国数学研究所正式成立,陈省身任代理所长,主持数学所一切工作。
当选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
1949年陈省身到达芝加哥,担任芝加哥大学的几何学正教授。十年中,复兴了美国的微分几何,形成了美国的微分几何学派。1960年迁往伯克利,在那一直工作到退休。1961年被美国科学院推举为院士,这是美国科学界的最高荣誉职位,并入美国国籍。1981年退休后,担任美国数学科学所第一任所长,任期三年,后任名誉所长。1984年5月获得世界数学最高奖项——沃尔夫奖。
这位国际数学大师是从天津走进数学王国大门的。他从天津扶轮中学毕业后,报考了北洋大学和南开大学,结果被两所大学录取。最后他选择南开大学,是和中国数学界的一位名人有关,那就是中国数学史家钱宝琮。钱先生在南开大学数学系短期任教,与陈家是同乡,建议陈省身进南开学数学。进入南开大学又遇到了恩师姜立夫,引导他走上了数学之路。
1972年秋天,陈省身这位美籍华人科学家,偕妻子女儿来到阔别23年的故土,回到了让他魂牵梦绕的祖国大地。此时已是美国科学院院士的陈省身,以他在数学领域的卓越贡献誉满天下。然而,这些荣誉带给他的欢欣,远不如对祖国母亲的那份思念。“飘零纸笔过一生,世誉犹如春梦痕。喜看家国成乐土,廿一世纪国无伦。”在《回国》一诗中,陈省身的赤子情怀跃然纸上。
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开始解冻。陈省身的回国肩负着建立中美科学联系的重任。
1976年,“文革”结束,“科学的春天”让陈省身的一腔报国心得到了滋润与慰藉。他提出的帮助中国在自己的本土建立培养高级人才机制的理念,受到了当时中国国家领导人的重视。1979年,陈省身在加州大学正式退休,他在中国的事业正式开始。从1972年到1982年,陈省身先后七次回国,其中有四次回到天津。
邓小平批准陈省身来华任职
从1978年开始,陈省身在和吴大任、吴文俊、胡国定交流时,便不断流露出想建立南开数学所的意愿。之所以选定天津南开大学作为数学研究所的建立地,一是因为天津是他少时成长的地方,故土难忘;恩师姜立夫在南开引导他走上数学之路;天津离北京不远可以感受国家政治中心的脉动。
南开的数学实力可观,时任副校长的吴大任不仅是陈省身大学时期的同学,多年的莫逆之交,而且享誉当时教育科学界,他极力欢迎陈省身回到南开,新任副校长胡国定是一位具有影响力的数学家,还有陈省身在西南联大时的弟子、在国内外数学界有口皆碑的数学家严志达,这样的阵容,是一个理想的干事创业班子。
1981年,借在美国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胡国定专程到伯克利分校拜访陈省身,邀请他回南开大学工作,建立数学研究所。在与陈省身的谈话中,胡国定大胆地提出让陈省身做南开数学研究所所长的想法。但陈省身坚持要当名誉所长。“他的想法是学术一定不能和政治搅在一起。”胡国定说,“但最后他还是被我们的诚恳打动了。”然而与此同时,美国为了留住陈省身,破例在伯克利成立国家数学研究所,聘任陈省身任所长,陈省身无法推辞,但提出条件只任一届,三年期满即退。“三年后,我一定回来担任南开数学所所长”,这是陈省身当年对胡国定的承诺。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聘任一位外籍专家担任中国研究机构有职有权的主管领导,国内根本没有先例,来自传统用人观念和用人制度的阻力可想而知。为了争取让陈省身任南开数学研究所所长,胡国定和吴大任几乎跑遍了中央各个部门,却总是无功而返。
一筹莫展之际,改革开放的大潮让事态峰回路转。1983年7月的一天,胡国定接到国务院打来的电话,通知他去北京参加会议,聆听邓小平同志关于引进人才的讲话。邓小平同志说:“要利用外国智力,请一些外国人来参加我们的重点建设以及各方面的建设。”为落实邓小平讲话精神,“中央引进国外人才领导小组”成立。邓小平亲自批准,同意陈省身来华工作。
当一纸“关于同意聘请陈省身来华工作的意见”的文件下发后,胡国定和吴大任长长
地出了一口气,陈省身担任南开数学研究所所长已板上钉钉。20多年后的今天,胡国定依然为此兴奋不已:“陈省身是第一个被批准的外籍所长,是国家引进的第一个高层次人才。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没有解放思想,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聘请陈省身担任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其实,这个所到1985年10月17日才正式成立。
为创建数学强国冥思苦想
对于这些,远在大洋彼岸的陈省身是不知道的。那时的他,正在为南开数学研究所的筹建费尽心力。在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的档案室里,至今仍存放着陈省身与胡国定200余封20多年前穿越太平洋的通信,从介绍著名数学家来讲学,到引进人才,再到筹措捐款,事无巨细。“我记得,寄往美国的航空信是十天到,常常是我的信还没寄到,陈省身的又一封信就来了,他为南开数学研究所花费的心思太多了。”胡国定说。
在80年代初南开数学研究所房无一间、书无一册的困难条件下,陈省身不仅将自己的全部藏书一万余册捐赠给数学研究所,又把1985年获得的世界最高数学奖──沃尔夫奖的5万美元奖金全部捐赠给南开数学研究所。
1985年10月17日,南开数学研究所正式揭幕成立。出席揭幕仪式的国家教委领导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南开数学所的建立是我国数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创举。陈省身在仪式上表示将亲自讲课和指导研究生,热切希望像欧几里得、高斯这样伟大的数学家在中国出现。
数学研究所成立,如何发挥研究所的开放性,体现其服务全国的价值,首任所长陈省身冥思苦想。在他的建议下,吴大任归纳出的“立足南开,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办所宗旨,为其后一系列轰动全国的创新措施定下了基调。
践行这一宗旨的开山之举便是“学术活动年”。从1985年开始,每年选择一个主题,
聘请国内一流专家担任学术委员,举行为时三个月到半年的学习班,全国的研究生都可以参加。国内专家从基础讲起,达到研究的前沿,然后多半由陈省身出面邀请一些
国际名家来演讲,使大家迅速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学术活动年”在11年中举办了12次,成为当时数学界的盛会。胡国定至今仍记得:“当时教育部的领导曾对我们说,
南开数学研究所真正地实行了改革开放。这标志中国数学开始和国际接轨,向数大
国迈进,陈省身先生功不可没。”
为了培养本土人才,80年代中期,具有远见卓识的陈省身先生亲自倡议创办南开大学数学试点班,1986年,全国高中数学竞赛省赛区的状元们,没有经过高考,即被破格录取为该班的首批学子。
这项坚持了22年并且经营得愈发红火的基地班,成为了当时乃至现在中国高等人才培养模式的风向标。从全国竞赛中选取品学兼优的尖子生,也不仅仅是南开数学基地班的揽才传统,而更普遍地在全国风靡开来。因而,有人把陈省身及南开大学建立的数学试点班称作中国教育界一次历史性的贡献。
陈省身所有的努力,只为一个目标——21世纪中国成为数学大国,这个1988年在南开大学召开的“21世纪中国数学展望学术研讨会”上提出的倡议,被时任国务委员、国家教育委员会主任的李铁映称为“陈省身猜想”。为了这个猜想,李铁映决定送出一个礼物——专门为数学的发展提供基金。这就是后来数学界熟知的用于培养数学人才、改善数学研究条件等的“数学天元基金”。从1990年的100万,到2003年的500万,这笔基金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数学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95年,陈省身当选为首批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当改革开放的步伐迈入21世纪,国际数学界的“奥林匹克”——国际数学家大会在陈
省身的倡议和努力下首次来到中国。2002年8月20日,全球4000余位数学精英云集人民大会堂,共同分享数学科学领域的前沿成果与重大进展,探讨新世纪的数学发展趋势。在开幕式上,陈省身作为大会名誉主席致辞,他说:“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很有希望成为中国现代数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国际数学大会将颁“陈省身奖”
陈省身这位国际数学大师,一直受到中国高层的重视和关心。1977年9月26日,邓小平会见陈省身。1984年8月25日,邓小平设午宴招待陈省身夫妇,支持他任南开大学数学所所长,鼓励他为发展中国数学所做的努力。1986年11月2日,邓小平设午宴招待陈省身夫妇。正是这次会见,引发了提高国内知识分子工资待遇、颁发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措施。
1989年10月10日,刚当选几个月的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中南海会见陈省身夫妇,并设宴招待。后来,江泽民数次接见陈省身和夫人郑士宁。2001年,陈省身有一个设想,那就是在南开大学建立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副校长胡国定在2001年7月22日给中央的信,以陈省身的名义申请建立国际数学研究中心,这件事得到了国家主席江泽民的支持。
最近,来自国际数学联盟的消息证实,“陈省身奖”将于2010年在印度举行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首次颁发。“陈省身奖”是国际数学联盟第一个以华人命名的数学大奖。
2010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将颁发4大奖项——“菲尔兹奖”、“内万林纳奖”、“高斯奖”和“陈省身奖”,分别纪念4位伟大数学家。众多媒体报道说,已故数学大师陈省身是闻名中外的科学泰斗,他在整体微分几何上的卓越成就,“影响遍及整个数学界”。
陈省身是原中央研究院数学所、美国国家数学所和南开数学所的创始人。国际数学家大会于1897年首次召开,至今已成功举办了25届,是最高水平的全球性数学会议。第26届大会将于2010年在印度海得拉巴举行。陈省身之女陈璞此前在南开大学透露,“陈省身奖”包括一枚奖章和50万美元的奖金。
如果说改革开放让整个中国的面貌在30年中为之一新,那么,陈省身的回归必定是
改革征途上数学领域的一颗“强心剂”。“陈省身”三个字如今已经成为中国数学界不断开拓创新的一个代名词,他为中国的数学强国梦得以实现鞠躬尽瘁。
- 摘要
据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he Academy of Sciences for the Developing World, 简称“TWAS”,原称第三世界科学院)网站消息:11月10日,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市举行的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第十九届全体大会上,来自12个国家的41名科学家新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其中有15名科学家来自中国,包括中国数学会龙以明副理事长。
龙以明: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非线性分析与辛几何,特别是非线性Hamilton系统,变分方法,辛道路的指标与其迭代理论,临界点理论,椭圆型偏微分方程,N体问题,中心构型等。
LONG, Yiming (China). b.14-10-1948. PhD, Professor and Director of the Chern Institute of Mathematics,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China. Long has made fundamental contributions to Hamiltonian dynamics. In particular, he is acknowledged for his iteration theory for symplectic matrix paths, and for his deep studies on periodic solution orbits of Hamiltonian systems. A member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he has received the 2004 TWAS Prize in Mathematics, the Natural Sciences Award (first class), the SS Chem Prize and the Qiushi Foundation Prize.
Elected as Fellow.
相关链接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简介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he Academy of Sciences for the Developing World , 以下简称“TWAS”)成立于1983年11月10日,总部设在意大利的里雅斯特,是一个非政府、非政治和非营利性的国际科学组织。现任TWAS院长是印度总理办公室高级科技顾问拉奥教授(C.N.R Rao)。
自创建以来,TWAS一直致力于支持和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科研活动,为发展中国家的优秀科技人员提供促进他们科研工作的必要条件,鼓励对发展中国家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研究和发展,促进发展中国家科技人员和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以提高发展中国家科学家的科研水平,培养未来一代有前途的科学家,进而推动发展中国家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蓬勃发展。
TWAS的经费主要来自意大利政府、国际原子能机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他政府或非政府组织的捐款。从1983年至今,TWAS一共获得捐款1000多万美元。我国先后于1994年、1996年和2002年由科技部代表中国政府向TWAS捐款10万美元、50万美元和50万美元。
为促进发展中国家科学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TWAS设立专项基金以资助科研能力强的优秀学者和年轻科技人员开展合作研究。截止2004年,TWAS一共为100多个发展中国家的学者提供了2000多万美元的资助,中国累计获得资助150多万美元,是获资助最多的国家。TWAS还在发展中国家评选出80多个研究单位作为“优秀科学中心”和10个研究单位作为“高级研究中心”,为发展中国家的年轻科技人员提供科技合作、交流和培训的机会。我国有十四个科研单位被选为“TWAS优秀科学中心”和“TWAS高级研究中心”。
TWAS现有院士(从第三世界国家的著名科学家中选举产生)771名,来自全世界7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有1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现有院士105名。
TWAS设立的奖项主要有:生物、化学、数学、物理、农业、地学、工程科学、医学; TWAS讲演奖和阿布杜斯·萨拉姆Abdus Salam科学技术奖于1995年增设,以奖励发展中国家学者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以上奖项每年评选一次,获奖者可得一枚奖章(铸有获奖者的主要贡献)和一万美元奖金(讲演奖除外)。截止2004年,我国有22名学者和2个科研单位获得TWAS/TWNSO奖。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每年召开一次院士大会,每2至3年召开一次学术大会,邀请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技部长、各国科学院院长和国际组织的代表参加,以探讨发展中国家共同关心的科学技术问题。在意大利TWAS总部以外的国家召开的TWAS学术大会包括:1987年第二届TWAS大会(中国)、1990年第三届TWAS大会(委内瑞拉)、1992年第四届TWAS大会(科威特)、1995年第五届TWAS大会(尼日利亚)、1997年第六届TWAS大会(巴西)、1999年第七届TWAS大会(塞内加尔)、2002年第八届TWAS大会(印度)及2003年第八届TWAS大会(北京)。
- 摘要
日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200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统计》,主要内容包括:
面上项目申请与资助情况(其中数学受理申请739项,批准228项),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资助情况(其中数学受理申请279项,批准84项),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资助情况(其中数学受理申请44项,批准13项),
重点项目申请与资助情况(其中数学受理申请17项,批准8项),
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申请与资助情况(其中数学受理申请81项,批准6项),
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申请与资助情况(其中数学受理申请20项,批准5项)。
- 摘要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虽然历时100多年时间,但爱因斯坦的著名质能方程式E=mc2最终得以确证,这要归功于法国、德国和匈牙利物理学家的共同努力。
利用世界上一些计算能力最为强大的超级计算机,一个由法国理论物理中心的劳伦·勒鲁奇(Laurent Lellouch)领导的智囊团估算出了质子、中子及原子核中粒子的质量。根据传统的粒子物理学模型,质子和中子由更小的被称之为“夸克”的粒子构成,夸克则受胶子束缚。
但令科学家不解的是,胶子的质量为零,夸克的质量也只占5%,那剩下的95%哪去了呢?根据美国《科学》杂志20日刊登的一项研究,另外的95%来源于夸克和胶子的移动以及相互作用。
换句话说,能量和质量是可以相互转换的,这也正是爱因斯坦在1905年提出的狭义相对论所持的观点。
根据爱因斯坦的方程式e=mc2,质量能够转换成能量,能量也能转换成质量。通过这个公式,人们可以计算一定量的质量被转化为能量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迄今为止,e=mc2已被多次使用,最著名的应用当属为制造原子弹提供理论基础。但在亚原子粒子层面或者在量子色动力学诠释e=mc2却遭遇可怕困难。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在一份新闻稿中骄傲地宣布:“在此之前,这仍旧是一个假设。现在,这个假设终于首次得到证实。”除了验证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式外,科学家此次计算还包括“将空间和时间假设为一个四维晶体点阵的一部分,不连续的点在这个水晶方格纵横分布”。
- 摘要
据《自然》杂志网站报道,理论物理学术期刊Chaos, Solitons and Fractals主编Mohamed El Naschie因在该期刊上大量发表了自己的论文,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指责,他已经准备于明年年初离职。
Mohamed El Naschie出生于开罗,是一名土木工程师,于1991年创立了Chaos, Solitons and Fractals杂志。该期刊12月刊的36篇论文中有5篇都是这名主编Mohamed El Naschie自己写的。到目前为止,今年他已经在这本期刊上刊发了近60篇自己的论文。
El Naschie试图融合粒子物理与混沌理论,他的许多论文都围绕空间-时间的分形性质(fractal properties)可能影响基本粒子和物理学常量这一观点展开。
大多数科学家表示,El Naschie的论文质量较低。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物理学家Peter Woit说:“很明显该刊物刊发他的论文时根本没有同行评审,最多只有很少量的同行评审。”不过并无证据显示该刊的整个论文发表领域都受到了影响。
一小部分物理学家谨慎地承认,El Naschie思想有一定原创性。德国法兰克福大学退休物理学家、Chaos, Solitons and Fractals欧洲地区编辑之一Werner Martiennsen表示:“这些思想至少很有趣。”
El Naschie不承认他的论文的评审过程有任何问题。在给《自然》杂志的一封电子邮件中,El Naschie反驳说:“我们期刊论文的评审过程符合由声誉良好的国际出版商发行的国际性学术期刊的一般要求。”该电子邮件由一名自称是该期刊编委会发言人的P. Cooper签署。
El Naschie还辩解说:“我们更强调科学内容和论文的原创性,而不太强调显赫的通讯地址和令人印象深刻的兼职头衔。”他的个人主页列出了许多兼职头衔,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和东华大学名誉教授荣誉,他还自称是埃及科学技术部顾问和沙特阿拉伯科学技术部首席顾问,这两项顾问头衔《自然》无法确认。
不过可以证实的是,他并不像自己说的那样是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物理学院著名研究员,该学院前院长Walter Greiner表示他曾要求从刊物名誉编辑名单中去掉自己的名字,但El Naschie没有理睬。
2007年这本期刊影响力因子为3.025,相对较高。不过克罗地亚理论物理学家Zoran koda表示这可能是高自引的结果。12月刊中36篇文章中的5篇作者是El Naschie,其余31篇文章中至少有11篇和El Naschie的理论有关,总共引用了58次他在这本刊物发表过的论文。
koda还注意到该杂志中国地区编辑、东华大学机械工程师和计算机科学家何吉欢(Ji-Huan He)也经常引用El Naschie的文章。本期Chaos, Solitons and Fractals中也有一篇何吉欢的文章,这篇文章中他引用了自己的文章14次,引用El Naschie文章2次。
今年5月,koda向该杂志编委发信询问他们是否赞同El Naschie的做法。koda说,他和他的学院领导收到了一封由P. Green签名的信,这位P. Green自称是编委会法律顾问,并表示如果koda继续发这种“诽谤”信的话就要采取法律措施。(科学网 徐青/编译)
- 摘要
美国数学会与上海市数学会首届联合学术会议将于2008年12月17-21日在上海复旦大学举行。这是由美国数学会与中国数学会第一次联合组织的学术会议,由上海市数学会承办。此次会议旨在给美国数学家和中国数学家提供一个直接交流的机会和平台。会议的论题包括数学的所有领域。有关此次会议的详细情况请浏览会议网站:
http://math.fudan.edu.cn/science/Conference/SMS-AMS/index.html
http://www.ams.org/amsmtgs/2137%20program.html
"Shi Jin"
- 摘要
主 题: Workshop on Computational Methods for Quantum,High Frequency and Seismic Waves
An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Computational Methods for Quantum, High Frequency and Seismic Waves" will be held at Ta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from December 20-22, 2008. The website of the conference is at http://faculty.math.tsinghua.edu.cn/~zhuang/wcmqhfsw2008.htm
The invited speakers include:
Naoufel Ben Abdallah (Toulouse, France)
Xavier Antoine (Nancy, France)
Gang Bao (Michigan State Univ., USA)
Weizhu Bao (National Univ. of Singapore)
Wei Cai (Univ North Carolina-Charlotte, USA)
Zhi-ming Chen (ICMSEC, CAS, China)
Zhongyi Huang (Tsinghua Univ., China)
A. Iserles (Univ of Cambridge, UK)
Peter Markowich (Univ of Cambridge, UK)
Jianliang Qian (Michigan State Univ., USA)
Olof Runborg (KTH, Sweden)
Jing Shi (Wayne State Univ., USA)
Hanquan Wang (Yunnan Univ.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hina)
Hao Wu (Tsinghua Univ., China)
Dinghui Yang (Tsinghua Univ., China)
Dongsheng Yin (Tsinghua Univ., China)
Chunxiong Zheng (Tsinghua Univ., China)
The conference is organized by
Zhongyi Huang (Tsinghua University, China)
Shi Jin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USA and Tsinghua University,China)
Dinghui Yang (Tsinghua University, China)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about the conference please
contact:
Zhongyi Huang, zhuang@math.tsinghua.edu.cn
Shi Jin, jin@math.wisc.edu
Jiang Zhu
- 摘要
主题: First Brazil-China Conference on Scientific Computing, Brazil, Apr 2009
FIRST BRAZIL-CHINA CONFERENCE ON SCIENTIFIC COMPUTING - BCSciComp2009
LNCC, Petropolis, Rio de Janeiro State, Brazil, April 13-17, 2009
http://www.lncc.br/BCSciComp2009/
The aim of the conference is to promote the scientific exchange,establish the cooperation in area of Scientific Computing, strengthen,deepen and amplify the scientific cooperations between Brazil and China. The conference is organized by National Laboratory for Scientific Computing-LNCC/Brazil, with its partners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CT/Brazil, Brazilian Academy of Sciences-ABC/Brazil, Institute of Applied Physics and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IAPCM/China and Academy of Mathematics and Systems Science-AMSS/China.
The topics of the conference are all aspects of scientific computing with their applications in (but not limited): atmosphere ocean science, environmental science, meteorology, nonlinear physics, plasma physics, thermal physics, solid mechanics, fluid dynamics, radiative dynamics, molecular dynamics, quantum dynamics, complex system, image processing, petroleum engineering, nuclear energy, space science,material science, biotechnology, nanotechnology, etc. All interested researchers, post-docs and graduate students from both countries are very welcome.
Organizing Committee:
Paulo de Goes Filho (ABC/Brazil)
Abimael F. D. Loula (LNCC/Brazil)
Jose Monserrat Filho (MCT/Brazil)
Zhong-ci Shi (CAS/China)
Pedro Leite da Silva Dias (LNCC/Brazil)
Xijun Yu (IAPCM/China)
Jiang Zhu (LNCC/Brazil)
IMPORTANT DATES:
- Submission of abstract: January 31, 2009
- Acceptance notification: February 15, 2009
- Submission of full paper: July 31, 2009.
- 摘要
山东科技大学数学系创办于上世纪70年代。1977年招收第一届数学专业本科生。1985年成立应用数学与软件工程系,并在数学专业基础上开设计算机软件专业。2000年成立山东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内设数学、计算机、信息管理等系和数学、金融工程等研究所。经过二十余年的艰苦创业,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已发展成为多专业、多层次、综合实力较强、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学院,数学系也成为师资力量较为雄厚、在山东省具有较大影响的系科。现在位于五岳之首的泰山脚下和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两地办学。
数学系是学院的主要系科之一。现有教授1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副教授2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9人,博士后2人,在读博士12人,有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部级专业技术拨尖人才3人。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三个本科专业,并与计算机等学科一起开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三个本科专业,开设有"金融工程"研究生班。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四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博士点。可在软件工程和计算机技术两个领域招收工程硕士。应用数学为山东省重点学科,近年来,该系教师在优化理论与算法、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金融数学及预测决策理论和非线性分析等方向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成果,被SCI、EI收录论文60多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天元基金"及国家基金"九五"重大项目(子课题)各1项,省部级基金项目50多项。
该系具有良好的软硬件条件,建有数学实验室、软件实验室、金融工程实验室、大规模科学计算实验室、图象处理实验室等,拥有的仪器设备中包括曙光高性能并行计算机、SUN网络服务器等九十年代末世界先进水平的设备。拥有一个藏书6万余册、有260多种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的资料室。
该系的人才培养坚持"低年级加强基础,高年级分流培养,对优秀学生配备导师,让最优秀的教师教授基础课"等措施,保证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和较广泛的知识面。二十多年来,该系已为国家培养了1800余名高质量复合型应用数学人才。毕业生中先后有280余人考取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科院等重点院校和国外高校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生中有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博士生导师8人,有多人担任了山东省高校的校级领导职务。
展望未来,数学系全体教师将同心同德、励精图治,争取把该系办成全国有较大影响的系科,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应用数学人才。
http://www.sdimt.edu.cn/
------------------------------
End of CAM Digest
本期到此结束
Authorization Required
This server could not verify that you are authorized to access the document requested. Either you supplied the wrong credentials (e.g., bad password), or your browser doesn't understand how to supply the credentials requi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