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科研诚信直接影响科研环境,而科研环境对科技创新水平和科技人才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迫切需要大力开展科研诚信建设。我认为,只有将其与我国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同步大力推进,才可能取得标本兼治的效果。
首先,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科研诚信建设应从“加强教育、完善规范、严肃惩戒”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治理。科研不端行为的滋生,虽是个人道德品质问题,但与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也可能与科研人员(特别是年轻科研人员与研究生)对基本学术道德规范不够了解有关。因此,建议在大学生或研究生中,开设关于科研活动中基本道德规范的课程,对青年人进行系统的教育。此外,为有效预防和惩戒科研不端行为,应制定具体、可操作的科研道德规范标准,并切实作为判断与惩戒的依据。在这方面,可以借鉴一些国际学术组织的做法,例如,目前国际上规模最大的跨国学术组织——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对剽窃行为的识别、轻重级别的认定和处理办法都有相应的具体规定。总之,对科研诚信建设,只有加强预防教育、明确判断标准、规范处理程序,切实落实监督和惩戒的责任人,并形成严肃的惩处制度,才可能取得显著成效。
其次,从深层次来讲,如果科研不端行为在较大范围发生并且屡禁不止,往往反映出管理中存在制度性缺陷。鉴于科研管理体制对科研环境所起的决定性导向和制约作用,在当前状况下,应及时考虑从宏观层面进行科研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使其更加符合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大力促进科技发展和科技人才成长。为此,提出以下3点建议。
第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设立国家科技宏观管理协调机制,加快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能转变。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科研经费的投入大幅度增加,但与之相比,科研管理体制和模式转变步伐显得滞后,计划经济思维下形成的某些科研管理体制,已成为制约科研高水平发展的重要因素。
例如,在资源配置方面,目前仍然存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效率低下和重复浪费等现象,一些科研骨干为了得到更多经费而花大量精力四处申请项目,无法真正安心科研工作。因此,建议在
国家层面设立科技宏观管理协调机制,统筹科技资源的配置。特别地,在合理加大课题支持强度的同时,统一规范个人和团队承担国家级重大科研课题的数目。
再例如,在评审机制方面,目前国家相关部门在组织(涉及项目、人才、奖励等)学术性很强的重大评审时,虽然可能会从程序上努力做到“公开民主”与“专家决策”,然而,其结果可能不一定是“科学公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当今学科方向众多并且分化很细的大背景下,行政管理部门通常只能按照几大科学技术领域来组织评审。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来看,在这种机制下形成的评审委员会存在局限性。许多被邀请的评审专家,在熟悉自己所具体从事的专业之外,对其他领域具体成果的判断往往只能依靠某些表面现象和数量指标。这无形中助长了某些科研人员片面追求表面数量指标而非科研成果质量的现象。进一步,评委会通常采用无记名投票的集体决策机制,也无法使评审专家个人承担决策失误的具体责任。
由于存在这些因素,在申请重大项目或奖励时,在利益驱使下,就难免出现有些人“拼凑”、“包装”乃至“作假”的现象。因此,即使在“理想”情况下,即评委们自身有较高的学术标准和学术道德且不存在“被公关”现象,也很可能出现不科学的评审结果,更何况现实环境并不是“理想”的。
事实证明,流于形式的、不科学的管理和评审机制不仅不会促进真正的学术进步,而且具有负面导向与“示范”作用。试想,如果一个人或一项成果并不具备相应的水平和质量,但也照样能在 “竞争”中获胜,并且获胜结果与个人利益直接挂钩,这必将从客观上“激励”更多同样水平的人去效仿,从而导致不良行为的蔓延,破坏整体学术环境。我认为,有关部门对于自己“管不了,管不好,也不应该管的事情”,应该 及时进行必要的职能转变,减少对具体项目的管理,真正将工作重点集中在制定规划、供给政策、提供服务和优化环境上。希望国家在宏观层面上,尽快推动科技管理体制深化改革。
第二,遵循科学技术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客观发展规律,改革科技评价体系与奖励机制,形成正确的科研导向。
科研管理包括目标导向、政策措施、资源配置、评价体系等,其中,评价体系是个核心问题,它对其他方面都有直接影响。从宏观上讲,在科学技术发展中引进竞争机制是必要的,科学技术也应该服务于经济建设,但如果因此而将经济管理的思维和模式简单套用到科学技术管理中就不合适了。同样,将管理工程项目的办法照搬到科学研究管理中也不科学。钱学森先生曾指出,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有3个层次,即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技术,它们既相互联系又有各自特点。“科学”的目标一般是在一定范围和条件下对新现象和新规律的认识,而“工程或经济”的目标往往要在 规定时间内完成复杂的实际任务,实现这样的目标往往需要“科学”目标之外 许多复杂社会技术因素与条件的配合。因此,这两类性质不同的目标不能混为一谈。
但长期以来,一方面,人们从主观上迫切希望通过科技发展来迅速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另一方面,对科学、技术与工程的不同发展规律普遍存在模糊或片面的认识。这就使得在我国科研管理中,常常要求科学研究成果要对经济或工程产生立竿见影的应用效果或效益。这种表面看起来“良好”并且似乎“无可非议”的愿望和要求,常常导致科学研究中“欲速不达”和“急功近利”等现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基础研 究的整体水平,反过来又从根本上影响应用研究的水平。新中国建立60年来我国在科学研究管理方面有许多经验与教训,值得认真总结与反思。
毫无疑问,只有符合客观发展规律的做法,才能真正推动事物的进步,科研领域更不例外。科研管理的主要目标应该是促进(而不是干扰)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社会价值的最化,这就要求科研管理工作符合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同时,科技人才政策也要符合人才发展的客观规律。由于科学研究活动是由具有博弈行为的人参与的复杂系统,对其进行具体科学评价也是个复杂问题,往往并不是 “数量化”、“一刀切”、“投票法”或“行政化”等简单做法所能完成的。
具体到奖励机制,一项学术奖励的权威性不应该取决于组织评审部门的行政级别或职能大小。
一般来讲,对基础研究成果应该依据其对学科或科技发展所起的实质性推动作用,主要由公认的学术组织和学术团体来评价奖励;而对技术和应用研究成果,应该考察其实际应用效果和推广情况,主要通过市场机制等来评判奖励。这样,才有可能使真正在学术界被广泛认可的基础研究成果或真正经受住市场检验的应用研究成果得到恰当评价与奖励,从而树立正确的科研导向。
第三,充分认识不科学的管理机制给科研诚信和科技发展带来的严重危害,加快改革步伐,改善创新环境。
众所周知,如果科研人员不遵循科研发展规律办事就不可能取得重要成果;而另方面,如果不满足科研管理政策和评价指标的要求,就很难得到必要的资助和支持。这就必然产生一个 “学术困境”:当科研管理政策与科研发展规律不相符时,科研人员应该何去何从?因此,在这种情形下,出现涉及个人或团体利益的不合理现象乃至不端行为就不足为奇了。举例来说,我国目前许多重大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捆绑申请、分散研究、合并交账、以数量充质量等现象;在重大评估与评奖中也不乏拼凑成果、包装意义、蒙混过关等现象;在人才引进与选拔过程中也常出现“不尽如人意”的结果等;此外,“官本位”思想和“行政化”管理机制,也深刻影响人才的价值取向和创新环境的形成等。这些都值得认真反思。因此,不符合科技发展规律 的管理体制和办法不但达不到目的,甚至可能催生各种不端行为、干扰正常科研工作、浪费国家资源,其影响具有根本性和广泛性。总之,改革科研管理体制、建设良好学术环境十分迫切,国家应当高度重视。科学研究规律与人才发展规律不仅应当尊重,而且值得敬畏。希望国家加快科技管理体制深化革,为我国科学技术的高水平发展与高素质科技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 摘要
3月26日上午11时,在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的思源楼报告厅里,座无虚席,连过道上也站了许多人,气氛活泼热烈。200多位青年科研人员和研究生聆听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严加安的题为《数学如诗:大道至简,大美天成》的精彩报告。报告中,理性的睿智和感性的浪漫碰撞出的火花,感染着每一位听众,现场时而鸦雀无声,时而笑声迭起。报告会上,严加安院士还与年轻人进行了互动问答。
严加安院士的报告首先通过展示古典诗词名句和精美的书法、绘画和雕塑艺术图片,对老子的“大道至简”和庄子的“大美天成”等哲学和美学思想进行了解读,接着说明了科学和艺术是如何相通的,特别阐明数学和诗歌在创作理念和美学准则上的共性。然后通过许多科学家的名言和科学发现的故事,并结合自己的科研实践,就“厚积薄发”、“创新”、“想象力”、“灵感”、“机遇”和“真与美”等治学理念和相关问题作了讲述。
“大道至简、大美天成”
严院士在报告的引言部分列举了四部“大道至简”的名著:孔子的《论语》、老子的《道德经》、孙武的《孙子兵法》和洪应明的《菜根谭》,他用老子的“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子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等名人名言说明“大道至简”的哲学真谛。然后他展示了一幅精美的“神奇的七彩丹霞地貌”的图片,用以解读庄子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美学思想,引来了台下听众的一片赞叹声。这时严院士还不忘调侃“漂亮”和“美”来阐明他的美学观。他风趣地说:赞美一个女孩“漂亮”只是一种视觉上的感受,赞美她“美”除了感到她外表不俗外,重要的是她的内在的风雅和气质打动了你。艺术也一样,能够打动人内心的作品才是美的。
接下来,严院士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和张继的《枫桥夜泊》这两首千古流芳的诗和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著名诗句来说明诗歌中的“大美天成”的意境。接着他用精美的“书法、绘画、雕塑”作品的图片来解读“大道至简”和“大美天成”。严院士说:他最钟爱古代诗词、草书、写意画以及西方的印象派绘画,他认为这些艺术是“大道至简”和“大美天成”的范例。他在评介怀素的草书和八大山人的山水画的图片时说:怀素的狂草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八大山人的山水画与自然浑然一体,似真似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齐白石语),达到了物我两忘的最高境界,使人能够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象外之意”。他还用当代雕塑家吴为山的“写意雕塑”《睡童》讲述他对艺术的欣赏品位。该作品获得了2003年英国皇家雕塑大奖—— “攀格林奖”,吴为山成为亚洲获此殊荣的第一人。谈到“大道至简”的数学时,他列举了伽罗华群论、庞加萊猜想、Atiya-Singer指标定理、费尔马大定理、四色定理、哥得巴赫猜想等著名数学理论。作为引言部分的结束,他向数学专业的研究生推荐《Proofs from the book》这本书(有中译本)。该书介绍了对于35个著名数学问题的极富创造性和独具匠心的证明,这些证明堪称“天成之证”。他认为用“天成之证”作为中译本的书名比较准确。
科学与艺术是相通的
严加安院士20多分钟的“开场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了听众对报告的兴趣和进一步的期待。他开始切入报告的主题,讲述科学与艺术是相通的,艺术和科学具有共性。他说:科学与艺术在人类早期是统一和不分的。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科学与艺术才逐步分化。但是科学与艺术在历史上始终是共济和互动的,共同谱写了人类灿烂的文明。他认为屈原的长诗《天问》是科学和艺术的完美结合,通篇用诘问语气提出了170多个问题,凸显了诗人“众人皆醉我独醒”,敢于向神挑战,向世俗和权威挑战的理性的觉醒。
法国著名文学家福楼拜说过:“科学与艺术在山脚下分手,在山顶汇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与艺术的交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已成为当今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特征之一。
严加安院士认为,科学和艺术有共同的美学准则。“独创性”是科学和艺术的共同美学准则之一,只不过在艺术那里把“独创性”叫做“艺术风格”。艺术家由于生活经历、艺术修养、审美取向以及个性特征的不同,在作品的题材和表现手法方面,在作品的整体风貌及艺术境界方面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例如,李白的诗“豪迈奔放,飘逸若仙”;杜甫的诗则“深沉蕴蓄,抑扬曲折”;肖邦的钢琴曲“平易优美,饱含诗意”;李斯特的钢琴曲则“气势恢弘,直率粗犷”。这些都是大师级的风格。他还认为“对称与和谐”是科学和艺术的另一共同美学准则。此外,“境界为先,技术为次”也是评价艺术作品和科学成果水平高低的重要准则。
数学如诗
在谈到数学与诗歌的关系时,严院士说:“作为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学问,数学被看做是一门科学,但数学本质上不属于自然科学,数学更接近于艺术和哲学。数学家维纳认为:数学是一门精美的艺术。事实上,数学从创作理念和美学准则上更像诗歌。宋代诗人陆游告诫儿子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个诗外就是诗人对日常生活和大自然细致的观察、体验、感知,这是诗歌创作的源泉。做数学研究也与诗歌创作类似,如果没有对数学从宏观和整体上有所领悟,对数学缺乏美感,是不可能作出真正有学术价值的文章的。数学与诗歌最大的共同点是追求简洁。诗歌力图通过最简洁的语言,抒发诗人的情怀,表达深邃的哲理;数学则追求在最少的条件下推出尽可能广泛和深刻的结论。诗歌中讲究文字的‘对偶’或‘对仗’,使意境更加优美,抒情更加感人,哲理更加深邃。在数学那里,‘对偶’则是在数学各个领域无处不在的数学结构和框架,也是进行科研和数学创新的重要方法和技巧。对诗歌中的‘对偶’有悟性的人,就能自觉和有意识地去挖掘数学理论中的对偶关系,理解和应用对偶理论。还有一个共同点,数学跟诗歌的创作都需要有想象力和直觉。像李贺《梦天》中的诗句‘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就极富想象力;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诗句‘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极富直觉。这种想象力和直觉是源于诗人的形象思维。数学成果的创造也有赖于非逻辑的形象思维。数学家维尔说:‘一个数学家必须要具有诗人的气质。’”
厚积薄发、创新、想象力
在谈到如何做学问时,严加安院士说,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作好科学研究,首先要对研究的问题有一种探知的欲望,即有好奇心,这就是孔子说的“知之”;其次,要对研究的问题产生兴趣,即孔子说的“好之”;第三
,要把钻研问题变成为一种乐趣,就是孔子说的“乐之”。除此之外,要有好的科研方法和理念。宋朝大文学家苏轼有句名言:“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里的“博观而约取”是指“在博览群书时要汲取书中的要领和精髓”,这与华罗庚先生一贯主张的 “读书要先从薄到厚,再从厚到薄”的思想是相通的。这里“薄发”的原意是“不要随
便发表意见”。后人把“厚积薄发”引伸为“从大量的知识或材料积累中提炼出精华部分 再著书立说”。严院士用一些著名科学家发表短小的文章或数量不多的学术论文而取得巨大成就的例子,诠释苏轼的“厚积薄发”名言。他还以自己为研究生们编写的《测度论讲义》为例,讲述对“厚积薄发”的理解和体会。他的这本书已被许多大学用作概率统计学的研究生教材,已连续刊印过七次,发行量超过一万六千册。
关于“创新”,严加安院士说:“科研工作者从事一项研究时都要力求创新。什么叫创新?不是说别人没做过而你做了就是创新。创新工作首先必须是重要的工作。科研
工作如何创新?首先,是要有长期的知识积累,这是创新的基础。第二,要选择好研究课题。最便捷的方法是阅读你所在研究领域由领军人物写的综述文章,从中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已有的重要工作和尚未解决的问题,然后再进一步研读那些具有原创性成果的重要文献。第三,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直觉。”
在讲到如何开拓“想象力”时,严加安院士说:“所谓‘想象力’,就是头脑中创造一个念头或画面的能力,即形象思维的能力。创新理念不是来自逻辑思维,而是源于形象 思维,形象思维的能力大小取决于一个人的文化素质高低。因为一个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人思路就比较开阔,能高瞻远瞩,富于联想,触类旁通。”如何培养一个人的想象力?严院士援引了英国思想家培根的话:“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慧。”和德国诗人歌德的话:“只有通过艺术,尤其是通过诗,想象力才能得到激活。”严加安院士根据他个人的体会认为:“通过加强文学和艺术的修养可以开拓形象思维的能力,经常在闲暇时阅读一些古代诗词名篇可以开拓自己的想象力。”他援引了朱熹的《观书有感》这首寓意深刻、富有哲理的诗。诗文是:“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朱熹看来,读书正是使人们保持头脑清新和思维敏捷的“源头活水”。
灵感、机遇、真与美
关于灵感,严加安院士认为:“什么是灵感?灵感也叫顿悟,它是一种近乎无意识或潜意识的非逻辑式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是对某一问题长期思考以后突然产生的思想火花。灵感有时产生于全神贯注思考问题之际,有时却是在不经意间或意识朦胧之中。灵感来自何处?首先,它来源于对问题的潜心研究和知识的积累;其次,灵感也来源对生活的细微的观察,来源于对不同现象的类比和联想。我对创新的感言是:‘科技创新犹如化学反应,知识是载体,直觉、想象和灵感是催化剂’”。
谈到机遇问题,严加安院士说:“能够做出创新成果也需要有一定的机遇,但我不 认可‘机遇是可遇不可求’的说法。我认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人为地去创造产生机遇 的环境。我的做法是:为了保持研究活力和对研究问题有新鲜感,我每隔一段时期 (8年至10年)就改变一下自己的研究领域。在新的研究领域里机遇自然会多一些。在改变研究领域的过渡期内,我往往也同时研究几个相关领域。从1973年到1984年我主要从事鞅论和随机过程一般理论的研究,从1985年到1995年我主要从事白噪声分析研究,同时也研究鞅论和随机分析,从1995年到现在我主要从事金融数学研究。上世纪80年代初,正是白噪声分析理论初创时期,我于1985年在斯特拉斯堡大学高等数学研究所访问时,Meyer教授建议我关注这一新领域。由于我有较好的泛函分析基础,我抓住了这一机遇,很快进入了白噪声分析领域,并做出了一些基础性贡献”。
关于真与美,严加安院士谈到,“真”与“美”是评价科学与艺术的共同准则。一个杰出的科学家凭审美直觉提出的理论常常能够被证明是真的。因为正如希腊箴言所揭示
的:美是真理的光辉。一个对数学缺乏美感和审美能力的人是很难做出有很高学术水平的数学成果来的。因此,要做好数学研究,就要努力培养对数学的美感和审美能力。对一项数学成果的评价,一是看它的学术价值,二是看它的美。一个成熟的数学家可以从审美角度来判断一项成果的学术价值。如何培养自己的数学的审美观和鉴赏力?经常阅读数学大师们的经典论著是一个有效途径,这与经常欣赏书画大师们的作品可以提高对书画作品的鉴赏力是一个道理。
批评浮躁和急功近利之风
报告的结尾,严加安院士向大家展示了自己的一些诗和书法作品,其中一首是他3年前创作的《悟道诗》:“随机非随意,概率破玄机。无序隐有序,统计解迷离。”这首诗表达了他对概率统计学科本质的彻悟。他将理性严谨的思考融入了感性浪漫的诗歌,令人从中感受到科学与艺术交融后所焕发出的独特魅力。另一首是他新近创作的《七绝:寄语青年学子》:“花可重开旧日枝,人无再还少年时;劝君岁月休虚度,莫待白头醒悟迟。”他展示的诗和书法作品赢得了阵阵掌声。他对当前文化和学术界的浮躁和急功近利之风和教育部门存在的重视英语轻视中文的倾向提出批评。严加安院士认为:再这样继续下去会造成中国文化的断层和衰落,是非常危险的。他告诫青年学子,不要仅局限于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还要加强思想修养和提高文化素质,力戒浮躁和急功近利之心。严加安院士说:“一个学者可以不作诗,但应该读些诗。”最后,他将为苏轼名句配上联而成的楹联献给青年学子。该楹联是:“胸无奢望心常惬,腹有诗书气自华。”
报告结束后,严加安院士和听众进行了互动问答,他睿智地回答了5个听众的提问。他还用“没有”和“无”分别造了意思相反的两句话来说明汉字的博大精深。这两句话是:“我们学校没有条件接收农民工子女就读”,“我们学校无条件接收农民工子女就读”。 就此报告会在热烈的掌声和欢快的笑声中结束。
人物介绍
严加安院士是我国著名概率学家。1941年出生于扬州邗江,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应用数学系,1985年任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至今已培养出22名博士。1999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在鞅论、随机分析、白噪声分析和金融数学领域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1992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进步奖一等奖,199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进步奖二等奖,2002年8月他应邀在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45分钟的报告,2006年他获得了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2007年获华罗庚数学奖。上世纪80年代他发表的一系列关于鞅论和随机分析的论文,至今仍被许多文献引用,有超过30多部国外专著引用过他早期的论文及著作。作为一名数学家,除在数学领域作出突出成就外,他还擅长诗歌和书法创作。
他的书法作品《龙》、《福》、《喜》分别被中国书法家协会为迎接北京奥运而出版的《千龙宝典》、《千福宝典》和《千喜宝典》三部宝典收录,另有一幅书法作品获得了2008年中国庆奥运诗书画印作品大赛书法作品优秀奖。他的一幅作品被《中央电视台二零零七年书画展作品集》收录,一幅书法作品被制作成100cm×162cm的铜牌,陈列在两院院士
翰墨长廊(2009年9月在四川彭州一所学校落成)。他的一些诗歌和书法作品还发表在《科学时报》国酒茅台杯书画专栏上。
胡作玄(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 摘要
摘自中国数学会通讯
本届(第15 届)国际数学联盟主席为匈牙利数学家洛瓦什(Laszlo Lovasz),他的任
期从2007 年到2010 年。
匈牙利是东欧小国,人口不及中国的百分之一,却是公认的数学强国,有国际影响
的数学家至少有几十位,冯·诺伊曼无疑是其中最著名的。当代的大数学家中也有不少是匈牙利或匈裔数学家。迄今获沃尔夫(Wolf)数学奖的48 位数学家中,就有3 位来自匈牙利,他们是爱尔迪希(Paul Erdos, 1913-1996年)、拉克斯(Peter Lax,1926年-)以及洛瓦什。洛瓦什1948 年3 月9 日出生于布达佩斯,他完全是社会主义匈牙利的产物。他的教育和成长都是在匈牙利本土进行的。他在中学时代已显露出非凡的数学才能。在匈牙利的数学竞赛中屡次获奖,并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一次获得银牌,3 次获得金牌(1964 年,1965 年,1966 年)。更重要的是,他无愧于他的中学的称号——数学家的摇篮,从这所中学培养出成百的数学家,洛瓦什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1966—1970 年,洛瓦什在厄缶(Eotvos)大学学习,其间已发表了几篇研究论文。1971年,他获得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977 年获得数学科学博士学位, 他的导师是加莱(T. Gallai)。1978—1982 年在塞格德的阿提拉大学任几何学教授。1983—1993 年回到母校厄缶大学任计算机科学教授。1993 年起赴美工作,1993—2000 年任耶鲁大学教授,1998—2006 年,在微软的研究所任高级研究员。2006 年他返回匈牙利,担任厄缶大学数学所所长至今。早在1979 年他就被选为匈牙利科学院通讯院士,1985 年成为院士。
能在国际数学联盟担任主席,不能单靠在国内获得的荣誉和奖项。洛瓦什20 多岁已 成为国际知名的大数学家。这主要靠他在1972 年证明的完美图(perfect graph,不止一人望文生义译为完全图[complete graph]实属荒唐之至)猜想。完美图是这样一类图,其所有诱导子图的色数等于其团数(clique number)。完美图猜想是指一图是完美图当且仅当其补图也是完美图。完美图的提出与仙农的信息论容度有关,它首先由法国图论专家贝尔热(C. Berge,1926-2002)提出的。贝尔热还猜想到一个强完美图猜想,它在2002 年由塞缪尔(P. Seymour,1950-)等人证明。洛瓦什还证明图论中另一个猜想——克内泽尔(H. Kneser)猜想。这些猜想在图论中当然十分了不起,可是这只不过是他工作的一小部分。洛瓦什的工作横跨其他许多领域,特别是与数学规划理论有关的组合最优化。例如用椭球方法对算法的改进。算法的设计及改进是当代数学的重要方面,在理论及应用上潜力巨大。洛瓦什不仅在算法设计方面大有成就(突出的是同Lenstra 兄弟合作得出的格子群的基的归约算法,现称LLL 算法),而且在理论上也大有建树,例如把拟陈理论推广成greedoid 理论,顾名思义同greedy 算法有关。一位大数学家往往在理论分支的建立和取得突破上起决定作用。我想至少3 个分支与他有关:一个是概率组合学,它公认是爱尔迪希在1947 年建立,然而洛瓦什的局部引理给它带来巨大进展。再有就是极值集合论。更为有趣的则是一大堆离散分析分支的建立,典型的是离散凸分析,这可看成是凸分析与拟陈理论的结合。最近他又发表了离散微分几何的长文为又一新分支奠基。
他的250 篇论文中的思想还有待进一步挖掘。不过这也足以使他获得很多国际荣誉。
例如俄国科学院院士等。这并不妨碍他为祖国的科学服务。他用匈牙利文写了许多详述文章(1971 年他写了介绍拟陈的文章),难怪匈牙利的数学那么强!
张智民
- 摘要
科学出版社的《10000 个科学难题( 数学卷)》于2009 年5月问世。由李大潜院士牵头的编委会由47位国内知名数学家组成。251 个数学问题用去了551 页的篇幅。虽然在10000 个科学问题中占的比例仅仅是40 分之一多一点点,但其内容涵盖数学领域的方方面面,从传统的数论、拓扑、几何、代数、分析、微分方程、集合论、数理逻辑、函数论、图论,到近代兴起的科学计算、随机过程、现代统计学、分形理论、计算复杂性理论、动力系统、弦理论、密码学,以及围绕相对论的数学理论,几乎无所不包。 问题的作者基本上由编委会邀请产生。其中有老一代德高望重的大师级人物如吴文俊( 第471 页),但更多的是1977 年恢复高考之后进入大学的新一代数学家。除少数几个例外,作者几乎是清一色的中国人,包括在我国研究所或高校工作以及在海外就职的数学家。
本书的大部分问题由一位数学家提供,另有44 个问题是两位作者供稿,只有一个 问题有三个合作者( 第413 页)。供稿最多的个人是清华大学的冯克勤教授,独揽5项问题( 分别是第122 页、131 页、133 页、136 页、460 页)。另外兼有五项问题的作者
都有合作者。值得注意的几点:第一,问题的作者大部分是77 后,他们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进入大学的,说明了我国数学界的中坚力量已实现了历史转型,走出了文革浩劫造成的十年断代的阴影。第二,计算数学的很大一部分作者来自海外,从另一个方面提示这是一个新兴的学科。第三,与纯数学不同,计算数学很难提出几个像黎曼猜想( 第126 页) 那样干净利落的问题,有的往往是一个新的领域。第四,有三个希尔伯特问题入选,它们是:第九(133 页),第十二(136 页),和第十六问题(293 页);第五,有几个千禧年百万美元问题入选,如Navier-Stokes 问题( 第327 页) 和量子杨- 米尔斯问题( 第381 页)。第六,就风格而言,本书可谓百家争鸣。上百名作者,风格各异。问题的篇幅很不相同。最长的一篇( 第114 页) 包括参考文献共八页,俨然是一篇论文。而最短的不足一页。
有人说,庞伽莱是最后一位数学通才,最后一个以全部数学,包括纯粹和应用数学作为研究领域的人。如今数学的分支是如此之多,可以肯定,没有哪一个人可以读懂本书的所有内容,因为大部分问题是面向专家的。除少数问题外,即使从事数学工作的专业人员,也只能完全明白与自己领域相关的那些问题。就领域而言,恐怕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数论。很多数论问题,稍稍有些数学知识的读者就可以理解问题本身。这也许又一次印证了数学是科学的皇后,而数论是数学的皇后的说法。
对于任何一个从事数学专业的人员,本书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即使对其它专业的科学工作者,它也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人们可以在书中找到专家对一些著名世界数学难题的精确而又通俗的解读。比如围绕哥德巴赫猜想,自从一九七八年《人民文学》第一期徐迟的报告文学问世以来,存在着种种神话和误解。读过中国科学院贾朝华研究员的注释( 第101 页),就会对这个著名猜想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对于教育工作者,回答学生关于数学难题的疑问,本书无疑具有相当的价值。数学领域的最新发展,将费尔玛大定理以及庞伽莱猜想从未解决的著名数学问题的名单中去掉了。出版这套书的意图之一就是唤起有志于献身数学研究的青年树立远大目标,争取以自己的辛勤工作甚至毕生精力让更多的题目从本书的再版中消失。
本书列为“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16 开本,装祯堪称一流,达到国际标准。清新的封面封底设计让人耳目一新,摆在书架上有一定的装饰效果。翻开书页,纸质厚实光洁,字迹醒目。最后要提一下定价:人民币118 元。比起欧美同样产品价钱要便宜很多,而在质量上却毫不逊色。
注: 本书评由张智民提供. 张智民,1982 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后获中国科学院硕士和马里兰大学博士。现为美国Wayne State 大学数学系教授。
hujun
- 摘要
北京计算数学学会第七届和第八届理事会于2009年11月26日在北京大学理科一号楼召开,来自北京市各单位的20多位理事参加了会议。
第七届北京计算数学学会理事会议由第七届理事长李治平教授主持召开。会上李治平教授作了第七届理事会的工作报告、财务报告和监事会报告。同时,他还简单地介绍了各理事单位推荐的新一届理事候选人的基本情况和换届筹备情况。第七届副理事长刘兴平研究员向会议报告了《计算数学通讯》的出版工作情况。
随后召开了北京计算数学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全体会议。 会议由北京大学数学科学院汤华中教授主持,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北京计算数学学会常务理事、正副理事长、正副监事长和正副秘书长(名单见附录)。学会新一届理事长汤华中教授介绍了学会会员的基本情况,组织讨论和修改了学会章程,新一届理事会的工作纲要和今后工作的部署。会上,新一届理事一致认为,学会今后的工作需要拓宽路径,通过多种途径,进一步加强本学会和其他兄弟学会之间,本学会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各理事单位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以及学术信息和资源的共享。
会上,新一届副理事长刘兴平研究员还向新一届理事简单介绍了学会的历史沿革。随后的常务理事会议讨论和部署了正副理事长、正副监事长、和正副秘书长的分工,特别是《计算数学通讯》由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的刘兴平研究员负责;学会的系列学术报告“计算科学学术报告”由学会理事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李铁军教授负责。
这次会议得到了北京市科协和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资助。在全体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和大力支持下,会议顺利完成各项议程,取得了圆满成功。
附 录:北京计算数学学会第八届理事会
理事长:汤华中
副理事长:陈丽容,黄忠亿,刘兴平,张林波
监事长:李若
副监事长:王双虎
常务理事:陈丽容,胡俊,黄忠亿,李若,刘兴平,汤华中,王双虎,张林波,郑伟英
理事:陈丽容,程杞元,陈晓,戴彧虹,范周田,胡江林,胡俊,黄忠亿,李杰权,李若,李铁军,刘铁钢,刘兴平,卢本卓,罗振东,沈智军,宋杰,孙福伟,汤华中,王双虎,许学军,张汉林,张辉,张林波,张明,张哓丹,郑春雄,郑伟英,周志坚,邹建成
秘书长:胡俊
副秘书长:郑伟英
bzz
- 摘要
October 23 (Sat.)--27 (Wed.), 2010
Institute of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cademy of Mathematics and Systems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P.R. China
Webpage: http://lsec.cc.ac.cn/~NASCNAG/
NASC is 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rganized by the Chinese numerical algebra group
starting from 2006.
The conference highlights recent advances in theoretical,
computational and practical aspects of linear and
nonlinear numerical algebra. The aim of the conference is to gather numerical algebra
and scientific computing experts to exchange ideas and discuss future developments
and trends of these closely related fields.
The topics of NASC10 include, but are not limited to:
solutions of linear and nonlinear equations;
least-squares problems;
computations of eigenvalue problems;
tensor decompositions and computations;
parallel computations; constructions and analyses of
preconditioners; methods and theories of structured matrices;
and applications of numerical algebraic techniques and algorithms.
An important event during the conference is the award of the
Applied Numerical Algebra (ANA) Prize which is
awarded to the two best papers by young Chinese scientists
working on numerical algebra and scientific computing.
CONFERENCE CHAIRS:
Martin H. Gutknecht (ETH Zurich, SWITZERLAND)
Zhong-Ci Shi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INA)
INVITED KEYNOTE SPEAKERS:
Claude Brezinski (University of Lille, FRANCE)
Raymond H. Chan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Xiao-Jun Chen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ONG KONG)
Hua Dai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CHINA)
Galina V. Muratova (The Southern Federal University, RUSSIA)
Martin H. Gutknecht (ETH Zurich, SWITZERLAND)
Apostolos Hadjidimos (University of Thessaly, GREECE)
Ken Hayami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cs, JAPAN)
Lev A. Krukier (The Southern Federal University, RUSSIA)
Lin-Zhang Lu (Xiamen University, CHINA)
James G. Nagy (Emory University, USA)
Esmond G. Ng (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 USA)
Michael K. Ng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HONG KONG)
Alastair Spence (University of Bath, UK)
Panayot S. Vassilevski (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 USA)
Lothar Reichel (Kent State University, USA)
Daniel B. Szyld (Temple University, USA)
INVITED MINISYMPOSIA:
Preconditioning Methods for Structured Linear Systems
Ke Chen (Univ. Liverpool, UK)
Xing-Ping Liu (Beijing Inst. Appl. Phy. Comput. Math., CHINA)
Computations of Eigenvalue and Inverse Problems
Ming Gu (Univ. California Berkeley, USA)
Shu-Fang Xu (Peking Univ., CHINA)
SPONSORSHIP:
Academy of Mathematics and Systems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cientific/Engineering Computing;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The Chinese Mathematical Society;
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Computational Physics;
The Computer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al Sciences, Tsinghua University.
Chi-Wang Shu
- 摘要
Efficient Parallel Solution of Nonlinear Parabolic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by a Probabilistic
Domain Decomposition
Juan A. Acebron, Angel Rodriguez-Rozas and Renato
Spigler, pp.135-157.
Point-Value WENO Multiresolution Applications to
Stable Image Compression
F. Arandiga, A. M. Belda and P. Mulet, pp.158-182.
A Posteriori Error Estimation for a Finite Volume
Discretization on Anisotropic Meshes
M. Afif, B. Amaziane, G. Kunert, Z. Mghazli and S.
Nicaise, pp.183-200.
Generalized Jacobi Rational Spectral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s
Ben-Yu Guo and Yong-Gang Yi, pp.201-238.
A Tailored Finite Point Method for
Convection-Diffusion-Reaction Problems
Yintzer Shih, R. Bruce Kellogg and Peishan Tsai,
pp.239-260.
Adaptive Multiresolution Methods for the Simulation
of Waves in Excitable Media
Raimund Burger, Ricardo Ruiz-Baier and Kai Schneider,
pp.261-290.
- 摘要
On the occasion of the 90 th birthday of the late Professor Feng Kang, an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tific computing will be organized at the Institute of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tific/Engineering Computing, Academy of Mathematics and Systems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AS),from September 9 to 11, 2010.
The theme of the workshop is all aspects of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tific computing. A special session in memory of the great contribution of Professor Feng Ka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tific computing in China will be organized during the workshop.
Organizing Committee
Zhong-ci Shi ( Chair, ICMSEC, CAS)
Zhiming Chen ( ICMSEC, CAS)
Jun-zhi Cui ( ICMSEC, CAS)
Qun Lin ( ICMSEC, CAS)
Dehao Yu ( ICMSEC, CAS)
Aihui Zhou (ICMSEC, CAS)
Invited Speakers
Gang Bao (Michigan State Univ., USA)
Zhong-Zhi Bai (ICMSEC, CAS)
Wei Cai (Univ.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rlotte, USA)
Raymond Chan (Chinese Univ. Hong Kong)
Falai Chen (Univ. of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
Zhiming Chen (ICMSEC, CAS)
Qiang Du (Penn State Univ., USA)
Weinan E (Princeton Univ., USA)
Yunqing Huang (Xiangtan Univ. )
Thomas Y. Hou (Caltech, USA)
Shi Jin (Univ. Wisconsin-Madison, USA,tentative)
Chi-wang Shu (Brown Univ., USA)
Xue-cheng Tai (Univ.Bergen &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
Tao Tang (Hong Kong Baptist Univ.& ICMSEC, CAS)
Xiaoping Wang ( Hong Kong Univ.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nchao Xu (Penn State Univ., USA, tentative)
Ya-xiang Yuan (ICMSEC, CAS)
Linbo Zhang (ICMSEC, CAS)
Pingwen Zhang (Peking Univ.)
Hongkai Zhao (Univ. of California, Irvine, USA )
Important Dates
September 9 - 11, 2010: Conference
July 1,2010: Deadline for accommodation booking
详见:
http://lsec.cc.ac.cn/~wcmsc/
yanping lin
- 摘要
*Regular Articles:
S. Mefire
*Associating a limit perturbation model in 3D with reduced meshes for simulations of
the localization of certain electromagnetic inhomogeneities*.
/Int. J. Numer. Anal. Mod., 7 (2010), pp. 195-216/.
Abstract <http://www.global-sci.org/ijnam/readabs.php?vol=7&no=2&doc=195&year=2010&ppage=216>
<http://www.global-sci.org/ijnam/volumes/v7n2/pdf/72-195.pdf>
Full Article
H. Feng, D. Jiang and J. Zou
*Numerical identification of magnetic permeability*.
/Int. J. Numer. Anal. Mod., 7 (2010), pp. 217-239/.
Abstract <http://www.global-sci.org/ijnam/readabs.php?vol=7&no=2&doc=217&year=2010&ppage=239>
<http://www.global-sci.org/ijnam/volumes/v7n2/pdf/72-217.pdf>
Full Article
J. Peter, N. Chander and S. Raha
*The alpha method for solving differential algebraic inequality (DAI) systems*.
/Int. J. Numer. Anal. Mod., 7 (2010), pp. 240-260/.
Abstract <http://www.global-sci.org/ijnam/readabs.php?vol=7&no=2&doc=240&year=2010&ppage=260>
<http://www.global-sci.org/ijnam/volumes/v7n2/pdf/72-240.pdf>
Full Article
S. Amat, K. Dadourian and J. Liandrat
*On a nonlinear 4-point ternary and interpolatory multiresolution scheme eliminating
the Gibbs phenomenon*.
/Int. J. Numer. Anal. Mod., 7 (2010), pp. 261-280/.
Abstract <http://www.global-sci.org/ijnam/readabs.php?vol=7&no=2&doc=261&year=2010&ppage=280>
<http://www.global-sci.org/ijnam/volumes/v7n2/pdf/72-261.pdf>
Full Article
J. Wang, Y. Wang and X. Ye
*A new finite volume method for the Stokes problems*.
/Int. J. Numer. Anal. Mod., 7 (2010), pp. 281-302/.
Abstract <http://www.global-sci.org/ijnam/readabs.php?vol=7&no=2&doc=281&year=2010&ppage=302>
<http://www.global-sci.org/ijnam/volumes/v7n2/pdf/72-281.pdf>
Full Article
K. In't Hout and S. Foulon
*ADI finite difference schemes for option pricing in the Heston model with correlation*.
/Int. J. Numer. Anal. Mod., 7 (2010), pp. 303-320/.
Abstract <http://www.global-sci.org/ijnam/readabs.php?vol=7&no=2&doc=303&year=2010&ppage=320>
<http://www.global-sci.org/ijnam/volumes/v7n2/pdf/72-303.pdf>
Full Article
N. Moshkin and K. Poochinapan
*Novel finite difference scheme for the numerical solution of two-dimensional
incompressible Navier-Stokes equations*.
/Int. J. Numer. Anal. Mod., 7 (2010), pp. 321-329/.
Abstract <http://www.global-sci.org/ijnam/readabs.php?vol=7&no=2&doc=321&year=2010&ppage=329>
<http://www.global-sci.org/ijnam/volumes/v7n2/pdf/72-321.pdf>
Full Article
H. Li and L. Wang
*A spectral method on tetrahedra using rational basis functions*.
/Int. J. Numer. Anal. Mod., 7 (2010), pp. 330-355 /
Abstract <http://www.global-sci.org/ijnam/readabs.php?vol=7&no=2&doc=330&year=2010&ppage=355>
<http://www.global-sci.org/ijnam/volumes/v7n2/pdf/72-330.pdf>
Full Article
B. Dickinson and J. Singler
*Nonlinear model reduction using group 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
/Int. J. Numer. Anal. Mod., 7 (2010), pp. 356-372 /
Abstract <http://www.global-sci.org/ijnam/readabs.php?vol=7&no=2&doc=356&year=2010&ppage=372>
<http://www.global-sci.org/ijnam/volumes/v7n2/pdf/72-356.pdf>
Full Article
W. Zhang and Y. Wong
*Efficient parallel hybrid computations for three-dimensional wave equation prestack
depth imaging*.
/Int. J. Numer. Anal. Mod., 7 (2010), pp. 373-391 /
Abstract <http://www.global-sci.org/ijnam/readabs.php?vol=7&no=2&doc=373&year=2010&ppage=391>
<http://www.global-sci.org/ijnam/volumes/v7n2/pdf/72-373.pdf>
Full Article
lushn (陆珊年)
- 摘要
URL: http://www.springerlink.com/content/1673-3576/
Finite element method for a nonsmooth elliptic equation
Author(s): Lili Chang, Wei Gong, Ningning Yan Page: 191-209
DOI: 10.1007/s11464-010-0001-0
http://www.springerlink.com/content/kj512216l8757rl5/?p=09b97cce8b2541328b702ba9ab47e7c7&pi=0
Finite groups with some ss-quasinormal and c-normal subgroups
Author(s): Fang Chao, Xiuyun Guo Page: 211-219
DOI: 10.1007/s11464-010-0002-z
http://www.springerlink.com/content/k0577137v7264231/?p=09b97cce8b2541328b702ba9ab47e7c7&pi=1
Second-order differentiability with respect to parameters for differential equations with adaptive
Author(s): Yuming Chen, Qingwen Hu, Jianhong Wu Page: 221-286
DOI: 10.1007/s11464-010-0005-9
http://www.springerlink.com/content/1hn038wrj3722571/?p=09b97cce8b2541328b702ba9ab47e7c7&pi=2
On g-s-supplemented subgroups of finite groups
Author(s): Wenbin Guo, Fengyan Xie, Yi Lu Page: 287-295
DOI: 10.1007/s11464-010-0006-8
http://www.springerlink.com/content/v08311guvn621571/?p=09b97cce8b2541328b702ba9ab47e7c7&pi=3
Minimal two-spheres in G(2, 4) Author(s): Xiaoxiang Jiao, Jiagui Peng Page: 297-310
DOI: 10.1007/s11464-010-0009-5
http://www.springerlink.com/content/l07318j195xh2852/?p=09b97cce8b2541328b702ba9ab47e7c7&pi=4
Evolution of noncompact hypersurfaces by mean curvature minus a kind of external force field
Author(s): Yannan Liu Page: 311-317
DOI: 10.1007/s11464-010-0004-x
http://www.springerlink.com/content/d51673p636u6p5p5/?p=09b97cce8b2541328b702ba9ab47e7c7&pi=5
Finding short cycles in embedded graph in polynomial time
Author(s): Han Ren, Ni Cao Page: 319-327
DOI: 10.1007/s11464-010-0003-y
http://www.springerlink.com/content/b2g47u8x2h257105/?p=09b97cce8b2541328b702ba9ab47e7c7&pi=6
S-quasinormality of finite groups
Author(s): Zhencai Shen, Wujie Shi, Qingliang Zhang Page: 329-339
DOI: 10.1007/s11464-010-0010-z
http://www.springerlink.com/content/wjn55l65652w0517/?p=09b97cce8b2541328b702ba9ab47e7c7&pi=7
Total versus single point blow-up in a localized heat system
Author(s): Jinhuan Wang, Sining Zheng Page: 341-359
DOI: 10.1007/s11464-010-0007-7
http://www.springerlink.com/content/d02537l41327j6g4/?p=09b97cce8b2541328b702ba9ab47e7c7&pi=8
Linear stability of some symplectic matrices
Author(s): Gaosheng Zhu, Yiming Long Page: 361-368
DOI: 10.1007/s11464-010-0008-6
http://www.springerlink.com/content/576660p62v47g630/?p=09b97cce8b2541328b702ba9ab47e7c7&pi=9
------------------------------
End of CAM Digest
本期到此结束
Authorization Required
This server could not verify that you are authorized to access the document requested. Either you supplied the wrong credentials (e.g., bad password), or your browser doesn't understand how to supply the credentials requi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