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华罗庚,是一个象征,代表了中华民族一代知识分子献身科学、报效祖国、顽强拼搏、甘为人梯的精神与品格;华罗庚,是一个传奇,他的非凡经历、他的自强不息、他的科学成就和治学之道早已成为脍炙人口的故事,激励着人们为科学进步和国家发展而奋斗。华罗庚离开我们虽已1/4世纪,但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科学遗产和精神财富,其影响力已远远超出了数学甚至科学的领域,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显深远与厚重。他被亲切地称为“人民的数学家”,并当选为“感动中国”人物。他的历史功绩决不仅仅局限于个人的学术成就,更重要的是,他在推动中国数学事业发展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我国家喻户晓的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报效祖国的高尚情操,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他仅有初中学历,却无意追求他完全可以取得的剑桥博士学位,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凭借自身奋斗,刻苦自学,攀上世界数学高峰;他虽身有疾患,却始终没有动摇乐观的人生态度,反而更坚定了他追求卓越的决心;他克服了种种困难,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完成了数学经典名著——《堆垒素数论》;他在数学事业如日中天时,冲破封锁,放弃美国终身教授职位,毅然携全家回国。在乘船途经香港时,写下了著名的《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在这封饱含深情的信中,他号召海外学子为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多年后,一位国外数学家曾感叹:“很难想象,如果他不曾回国,中国数学会怎么样。”
作为高瞻远瞩的战略科学家,早在上世纪40年代,华罗庚就踌躇满志地对发展中国数学事业作出全局性构想。实践证明,这幅包括纯粹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技术在内的富有创造性的“三部曲”蓝图对促进我国数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950年,华罗庚回国后参与了我院数学研究所的筹建工作,从1952年担任第一任所长到1982年卸任,历经30年。当年数学研究所的许多成员相继成为后来其他研究所筹建与发展的骨干力量。1979年,他又筹备创建了我院应用数学研究所并亲自担任所长。实际上,我院现有的4个研究所都是在当初数学研究所相关学科和人才储备的基础上创建起来的。他还是我国最早主张研制电子计算机的科学家之一,作为我国计算机科学的开拓者,1956年,他亲自领导了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创办与筹建。此外,他还担任中国数学会理事长30余年。
作为享誉世界的杰出数学家,华罗庚一生致力于数学的研究、应用与普及事业。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复变函数论等诸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开拓者,在众多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他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大量学术论著和科普作品,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数学家的出众智慧与非凡才华。他倡导数学的应用与普及,致力于数学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在他生命的最后20年,他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优选法”与“统筹法”的普及推广中,他和他的小分队走遍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山山水水,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留下他推广“双法”的行行足迹,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作为杰出的教育家,华罗庚为培养人才呕心沥血,为普及数学身体力行。他主持创办了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并任主任,亲自给本科生讲授基础课,为国家培育了大批杰出人才;他是新中国在中学生中开展数学竞赛的倡导者,曾亲自参加相关具体工作,以引导青少年从小热爱科学,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他还撰写了一系列数学通俗读物,在青少年中影响极大;他精心扶持年轻一代成长,亲自指导培养了陈景润、王元、陆启铿、万哲先等多位中科院院士和著名数学家;他善用形象化的语言阐述深刻哲理,他的“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等经典名言以及他倡导的“由薄到厚,由厚到薄”的读书方法和对学术成果“努力在我,评价在人”的原则等,至今仍影响着数学院的文化,激励着一代代追求真知的青年学子不断前行。
华罗庚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是科学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也是奋斗的一生。斯人已逝,风范长存。我们在深切缅怀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学习他的崇高精神,弘扬他的伟大事业。
我们要学习华罗庚自强不息、艰苦奋斗、追求科学的精神。这种精神品格在今天物质条件极大改善,科学技术受到空前重视之时,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我们应坚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献身科学的精神,坚决抵制各种浮躁和急功近利之风,努力完善创新环境,不断攀登科学高峰,勇于开辟新的研究方向。
我们要学习华罗庚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和无私奉献精神。虽然经过60年的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科研体系和研究水平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时代环境也发生了深刻变革,我们仍需要大力弘扬这种可贵的精神,以奉献科学事业为己任,以服务国家发展为目的,不断作出新的重要贡献。
我们要学习华罗庚爱才育才、甘为人梯的精神。坚持中国科学院“引进急需人才、用好现有人才、培养未来人才”的方针,继续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在充分用好国家和中科院有关人才计划的同时,着力培养和造就在中国大地上成长和工作的优秀青年人才。特别地,努力办好与中国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山东大学等联合创办的3个“华罗庚班”,努力探索在新时期、新条件下从本科生起培养未来杰出数学人才的新途径。
我们还要继承华罗庚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并推动应用研究发展的传统。继续加强中科院七大优势学科领域的基础研究,努力推动数学科学自身建设,不断作出原创性、突破性和关键性的科学成果。与此同时,我们要大力推动数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应用研究,进一步发挥数学在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中的重要作用。即将成立的“国家数学与交叉科学中心”,将为我院数学研究及其交叉应用提供良好的平台和机遇,我们一定要建设好、发展好、利用好。
华罗庚等老一辈科学家在艰苦的条件下,在为我国科技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为我院建立了光荣的学术传统,奠定了雄厚的学科基础。50多年来,我院已逐步发展为以数学科学研究与多学科交叉为特点的基础研究机构,在基础理论和交叉应用两方面都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的重大研究成果,同时涌现出一大批杰出人才,对中国数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华罗庚的奋斗精神和治学思想同样深刻影响着数学院的科研文化和每一个数学院人,并将继续产生重要影响。数学院人正用自己的奋斗和智慧,一笔笔书写着她的今天和未来,不断创造着新的业绩。
展望未来,当中国数学家在国际上的影响越来越大时,当中国从数学大国逐步走向数学强国时,当数学科学在更多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时,让我们永远铭记以华罗庚为首的老一辈数学家为中国数学发展所作出的开创性与奠基性贡献,坚定继承和大力弘扬他的科学与爱国精神,为人类数学与科学的进步,为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而不懈奋斗!
(本文为作者在纪念华罗庚先生百年诞辰大会上的讲话,编辑略有删节,标题为编者所加)
- 摘要
为纪念国际著名数学家、我国计算数学和科学计算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冯康院士诞辰九十周年,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数学院)于2010年9月9日至13日召开了“计算数学与科学计算”和“科学计算的方法和理论”等系列学术会议。数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跃飞研究员,丁夏畦、石钟慈、林群、崔俊芝、严加安院士,部分所领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学部雷天刚处长及冯康先生的亲属出席了会议开幕式。18位历届冯康奖获得者及海内外计算数学界3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计算数学所所长陈志明研究员主持了9月9日下午的纪念会。王跃飞书记宣读了郭雷院长的讲话,讲话中高度评价了冯康院士的科学精神、开创精神和奉献精神,并指出冯先生的传奇事迹和奋斗精神是数学院的宝贵财富,将激励数学院人努力奋进取得更大的进步。冯端院士深情回忆了其胞兄历尽坎坷而成就卓著的一生。来自国内不同单位的9位老专家也相继发表了激情洋溢的讲话,缅怀冯康先生为中国计算数学与科学计算事业所做的巨大贡献。
在当日晚上聚会时数学院院长郭雷院士也作了讲话。他指出参加此次会议的各位院士、教授、学者可以说代表了国内外华人计算数学界最优势的力量、最顶尖的群体。我们有理由相信冯康先生在中国大地上开创的科学计算事业,与他的传奇和动人故事、他的奋斗与奉献精神、他的科学思想与治学理念一起,将成为我们的宝贵财富、永久传承下去,不断激励后继者不懈努力、勇攀高峰、创造新的辉煌!
舒其望、侯一钊、鄂维南等18位冯康奖获得者、林群、崔俊芝等18位在国内计算数学和科学计算领域工作多年且卓有成就的专家教授应邀分别在两个会议上作了非常精彩的学术报告。组委会主席石钟慈院士在两个会议结束时都做了精辟的总结。他认为冯康奖获得者的报告既有深度,又有广度,这是一个很高水平的报告会。‘18罗汉’聚一堂是非常难得的机会,这为年轻人提供了很好的课堂,老一辈也感到很欣慰。而且,两个会议的报告人年龄互补,报告内容也互补。前一会议突出了国际前沿课题,后一会议的报告则更有中国特色,特别是冯康先生首创的有限元和辛算法在理论和应用上都有新发展,这是重大成就。这里有我们的另一批精英。
此次系列会议由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和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得到数学院和数学研究所的大力支持。
zmchen@lsec.cc.ac.cn
- 摘要
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复旦大学和北京大学的部分专家, 在国家973项目“高性能科学计算研究”(今年将要结题)的基础上,征询了众多专家的意见,经过9个多月的反复讨论,于2010年3月22日向科技部提交了一个新的973项目的申请书. 新的项目名称为: “适应于千万亿次科学计算的新型计算模式”。2010年10月12日接获科技部通知, 此项目立项已经批准。
该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研究大规模线性方程组和特征值问题的可扩展并行算法,重点突破大波数离散波动问题的可扩展算法、数千个原子的电子结构有限元计算。(2)研究应用软件实现方法和程序性能优化方法,重点突破适应于数千至数万处理器核的软件体系结构、高效数据结构、数据通信算法、负载平衡方法。(3)研制支撑千万亿次科学计算的应用软件框架和软件平台,建立高效能科学计算的新型计算模式。(4)基于框架和平台,开展千万亿次科学计算典型示范应用:研究气候系统模式的高性能算法,重点提高海冰/海洋模式性能,为我国定量研究全球变化和开展中、短期气候预测提供有效的科学手段;研制支持多物理耦合的粒子输运软件,为武器物理和核反应堆研究等重大应用提供高精度数值模拟工具。
项目设置五个课题:(1)可扩展基础并行算法,(2)自适应结构网格并行应用软件框架,(3)自适应非结构网格并行软件平台和特征值计算,(4)气候系统模式的高性能算法与应用,(5)支持多物理耦合的粒子输运算法与软件。项目成员包括30名研究骨干。
- 摘要
为了进一步加强世界各国数学家的合作,作为国际数学界学术合作的重要平台之一的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BICMR),欢迎世界各地数学家来做学术访问。
1.访问类别
来访分“短期访问”和“专题访问”。短期访问的时间一般为1周至3周,专题访问的时间一般为一个月至六个月或一年。
2.资助对象
“短期访问”和“专题访问”对全世界数学家开放;“专题访问”将特别对获得博士学位不久的青年数学家优先考虑。中心鼓励数学各个领域的交叉合作,鼓励中国中西部高校数学教师来访。中心鼓励若干年轻数学家合作开展某一专题的研究。
3.资助形式
对短期访问的学者,中心提供住宿,按天发放生活津贴。对专题访问的学者,中心提供住宿,按月发放生活津贴,并酌情给予旅费补助。中心向所有来访者提供办公室和台式PC机及免费国
际联网。
4.资助要求
专题访问学者在访问结束后一个月内应向中心提供一份简要的工作总结报告。受中心资助的所有学者,在资助期内取得的学术成果正式发表时,应对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的资助致意。
5.申请方式
1)申请者向中心提交的材料应包括个人简历、研究领域、近期发表文章目录和来访时段。
2)专题访问者还必须提交其专题研究的计划,包括该专题的背景、进展和预期成果。
3)如果是申请专题组,每一专题组只须提交一份申请。
4)中心鼓励各国年轻数学家和北大教授合作,进行专题研究。
5)专题访问申请须提前半年提交,短期访问申请须提前两个月提交。
6. 申请材料和总结报告可用电子邮件发送给中心 bicmr@math.pku.edu.cn
7. 所有来访申请将经过中心学术委员会审批。
- 摘要
为了鼓励外国优秀青年学者到中国内地开展基础研究工作,促进中外学者之间的研究合作和学术交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2009年设立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外国青年学者研究基金(试行)。截止到目前为止,已经资助120位外国青年学者来华开展研究工 作,其中2010年度共资助80位学者来华,资助经费达1510万元。
10月9日,自然科学基金委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外国青年学者研究基金2011年度申请指南。
hujun
- 摘要
主 题: 2010年度北京计算数学学术交流会会议纪要
2010年度北京计算数学学术交流会暨北京计算数学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第二次理事会议于2010年7月28日-7月30日在湖南省张家界市召开。2010年度北京计算数学学术交流会由北京计算数学学会主办,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科学与工程计算系承办。会议与会代表20多人,大会报告6个。 学术交流会对奇异摄动问题量身定制的有限点法、二维辐射流体力学中的分区和滑移计算方法、周期阵列的透明边界条件、二维气体动力学黎曼问题及其GRP格式、单元泛函极小化格式及其非重叠型区域分解算法、非标准有限元方法的后验误差分析和自适应方法以及计算数学其他前沿研究课题的进展与最新成果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讨。
学术交流会分别由学会理事长汤华中教授(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学会副理事长刘兴平研究员(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学会副理事长黄忠亿教授(清华大学数学系)主持。交流会结束后,随即召开了北京计算数学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第二次理事会议。汤华中教授在理事会议上介绍了学术交流会的基本情况,并将2010年上半年学会开展的工作向理事会作了汇报。理事会还就学会今后的工作进行了广泛讨论和基本部署,并对如何加强学会的建设进行了热烈而卓有成效的讨论。 理事们一致认为,今后学会的工作重点之一是加强宣传,以进一步提高学会的知名度和影响。
在与会代表和理事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学术交流会与理事会议的所有议程得到圆满完成并取得成功。这是与北京市科协和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大力资助分不开的,在此一并表示谢意。
北京计算数学学会秘书长:胡俊
2010-8-9
赵志勇
- 摘要
2010年9月11日上午,天津市数学会计算数学分会常务理事会议在南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召开。
会议讨论了如下内容:
一、新一届理事会改选:
全国计算数学理事会将于2010年12月进行换届选举,2010年7月召开的全国计算数学常务理事会上,讨论了换届工作,给天津分配了3名新一届理事会成员。这次天津市计算数学会常务理事会议的一个主要议题就是关于新一届天津市计算数学会成员的组成及以后要开展的活动。经过民主讨论,酝酿了新一届理事会的成员组成,并推荐其中3位报全国计算数学理事会下一届候选人。
二、全国计算数学会常务理事和理事选举:
推荐杨庆之教授为全国计算数学会常务理事,推荐张书华教授、韩桂军研究员为全国计算数学会理事。
三、组织计算数学分会活动:
计划由各常务理事单位轮流举办学术会议,每年一次,新一届理事会计划在12月底或明年1月举办一次学术活动, 同时确认新一届理事会成员。
四、增加理事人选:
上一届常务理事和理事成员不变,同时增加南开大学段火元教授,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李威副研究员,天津财经大学金明爱教授和高虎明教授,河北工业大学周俊明教授、金大永教授和焦艳东博士等七位理事。
会议还讨论了联合培养硕士、开展和应用部门的合作交流、扩大学会影响力等其他内容。
参加会议的有(按姓名拼音):杨庆之教授、张书华教授、韩桂军研究员、谢伟松副教授、刘新为教授、许贵桥教授、张敬国高工、朱少红教授和赵志勇副教授。其他常务理事由于外出访问等原因未能到会。
Ruo Li
- 摘要
各位,
今天发的消息中,
雅虎研究员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2千万亿位
的内容明显地有违常识,其中提到使用1000台电脑算了23天,相当于使用一台电 脑算了500年。我们假设该计算达到完美的线性加速比,事实上的时间应该是相当 于 1000x23/365=63年,而不会是500年。
Chai Zhao
- 摘要
主 题: SCIENCE CHINA Mathematics, Vol.53, No.10/ 2010.10
Extremal eigenvalues of measure differential equations with fixed variation
MeiRong Zhang
DOI 10.1007/s11425-010-4081-9
Online since September 17, 2010
Sci. China Math., 10 (2010), pp. 2573 - 2588
Study on the generator f of the operators I n and I t
HanLin Chen
DOI 10.1007/s11425-010-4065-9
Online since September 17, 2010
Sci. China Math., 10 (2010), pp. 2589 - 2603
A common property of R(E, F) and B( n , m ) and a new method for seeking a path
to connect two operators
ZhaoFeng Ma & JiPu Ma
DOI 10.1007/s11425-010-4051-2
Online since October 07, 2010
Sci. China Math., 10 (2010), pp. 2605 - 2620
Some equalities and inequalities of g-continuous frames
XiangChun Xiao & XiaoMing Zeng
DOI 10.1007/s11425-010-4054-z
Online since September 17, 2010
Sci. China Math., 10 (2010), pp. 2621 - 2632
Compactness of the commutators of parabolic singular integrals
YanPing Chen & Yong Ding
DOI 10.1007/s11425-010-4004-9
Online since July 08, 2010
Sci. China Math., 10 (2010), pp. 2633 - 2648
The high order Schwarz-Pick lemma on complex Hilbert balls
ShaoYu Dai, HuaiHui Chen & YiFei Pan
DOI 10.1007/s11425-010-3119-3
Online since April 27, 2010
Sci. China Math., 10 (2010), pp. 2649 - 2656
A note on uniqueness problem for meromorphic mappings with 2N + 3 hyperplanes
ZhiHua Chen & QiMing Yan
DOI 10.1007/s11425-010-3137-1
Online since June 12, 2010
Sci. China Math., 10 (2010), pp. 2657 - 2663
On exactness and unbiasedness of confidence bands for a continuous distribution function
XiaoBo Ding, XingZhong Xu & Shuran Zhao
DOI 10.1007/s11425-010-4034-3
Online since July 10, 2010
Sci. China Math., 10 (2010), pp. 2665 - 2678
A priori error analysis of a discontinuous Galerkin approximation for a kind of
compressible miscible displacement problems
JiMing Yang & YanPing Chen
DOI 10.1007/s11425-010-3128-2
Online since June 12, 2010
Sci. China Math., 10 (2010), pp. 2679 - 2696
Approximation algorithms for indefinite complex quadratic maximization problems
Yongwei Huang & Shuzhong Zhang
DOI 10.1007/s11425-010-3087-7
Online since May 07, 2010
Sci. China Math., 10 (2010), pp. 2697 - 2708
The inverse maximum dynamic flow problem
Mehri Bagherian
DOI 10.1007/s11425-010-3129-1
Online since June 12, 2010
Sci. China Math., 10 (2010), pp. 2709 - 2717
Brake subharmonic solutions of first order Hamiltonian systems
Chong Li & ChunGen Liu
DOI 10.1007/s11425-010-4105-5
Online since October 07, 2010
Sci. China Math., 10 (2010), pp. 2719 - 2732
Asymptotic profile of solutions to the two-dimensional dissipative quasi-geostrophic equation
BoQing Dong & QingQing Liu
DOI 10.1007/s11425-010-4098-0
Online since October 07, 2010
Sci. China Math., 10 (2010), pp. 2733 - 2748
Weighted area-minimizing submanifolds with soap-film-like singularities assembled
from special Lagrangian pieces
Doan The Hieu
DOI 10.1007/s11425-010-4079-3
Online since August 24, 2010
Sci. China Math., 10 (2010), pp. 2749 - 2754
On a conjecture of Chowla and Walum
XiaoDong Cao, Yoshio Tanigawa & WenGuang Zhai
DOI 10.1007/s11425-010-4013-8
Online since July 08, 2010
Sci. China Math., 10 (2010), pp. 2755 - 2771
Diagnostic checking for conditional heteroscedasticity models
JianHong Wu & LiXing Zhu
DOI 10.1007/s11425-010-3152-2
Online since June 16, 2010
Sci. China Math., 10 (2010), pp. 2773 - 2790
k-fold coloring of planar graphs
GuanFeng Ren & YueHua Bu
DOI 10.1007/s11425-010-3083-y
Online since May 07, 2010
Sci. China Math., 10 (2010), pp. 2791 - 2800
The existence spectrum for overlarge sets of pure directed triple systems
YuanYuan Liu & QingDe Kang
DOI 10.1007/s11425-010-4071-y
Online since September 02, 2010
Sci. China Math., 10 (2010), pp. 2801 - 2810
AAMM
- 摘要
Subject: Adv. Applied Math. Mech. (AAMM) Vol. 2 No. 5 (2010)
Advances in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 (AAMM)
Free downlable -- Volume 2, Number 5, 2010
http://www.global-sci.org/aamm/volumes/v2n5
Regular Articles:
Gabor Hazi and Gabor Toth
Lattice BGK Simulation of Multipolar Vortex Formation
Adv. Appl. Math. Mech., 2 (2010), pp. 533-544.
http://www.global-sci.org/aamm/volumes/v2n5/pdf/25-533.pdf
Qinjun Kang, Peter C. Lichtner and David R. Janecky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for Reacting Flows in Porous Media
Adv. Appl. Math. Mech., 2 (2010), pp. 545-563.
http://www.global-sci.org/aamm/volumes/v2n5/pdf/25-545.pdf
Xiaodong Niu, Hiroshi Yamaguchi, Yuhiro Iwamoto, Xinrong Zhang, Mingjun Li and Yuhiro Iwamoto
Study of Forced 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of Supercritical CO2 in a Horizontal Channel by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Adv. Appl. Math. Mech., 2 (2010), pp. 564-572.
http://www.global-sci.org/aamm/volumes/v2n5/pdf/25-564.pdf
Kun Qu, Chang Shu and Yong Tian Chew
Lattice Boltzmann and Finite Volume Simulation of Inviscid Compressible Flows with Curved Boundary
Adv. Appl. Math. Mech., 2 (2010), pp. 573-586.
http://www.global-sci.org/aamm/volumes/v2n5/pdf/25-573.pdf
Ridha Djebali, Habib Sammouda and Mohammed El Ganaoui
Some Advances in Applications of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for Complex Thermal Flows
Adv. Appl. Math. Mech., 2 (2010), pp. 587-608.
http://www.global-sci.org/aamm/volumes/v2n5/pdf/25-587.pdf
Kazuhiko Suga, Susumu Takenaka, Takahiko Ito and Masayuki Kaneda
Lattice Boltzmann Flow Simulation in a Combined Nanochannel
Adv. Appl. Math. Mech., 2 (2010), pp. 609-625.
http://www.global-sci.org/aamm/volumes/v2n5/pdf/25-609.pdf
Jaw-Yen Yang, Li-Hsin Hung and Yao-Tien Kuo
Semiclassical Axisymmetric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Adv. Appl. Math. Mech., 2 (2010), pp. 626-639.
http://www.global-sci.org/aamm/volumes/v2n5/pdf/25-626.pdf
Michael Junk and Zhaoxia Yang
Analysis and Invariant Properties of a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Adv. Appl. Math. Mech., 2 (2010), pp. 640-669.
http://www.global-sci.org/aamm/volumes/v2n5/pdf/25-640.pdf
Jianping Meng and Yonghao Zhang
Analytical Solution for the Lattice Boltzmann Model Beyond Naviers-Stokes
Adv. Appl. Math. Mech., 2 (2010), pp. 670-676.
http://www.global-sci.org/aamm/volumes/v2n5/pdf/25-670.pdf
Lin Zheng, Zhaoli Guo, Baochang Shi and Chuguang Zheng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for Thermocapillary Flows
Adv. Appl. Math. Mech., 2 (2010), pp. 677-684.
http://www.global-sci.org/aamm/volumes/v2n5/pdf/25-677.pdf
Ariel Narvaez Salazar and Jens Harting
Evaluation of Pressure Boundary Conditions for Permeability Calculations Using the Lattice-Boltzmann Method
Adv. Appl. Math. Mech., 2 (2010), pp. 685-700.
http://www.global-sci.org/aamm/volumes/v2n5/pdf/25-685.pdf
------------------------------
End of CAM Digest
本期到此结束
Authorization Required
This server could not verify that you are authorized to access the document requested. Either you supplied the wrong credentials (e.g., bad password), or your browser doesn't understand how to supply the credentials requi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