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联合会(ICIAM)于2006年9月18日发布了ICIAM五个奖项的获奖者名单
(详见http://www.iciam.org/prizes2007.html):
ICIAM先驱奖(ICIAM Pioneer Prize):
由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资助设立,奖励将应用数学和科学计算技术引入工业和科学新领域的先驱性工作。
获奖者: Ingrid Daubechies (Princeton University, USA) and Heinz Engl (Johannes Kepler Universitat Linz, Austria and Austrian Academy of Sciences)
ICIAM柯拉兹奖(ICIAM Collatz Prize):
以德国已故的著名数学家柯拉兹(Collatz)命名,由德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资助设立,对国际公认的在工业与应用数学中做出杰出工作的42岁以下的年轻科学家进行奖励。
获奖者: Felix Otto (Universitat Bonn, Germany)
ICIAM拉格朗日奖(ICIAM Lagrange Prize):
以18世纪后半世纪和19世纪初的伟大数学家拉格朗日(Lagrange)命名,他对数学的发展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数学中的许多公式和定理都以他的名字命名。这个奖由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共同资助设立,对国际公认的一生为工业与应用数学做出杰出贡献的数学家进行奖励。
获奖者:Joseph Keller (Stanford University, USA)
ICIAM麦克斯韦奖(ICIAM Maxwell Prize):
以生于19世纪的伟大的物理学家及数学家麦克斯韦(Maxwell)命名,他以建立了光的电磁理论而闻名于世。这个奖由英国应用数学学会和麦克斯韦基金会资助设立,奖励国际公认的在应用数学方面做出的重大的原则性的工作。
获奖者: Peter Deuflhard(ZIB Berlin,Germany)
ICIAM苏步青奖(ICIAM Su Buchin Prize):
以中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命名,由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CSIAM) 提出设立,旨在奖励在数学对经济腾飞和人类发展的应用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
获奖者: Gilbert Strang (MIT,USA)
At the 2007 Congress in Zürich five ICIAM prizes will be awarded:
the Pioneer Prize: awarded to --- joint winners:
Ingrid Daubechies (Princeton University, USA) and Heinz Engl (Johannes Kepler Universit?t Linz, Austria and Austrian Academy of Sciences)
... established for pioneering work introducing applied mathematical methods and scientific computing techniques to an industrial problem area or a new scientific field of applications. The prize commemorates the spirit
and impact of the American pioneers.
It was created on the initiative of SIAM, and was first awarded in 1999. The Pioneer Prize is presently funded by SIAM.
the Collatz Prize: awarded to Felix Otto (Universit?t Bonn, Germany)
... established to provide international recognition to individual scientists under 42 years of age for outstanding work on industri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It was created on the initiative of GAMM, and first awarded in 1999.
The Collatz Prize is presently funded by GAMM.
the Lagrange Prize: awarded to Joseph Keller (Stanford University, USA)
... established to provide international recognition to individual mathematicians who have made an exceptional contribution to applied mathematics throughout their careers.
It was created on the initiative of SMAI, and first awarded in 1999. The Lagrange Prize is presently funded by SMAI, SEMA and SIMAI.
the Maxwell Prize: awarded to Peter Deuflhard (ZIB Berlin, Germany)
... established to provide international recognition to a mathematician who has demonstrated originality in applied mathematics.
It was created on the initiative of the IMA (with the support of the J.C. Maxwell Society), and first awarded in 1999. The Maxwell Prize is presently funded
by IMA.
the Su Buchin Prize: awarded to Gilbert Strang (MIT, USA)
... established to provide international recognition of an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by an individual in the application of Mathematics to emerging economies and human development, in particular at the economic and cultural level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t was created on the initiative of the CSIAM, and will be award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2007. The Su Buchin Prize is presently funded by CSIAM.
- 摘要
苏步青奖获奖者Gilbert Strang教授的介绍:
Gilbert Strang教授在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许多领域(包括有限元方法、线性代数与矩阵理论、小波分析、信号和图像处理、测量与远程通信技术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Gilbert Strang教授对推动发展中国家的数学研究与教育有着卓越的贡献,对人类在数学领域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Gilbert Strang教授曾8次访问中国,在华期间他拿出大量时间与中国的学生、研究人员、教师讨论数学,分享教学经验。Gilbert Strang教授的著作《有限元方法分析》(with George Fix, Prentice-Hall)自其出版以来在中国一直很受欢迎,现在仍很有影响。Gilbert Strang教授还到过许多其它的发展中国家,如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5次)、巴西、墨西哥(4次)、突尼斯、南非、埃及、印度、韩国、塞浦路斯等。作为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的主席Gilbert Strang教授从1999到2000年期间致力于扩大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在亚洲的会员,帮助计划、安排和组织 数学家访问越南和非洲。Gilbert Strang教授还对美国科学院关于非洲数学进展的报告有着重要的贡献。 通过MIT的网上开放课程,全世界任何地方的任何用户都可以免费的获得Gilbert Strang教授的教育资料。通过这样的方式,Gilbert Strang教授将其促进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那些无法到达的地区的数学及数学教育的发展的梦想成为现实。 Gilbert Strang教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来制作、改善、提高他的关于线性代数的网络课程,使其能更好的服务于他的听众。
总之 ,Gilbert Strang教授已经成为了发展中国家最认可的数学家之一。 他在数学上的重大贡献以及他对提高大众对数学力量及潜力的认识的努力已使许多学生、教师和数学家获益,对人类的发展的作出了杰出贡献。
Gilbert Strang教授被授予苏步青奖。
- 摘要
《科学时报》记者从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CSIAM)了解到,像国际数学联盟(简称IMU)每隔四年组织一次国际数学家大会一样,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联合会(ICIAM)也每四年组织一次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大会(ICIAM),这是工业与应用数学界的盛会。
在2003年7月于澳大利亚悉尼召开的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联合会理事会年会上,通过了由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CSIAM)提出的设立ICIAM苏步青奖的建议,ICIAM苏步青奖是以我国数学家命名的第一个国际性数学大奖,旨在奖励在数学领域对经济腾飞和人类发展的应用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每四年颁发一次。首届ICIAM苏步青奖将于2007年在瑞士苏黎士举行的第6届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大会开幕式上颁发。
苏步青先生从事科研和教学70余载,是蜚声海内外的卓越数学家和教育家。他创立了国际公认的中国微分几何学派,是中国现代数学的一位主要奠基者,70多岁高龄还结合解决船体数学放样的实际课题,开展了计算几何在航空、造船、汽车制造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可以说,在我国的数学史上,苏步青开创了一个时代,并且代表了一个时代。
为了给ICIAM苏步青奖的申报在国内创造良好的氛围和坚实的基础,进一步推动我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发展,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于2003年11月决定设立CSIAM苏步青应用数学奖,首届CSIAM苏步青应用数学奖于2006年8月14日颁发,获奖者为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周毓麟院士(特别奖)、山东大学彭实戈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石钟慈院士。
ICIAM苏步青奖及CSIAM苏步青应用数学奖的设立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及企业界的支持,高等教育出版社对ICIAM苏步青数学奖及CSIAM苏步青应用数学奖提供了独家赞助。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联合会执行委员、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理事长李大潜教授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ICIAM苏步青奖旨在奖励在数学领域对经济腾飞和人类发展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应用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第一次获奖的人是什么国家的并不特别重要,重要的是要强调质量,应该被大家公认,不能勉强、滥竽充数,这样才能树立起这个奖的威信,才能使它具有比较高的国际知名度,以后评起来也会比较顺利。”作为ICIAM苏步青奖评奖委员会主席,李大潜明确表示,中国本身就是一个正在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有很大的潜力。
“此次虽然不是中国数学家获奖,将来一定会有!”
在ICIAM苏步青奖首次颁发的时候,大家自然会关心中国在工业与应用数学领域的发展水平。对此李大潜表示,就数学学科来说,中国数学研究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已有了明显的进步和飞跃,优秀的年轻数学家迅速成长,对外交流日趋活跃,在国际数学界的地位和影响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最近我国应用数学界正在大力提倡和推动以问题(而不是以文献)驱动的应用数学研究,希望更好地促进数学学科的快速、健康与协调的发展;推动数学与工业更好结合,这里的工业泛指一切先进的现代产业,包括第一、第二及第三产业,包括高新科技、金融、保险等等方面,也包括其他一些科技领域如环境、能源、信息、生命、材料、管理等等。
李大潜认为,我国的应用数学与发达国家应用数学相比还有差距,在新一轮的应用需求面前还处于准备不足的被动状态,但从全球的角度看,我们目前和国际上其他国家大体上还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现在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而且稍纵即逝的战略机遇期。如果能抓住这一跻身国际应用数学最前沿并大显身手的好机会,我国的应用数学应该能有一个别开生面的大发展,并为以后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计算数学通讯
- 摘要
【新闻网讯 杨文国】6月30日下午2点,著名科学家、数学家石钟慈院士在中关村园区教学楼S204教室做了题为《中国计算数学五十年》的报告,这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数学系更名成立数学科学学院后组织的又一讲院士讲座。此讲请到的报告人石钟慈院士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攀登项目“大规模科学与工程计算”首席科学家,他在有限元方法以及应用方面贡献卓著,对协调元与非协调元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取得既有深刻理论意义,又对工程计算具有指导意义的前沿成果。
为了完整地介绍中国计算数学的概况,石院士从中国数学的分类情况、计算数学的发展历史开始讲起。上世纪80年代计算数学是中国数学的五个二级学科之一,到上世纪90年代,计算数学在本科专业设置中划分到信息与计算中;在应用数学与计算数学的关系上,石院士指出:应用数学主要是模型,计算数学主要是算法,没有好的模型就没有好的算法,一个模型可以对应多个算法。计算数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55年周恩来总理领导制定10年科技规划,在当时发展的几个新技术之中,计算技术就包含了计算机、程序设计和计算数学;自此,计算数学在中国就开始发展起来。1956年成立了计算机技术研究所筹备处,时任主任的华罗庚先生就在数学所开展计算方法的讨论班;同时清华、北大等高校也在组织计算数学的讨论班活动;并且石钟慈、曾肯成、刘慎权、吴文达等老一辈数学家分别到苏联留学,学习计算数学。1958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所成立,华罗庚教授做出重大决定,推荐冯康到计算所工作,同年,与苏联合作在计算所制造出了104机。此时,北大、吉大、复旦、南大等高校相继成立计算数学专业。接着石院士介绍了计算数学方面的学术活动和组织机构以及计算数学刊物和计算数学丛书等方面的情况。随后他又说到计算数学领域的冯康、周琉麟、石钟慈、林群等四位院士和重大科研项目,包括现代数学研究中的计算数学,攀登一期、二期的大规模科学与工程计算的方法和理论,973项目一期、二期大规模科学计算研究和高性能计算研究等。在谈到计算数学获奖情况时,石院士罗列了从1982年到2006年从事计算数学研究的工作者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何梁何利奖、华罗庚奖、陈嘉庚奖、冯康科学计算奖和NSFC杰出青年奖等奖项的获得情况。最后他还简单介绍了计算数学的国际合作情况和相关的973项目情况。
报告结束后,教室内掌声四起。正如研究生院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唐国平教授所说,石院士既是五十年来计算数学中重要事件的参与者,又是中国计算数学这五十年发展历史的见证人,对这段历史讲的非常精彩。有近百人参加了这次院士讲座,大家纷纷表示,聆听了石钟慈院士的报告,了解了中国计算数学的发展概况。
计算数学通讯
- 摘要
由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承办的“第六届东亚偏微分方程国际学术会议”(The Sixth East Asia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Conference)于2006年5月15日至5月19日于武汉大学珞珈山庄成功召开。来自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智利、中国香港和台湾以及内地的约150名知名专家、学者和青年学生们聚会珞珈山庄进行了为期五天的交流。 “东亚偏微分方程国际学术会议”是由日本、韩国、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数学家于1999年发起的一个旨在加强亚洲地区数学家在偏微分方程研究方面的联系和交流,促进亚洲数学的发展的系列国际学术会议。此前的五届会议于2000年开始,每年举行一次,分别在日本京都大学、台湾大学、韩国汉城大学、越南河内大学、日本大阪大学召开。2005年1月,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院长陈化教授应邀参加了在日本大阪大学举办的“第五届东亚偏微分方程国际学术会议”并作大会特邀报告,在这次会议上,陈化教授建议2006年在中国武汉大学组织召开“第六届东亚偏微分方程国际学术会议”,得到会议组委会的同意。经过一年的精心筹备,“第六届东亚偏微分方程国际学术会议”于2006年5月15日至19日在武汉大学顺利召开。
此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探讨偏微分方程和微分几何等方面的理论和应用问题,交流偏微分方程和几何分析等学科领域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探索数学与其他应用学科交叉的可能性和发展前景。
2006年5月14日,在珞珈山庄进行了中外与会者的现场注册,5月15日上午8:30,会议开幕式在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院长陈化教授的主持下开始,武汉大学主管外事的副校长黄进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结束后立即进入会议报告日程。会议日程安排为上午进行大会特邀报告,下午则分成两个会场同时进行,共安排了个38位专家的50分钟学术报告和6位青年学者的30分钟学术报告,会议于5月19日圆满结束。
回顾本次会议,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一、层次较高,影响较大
此次会议的组委会由国内外知名的偏微分方程方面的专家组成。同时在与会代表中,也有许多国际著名数学家,例如,美国Princeton大学教授田刚院士、美国Minnesota大学讲座教授倪维明教授、日本大阪大学Suzuki教授以及来自香港的辛周平教授和杨彤教授等都是在偏微分方程或几何分析领域方面杰出的专家, 他们均在此次大会上作特邀报告。
本次会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教育部、科技部以及武汉大学的大力支持,以上组织机构包括了国内从政府到科技各主要有关部门。
会议期间,新闻界和相关媒体给予了较大的关注。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等新闻媒体都对会议进行了报道。
二、规模大,人数多
出席会议的境外专家达30多人, 他们来自于十个国家或地区,分别为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智利、中国香港和台湾。这些境外专家大都来自于世界各地的著名学府, 如Princeton Univ., Minnesota Univ., Australian National U., Chinese U. HK,日本东京大学,大阪大学,台湾大学等。国内专家有70多人,分别来自于中科院,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 复旦大学, 武汉大学,南京大学, 北师大, 华东师大, 西北大学,首都师大,华中师大等国内著名高等学府。
三、交流充分,气氛热烈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偏微分方程以及相关学科,如几何分析等。它们都是数学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背景的主流方向,在很多研究方面它们相互交叉影响,是当前国际数学界最热门的研究领域。本次会议为国内外专家尤其是东亚各国的数学家提供了一个了解专业动态、交流先进成果、建立友谊和联系的重要论坛。会议的议题涉及线性或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生物数学中的偏微分方程、微局部分析和渐近分析、几何分析多方面。
大会的学术报告不仅具有深刻的学术意义,而且为那些刚走进专业领域的研究生们提供了一次与世界级专家、学者交流和学习的好机会。这对于武汉大学以及各地的数学专业研究生们的教育和人才培养是十分有意义的。
四、大力协同,组织出色
此次会议从2005年5月开始筹备,2005年11月进入全面准备阶段。会议工作量十分巨大,单与国内外与会者联系交流信息的信函、传真和电子邮件就有上千封。参与大会筹备的武汉大学偏微分方程课题组的老师们以及其他工作人员加班加点,任劳任怨,圆满地完成了会议的各项工作。
在本届大会的筹备以及召开过程中,国家高校数学研究中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学部、武汉大学校方以及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等各相关部门作为大会的支持单位对本次会议给予了具体的指导和有力的支持。
武汉大学在“偏微分方程”以及“几何分析”方面有一批年轻活跃的研究队伍,我们的科研工作(包括国际合作项目)近几年已经取得了一些国际前沿的研究成果,并形成了自己的影响。近年来,我们看到这一研究领域又有了许多新的发展,我们急需加强这方面的国际交流,以便及时掌握国际上这方面的发展动态。因而,开展“偏微分方程”等方面的研究既有利于发挥我校优势,又可以加速我校数学学科建设,同时对于提高武汉大学在国际上的声誉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通过此次会议的成功召开,以上目标已圆满完成。
“第六届东亚偏微分方程”国际学术会议无疑是一次成功的大会,国内外数学专家们对本次会议的重视、大会出色的组织、武汉大学优美的环境都给来自世界各地的与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召开这次国际学术会议进一步扩大了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在东亚乃至国际上的影响。
计算数学通讯
- 摘要
偏微分方程及其数值分析国际学术会议
(第一次通知)
主办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为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特举办偏微分方程及其数值分析国际学术会议。会议定于2006年12月27日~2007年1月3日在华南师范大学和海南召开,由华南师范大学主办。真诚欢迎各位专家光临。本次会议第一阶段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第二阶段在海南岛举行。会议后去三亚、五指山、兴隆观光考察。
主办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资助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会议地点:华南师范大学,海南
报到时间:2006年12月27日全天在华南师范大学内“华师粤海酒店”报到。
会议进程:12月28日上午8:30举行开幕式,12月28日上午10:00开始学术报告。
12月30日下午出发--三亚。经三亚——五指山——兴隆,元月3日由海口散会。
会议主席、副主席:
郭柏灵(Guo Boling) (主席)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
辛周平(Xin, Zhouping)(副主席)(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
组织委员会:
郭柏灵(Guo,Boling)(主席)(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
沈文淮(Shen, Wenhuai)(华南师范大学)
丁时进(Ding,Shijin)(华南师范大学)
姚正安(Yao, Zhengan)(中山大学)
会务组:
王永梅:shxb@scnu.edu.cn, 电话:020-85216658
杨 舟:math_scnu@sina.com 电话:13570545636
林俊宇:math_scnu@yahoo.com.cn 电话:13570989612
丁时进:dingsj@scnu.edu.cn 电话:13380083872
李建国:13380089893
邮寄: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王永梅 女士,邮编:510631
传真:020-85216656
偏微分方程及其数值分析国际会议组委会
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2006年6月28日
wyusun@public1.ptt.js.cn
- 摘要
2006年江苏省计算数学学术报告会
徐州市中国矿业大学
9月23日-24日
http://mcs.njnu.edu.cn
为了进一步加强江苏省计算数学工作者之间的的交流与合作,给信息与计算数学领域的教师﹑研究生和研究人员提供一个了解学科前沿发展动态﹑互相交流最新研究成果的机会,推动江苏省计算数学事业的发展,定于2006年9月23日—24日在江苏省徐州市召开“2006年江苏省计算数学学术报告会”。本次会议由中国矿业大学理学院主办,江苏省数学会计算数学分会和南京师范大学协办。
会议将邀请江苏省计算数学领域的知名专家教授和优秀中青年学者作专题学术报告,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工作在计算数学前沿的教师将作十多个前沿动态的邀请报告.也欢迎友邻省市的计算数学同行光临会议。
会议时间与地点:
会议定于9月23日-24日在徐州市中国矿业大学举行,会期2天. 中国矿业大学文昌校区外宾招待所2号楼。
报到时间:9月22日下午。
联系电话:0516-83591530,0516-83591586
联系人:徐州中国矿业大学理学院宋晓秋教授,Email: songxiaoqiu@cumt.edu.cn
会议网站: http://mcs.njnu.edu.cn
- 摘要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的历史可追溯至1907年建立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的数学专业。建国以后,福建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协和大学、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福建省研究院、福建学院等单位经过调整合并成立福建师范学院,保留发展了数学系。1972年改名为福建师范大学数学系,1996年在数学系的基础上成立计算机科学系,统称为福建师范大学数学系、计算机科学系,2002年12月成立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学院现有基础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数学学科教学(教育硕士)四个硕士点,其中基础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为我国第二批硕士学位授权点, 已有18个研究方向招收硕士研究生;同时,设有数学、计算机科学、应用数学等3个研究所和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4个本科专业以及计算机基础、网络、数学、软件、硬件、会计电算化等实验室。还主办面向全国的《福建中学数学》杂志。
近年来,学院狠抓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师资力量明显增强、学术梯队结构合理、理论研究成果显著。现有专任教师95人,其中教授13人,特聘教授3人,副教授、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等计37人,具有博士学位17人,在读博士生12人,有7人入选国家级、省级“百千万人才工程”,至今有13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建设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航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交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9项、三等奖多项等,1998年以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教育部基金项目1项以及50多项省级、厅级基金项目;先后出版著作10多部,在国际权威刊物和国家一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被SCI引用的有90余篇。
学院的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并取得明显的成效。现有在校本科生1500余人,硕士生90多人。至今学院所培养的毕业生都深受社会欢迎,就业率达到100%。他们当中有的考取国内外重点大学的硕士生、博士生继续深造,有的成为本省中等教育的骨干,有的成为地方的党政领导干部,有的成为各级工商、金融、税务、保险、公司等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干部或计算机软件研发的人才。
福建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不仅拥有老一代许多知名学者,而且还有一批锐意进取的中青年科研、教学骨干,还十分重视与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的学术交流。这里有众多名师的指导,有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有和谐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
学院正以它崭新的面貌迎来新世纪、新师大、新机遇的蓬勃发展。竭诚欢迎海内外学子加入到我们共同追求治学与成才的理想殿堂。
网址: http://math.fjnu.edu.cn
shu@dam.brown.edu
- 摘要
Journal of Scientific Computing
http://www.springeronline.com/journal/10915
Volume 28, Numbers 2-3, September 2006
Special issue in honor of Professor David Gottlieb on the occasion of his 60th birthday
Introduction
Saul Abarbanel, pp.121-123.
Non-Linear PML Equations for Time Dependent Electromagnetics in Three Dimensions
S. Abarbanel, D. Gottlieb and J. S. Hesthaven, pp.125-137.
A Mathematical Approach in the Design of Arterial Bypass Using Unsteady Stokes Equations
Valery Agoshkov, Alfio Quarteroni and Gianluigi Rozza,
pp.139-165.
One-sided Post-processing for the Discontinuous Galerkin Method Using ENO
Type Stencil Choosingand the Local Edge Detection Method
Rick Archibald, Anne Gelb, Sigal Gottlieb and Jennifer Ryan,
pp.167-190.
Homogenization of Periodically Varying Coefficients in Electromagnetic Materials
H.T. Banks, V.A. Bokil, D. Cioranescu, N.L. Gibson, G. Griso and B. Miara,
pp.191-221.
Enhanced Coercivity for Pure Advection and Advection diffusion Problems
Claudio Canuto, pp.223-244.
Prediction from Partial Data, Renormalization, and Averaging
Alexandre J. Chorin, Ole H. Hald and Raz Kupferman, pp.245-261.
A Boundary Integral Equation Method for Photonic Crystal Fibers
Min Hyung Cho, Wei Cai and Tsing-Hua Her, pp.263-278.
Adaptive Edge Detectors for Piecewise Smooth Data Based on the minmod Limiter
A. Gelb and E. Tadmor, pp.279-306.
Recovering High-Order Accuracy in WENO Computations of Steady-State Hyperbolic System
Sigal Gottlieb, David Gottlieb and Chi-Wang Shu, pp.307-318.
The Shifted Box Scheme for Scalar Transport Problems
Bertil Gustafsson and Yaser Khalighi, pp.319-335.
Pade-Legendre Interpolants for Gibbs Reconstruction
J.S. Hesthaven, S.M. Kaber and L. Lurati, pp.337-359.
On Parabolic Boundary Layers for Convection朌iffusion
Equations in a Channel: Analysis and Numerical Applications
Chang-Yeol Jung and Roger Temam, pp.361-410.
Denoising by BV-duality
Stefan Kindermann, Stanley Osher and Jinjun Xu, pp.411-444.
Gibbs Phenomena
Peter D. Lax, pp.445-449.
L-infinity-Stable Approximation of a Solution to Div(Y) = f for f in L2 in Two Dimensions
Yvon Maday, pp.451-458.
Turbulence Effects on Kinetic Equations
Steven A. Orszag, Hudong Chen, Sauro Succi, Jonas Latt and Bastien Chopard, pp.459-466.
On the Method of Difference Potentials
V. Ryabenkii, pp.467-478.
Digital Flight: The Last CFD Aeronautical Grand Challenge
M.D. Salas, pp.479-505.
Simulating Plasma Microwave Diagnostics
J.S. Shang, pp.507-532.
Numerical Study of a Modified Time-Stepping theta-Scheme for Incompressible Flow Simulations
Stefan Turek, Ludmila Rivkind, Jaroslav Hron and Roland
Glowinski, pp.533-547.
Numerical Methods and Nature
E. Turkel, pp.549-570.
------------------------------
End of CAM Digest
本期到此结束
Authorization Required
This server could not verify that you are authorized to access the document requested. Either you supplied the wrong credentials (e.g., bad password), or your browser doesn't understand how to supply the credentials requi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