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zz@lsec.cc.ac.cn
- 摘要
"冯康科学计算奖" 评奖委员会通告
http://lsec.cc.ac.cn/fengkangprize/index.html
2005年第六届``冯康科学计算奖"评奖委员会今年共收到13份申请, 其中海外8人, 国内(包括香港)5人。经过二轮通讯投票及一次评委会会议, 在对全体参选人员进行严格评选, 反复讨论的基础上, 考虑到今年若干国外候选人科研实力强, 对国内计算数学发展的贡献大等非常特殊的情况, 委员会一致同意增加一个国外获奖人名额, 由一名增至二名。现将获奖人名单公布如下:
国内: 黄云清, 湘潭大学;
国外(按拼音字母为序): Wei CAI(蔡伟), 美国 North Carolina 大学, Qiang DU(杜强), 美国宾州州立大学。
授奖仪式定于2005年10月17日在大连举行的全国高校计算数学年会(http://math.dlut.edu.cn/meeting/index.jsp)的开幕式上进行。
特此公告。
第六届``冯康科学计算奖"评奖委员会
2005年9月2日
- 摘要
2005年8月20日在乌鲁木齐举行的中国科协2005学术年会开幕式上,中国科协和求是基金会对本年度获得求是科技大奖的专家进行表彰,潘建伟获得“求是杰出科学家奖”,朱碎焕、王传福等19位科学家获得“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
求是科技基金会出资人查济民亲自为获得“求是杰出科学家奖”的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研究部主任潘建伟颁发了获奖证书和奖金100万元人民币,表彰其在量子科学领域的杰出成就。
35岁的潘建伟教授在量子信息论和量子论基本问题等世界学术前沿领域取得的一系列开创性成果,这些研究成果被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评为2003年、2004年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并先后7次被欧洲物理学会和美国物理学会评为年度世界物理学重大进展。
“求是杰出科学家奖”由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创设,这一基金会由查济民及其家族于1994年捐资2000万美元设立。基金会特邀陈省身、杨振宁、周光召、李远哲、简悦威、何大一6位国际知名学者为顾问,对在数学、物理、化学及生物医学等科技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中国科学家进行奖励。自2000年起,“求是杰出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在每年举行的中国科协学术年会开幕式上举行。
同时颁发的还有“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这个奖项分为实用工程奖和成果转化奖:王传福、张明海、饶晓雷、熊翔四人获得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朱碎焕等15人获得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奖。
- 摘要
包括:
复旦:陈恕行
高维非线性守恒律方程组与激波理论
科学院大气所:曾庆存 王会军 等
气候数值模式模拟及气候可预报性研究
福州大学:范更华
Hamilton圈及圈覆盖理论
南开大学:张伟平
Atiyah-Singer指标理论的若干研究
上海天文台:景益鹏
宇宙结构形成的数值模拟研究
- 摘要
数学科学的提名论文包括 :
大学/ 学生/ 导师/ 论文名称
北京师范大学 刘普寅 李洪兴 模糊神经网络理论及应用研究
南京大学 宋永忠 沈祖和 解奇异线性方程组的迭代法
西安交通大学 吴伟志 张文修 粗糙集近似算子与随机集理论研究
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朱书尚 汪寿阳 多阶段投资组合选择及其风险控制
- 摘要
国际组合数学与应用协会终生成就奖: 欧拉奖
朱烈教授荣获2004年度欧拉奖
2005年3月9日,在Florida Atlantic大学举办的第十四届组合数学与应用年会上,主席Ronald Mullin请Ralph Stanton教授宣布了2004年度Euler奖评选结果,我国苏州大学的朱烈教授荣获2004年度Euler奖。
欧拉(Euler)奖是由国际组合数学与应用协会(Institute of Combinatorics and its Applications,简称ICA) 颁发的终生成就奖,主要授予在组合数学研究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每年颁奖一次,每次至多颁发给两位受奖者。ICA颁发的奖项至今共有Euler奖、Hall奖和Kirkman奖三种。这是中国国内学者首次获得ICA颁发的奖项。
朱烈教授现年62岁,长期任教于苏州大学数学系。他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研究正交拉丁方。令人称道的早期成果是给出了Euler猜想不成立的新的证明,其证明简洁漂亮,仅应用了Sade的特异直积构作。
朱烈教授是国际组合设计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至今已共发表论文150多篇,内容涉及Kirkman三元系大集、Hadamard矩阵、差簇、直交表、可分组设计、可分解设计、Steiner系、完美的Mendelsohn设计、各类正交表等多个组合设计分支,并涉及到与编码理论和密码学的联系。其研究成果体现了他研究的深度和宽度。利用强有力的递推构作,他解决了Steiner系S(2,4,v) 的嵌入问题;利用有关特征标的Weil定理,他对V(m,t)向量的研究一直非常令人关注;通过理论与计算的结合,他确定了(q,4,1)和 (q,5,1) 质数幂差簇的存在性。
自1985年从加拿大Waterloo大学回国后,朱烈教授在苏州大学亲自创建了至今在国内组合设计界起着核心作用的研究群体。他所致力培养的一些研究生和年轻学者已在国际上享有很好的声誉。在2004年出版的Journal of Combinatorial Designs中超过百分之二十的文章是来自这个群体的研究者创作或参与合作的。
朱烈教授担任着国际上多个重要杂志的编委,如Annals of Combinatorics、Journal of Combinatorial Designs、Ars Combinatoria等。他在1994-2002年担任中国组合数学学会理事长期间多次组织了国内的重要学术会议和学术讨论班、讲习班。
- 摘要
费马大猜想终结者怀尔斯9月2日在香港作邵逸夫奖演讲
2005 Shaw Prize Laureate Andrew Wiles delivered public lecture in Hong Kong
Prof. Andrew Wiles -- The Shaw Laureate in Mathematical Sciences 2005 --gave the Shaw Prize lecture at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on September 2, 2005. The title of his lecture is "Solving Equations".
The lecture has received overwhelming responses and all the 1400 seats have been filled.
Andrew Wiles (b. 1953) is a professor at Princeton University. He earned his B.A. from Oxford University (1974) and Ph.D. from Cambridge University, UK (1979). Following in the footsteps of his father, Professor Wiles went on to become an assistant professor at Harvard University. In 1982 he became a lecturer at the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ies and professor of mathematics at Princeton. In 1994 Professor Wiles was appointed Eugene Higgins Professor of Mathematics at Princeton.
He astonished the world's mathematical community in 1994 when he unveiled his solution to Fermat's Last Theorem. In 1996 he was awarded the Common Wealth Award for Science and Invention, and elected as a foreign member to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For your information, we add two links for Fermat's Last Theorem.
- 摘要
费马的大猜想历经358年终被怀尔斯破解,在世界各地庆祝狂欢的同时,BBC拍摄了电视纪录片。导演辛格据此出书,以其资料真切、文理交融,在关于费马大定理的所有介绍性书籍中超然称冠。 费马大定理,人类对她的追寻,以及由此产生的故事、精神和学问,是人类永远的珍宝。还是在费马大定理刚被证明不久,世界仍处在费马狂欢节的时候,就听说BBC在拍这方面的电视纪录片——这在电视电影史上恐怕是罕见的。不久就看到英文版的辛格(SimonSingh)的这本书,是他在拍摄电视片过程中获得了许多翔实的资料,而后文理交融精心写就的。当时就买了几本。——但是,喜欢这本书的人太多了,如今我手头一本英文版的书也没剩下,也无从追踪或购买了。总有些遗憾。
费马大定理令我关注很久了(当然,她也令世界关注得太久太强烈)。我的心曾随着费马大定理被证明的曲折而起伏。在这之前和之后,在我写的书的序言和讲演或文章中,我也多次介绍过费马大定理的历史和数学。记忆中最早的震动在1983年,开始朦胧地风传法尔廷斯(G.Faltings)证明了莫代尔猜想,从而逼近费马大定理的边缘。当时王元院士正好来校,我们都问他有关情况。这以后关于费马大定理的风声就越来越紧了。1987年春,一个日本数学家在德国宣布证明了费马大定理,惊动世界,但一个月后不得不宣布收回。当时我在美国马里兰大学访问,早晨到学校,只见系里办公室门上显眼地贴着一张大照片(几乎整版华盛顿邮报),一个警察正在制服一个罪犯,下面写着一行字:“我们数学界昨天也抓到一个诈骗犯!”
再从另一件事情也可以看出当时的紧张空气。1990年春,著名数学家茹宾和华盛顿等到天津南开大学参加数论会议,期间去承德多日。承德有世界最高的(据说)整个千手观世音像。当然最显眼的是棒槌石,那是承德的标志,像个巨大的棒球棒高高地竖立在山头,看似有随时崩塌的危险。
与会人士不约而同地打赌:费马大定理和棒槌石,哪个先满劫数解决掉呢?
三年后的1993年6月23日,怀尔斯就宣布证明了费马大定理,一片费马热。记得当时我因忙于一事未看报道,还是和陆洪文教授一起到301医院看望王元院士时才知道的。但是世界狂欢的好景不常,不久就发现证明有漏洞,而且越来越发现难以修补。一时议论纷起。怀尔斯备受压力,焦头烂额,几次想公开宣布失败。1994年8月11日下午,在瑞士苏黎世的世界数学家大会上,怀尔斯做最后的压轴发言,全体与会者平息静听。他报告后我和他交谈并合影,他显得是那样的憔悴瘦削。那是他最黑暗的时候。一个月之后的9月19日早晨,就在他几乎要放弃的时候,他发现成功就在废墟之上!
辛格在拍摄和写书的过程中,多次采访怀尔斯等当事人,交谈查阅记录和拍摄,得到大量第一手的资料。这本书以费马大定理为核心,纵线追寻它的古今传奇生死歌泣史事,横线介绍引人入胜的经典和新鲜的数学知识,当中融进安德鲁·怀尔斯10年感天动地的证明故事,穿插着有趣的人事,和奇妙无比的“现代数学”介绍。这本书,亦文亦理,有人文有数学,有故事有精神。有令人豁然开朗的线索追寻和联系概述,也有直面真切的事件和人物的“特写镜头”,还包含不少图片。
这本书向热爱数学的青年人打开了数学伊甸园的一扇大门。它谈论着曾影响世界的最重要事件、人物、历史——其经典和奇伟程度,绝对优于众多的小说武侠、影球明星。它也蕴含着精神理念和若干简洁经典的数学知识,且都寓于情节之中。它“界面”友好,“平台”低广,没有枯燥推理,却有清新的美感。它足以让人领会到,数学不(光)是逻辑、知识、工具、奴仆,这只是世俗的实用的一面之词,尽管信息高科技时代归根结底原不过是数字科技时代。
(Note: 费马大定理最终得以证明,是人类智力活动的一曲凯歌。费马大定理终结者怀尔斯因此获得世界唯一菲尔茨奖特别奖,沃尔夫奖和邵逸夫奖。
http://www.shawprize.org/en/announcement/2005/index.html
http://pkunews.pku.edu.cn/newsshow.aspx?id=100758)
本文作者简介: http://faculty.math.tsinghua.edu.cn/faculty/~xzhang/research.html
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教授,博士导师。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数学系(北京,1969)。
理学硕士(1981),理学博士(1985)。研究数学,代数与数论专业。曾较长期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教(1973-1993)。
Further Reading:
1. 代数,数论,费尔马大定理等介绍 (A)
http://faculty.math.tsinghua.edu.cn/faculty/~xzhang/fermatetc.html
2. 代数,数论,费尔马大定理等介绍 (B)
http://faculty.math.tsinghua.edu.cn/faculty/~xzhang/fermatetcB.html
“业余数学家之王”费马 王渝生
我发现了许多非常美好的定理。 ——费马
有一位法学学士、律师、国会议员,并享有“长袍贵族”特权的官宦子弟,却在数论、解析几何、微积分和概率论等数学分支领域贡献良多,他就是法国的费马(Pierrede Fermat,公元1601~1665年),被后世誉为“业余数学家之王”。
费马的父亲是法国多米尼克的地方的执政官,母亲曾在“长袍贵族”议会中任职。费马出生于1601年8月20日,1631年获奥尔良大学民法学学士学位,并以律师为职业,曾任图卢兹议会的议员。他有丰富的法律知识,精通数国外语,而且业余爱好数学。
费马研究古希腊几何学,于1629年编写《平面和立体的轨迹引论》一书,虽然迟至1679年才出版问世,但他已早于笛卡尔《几何学》(1637年)发现了解析几何的基本原理——用代数方程表示曲线的方法。
关于微积分,牛顿曾说:“我从费马的切线作法中得到了这个方法的启示,我推广了它,把它直接并且反过来应用于抽象的方程。”这种切线作法出现在费马所著《求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方法》(1637年)一书中。
1654年,法国骑士梅累向帕斯卡提出一个使他苦恼了很久的问题:“两个赌徒相约赌若干局,谁先赢s局就算赢,现在一个人赢a(a<s)局,另一个人赢b(b<s)局,赌博中止,问赌本应怎样分法才算合理?”这个问题后来称为“赌点问题”。帕斯卡接到这个问题后,立刻将其转告费马,他们俩人都对这个问题作出了正确的解答,但所用方法不同。关于概率论的研究,就是这样开始的。
后来,惠更斯继续研究这个问题,并于1657年写成《论赌博中的计算》一书,从而使概率论成为研究随机现象统计规律的数学分支。
费马在业余数学研究中的最大成就当属数论,最著名的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两个定理:
“费马小定理”——如果n是一个任意整数而p是一个任意素数,那么,n的p次方-n可以被p整除。例如,n=4,p=3,那么4的3次方-4=60能被3整除。
“费马大定理”——x的n次方+y的n次方=z的n次方,当n>2时无整数解。
例如,n=3时,x的3次方+y的3次方=z的3次方无整数解。
我们知道,当n=2时,x的2次方+y的2次方=z的2次方有无穷多组整数解。
如x=3,y=4,z=5,有3的2次方+4的2次方=5的2次方;又如x=5,y=12,z=13,有5的2次方+12的2次方=13的2次方。这是古希腊数学家丢番图的《算术》第二卷第8命题“将一个平方数分为两个平方数”。
大约1637年左右,费马在《算术》一书中该命题旁边,用小字写道:“但是,要将一个立方数分为两个立方数,一个四次幂分为两个四次幂,一般地将一个高于二次的幂分为两个同次的幂,都是不可能的。对此,我确信已发现一种美妙的证法,可惜这里空白的地方太小而写不下。”这就是数学史上著名的“费马大定理”或称“费马最后定理”。
“费马大定理”的证明困扰了其后3个半世纪的著名数学家,其中包括欧拉、高斯和柯西,他们都得到了部分结果,但都没有给出普遍的证明。为此,布鲁塞尔科学院、巴黎科学院都曾悬赏征集这个问题的证明,但没有得到结果。1908年,哥廷根皇家科学会把奖金提高到当时的天文数字10万马克,仍无人问津。不过,距今10年前,这个难题被英国数学家威尔斯彻底解决。
费马性情谦抑,好静成癖。他对数学的许多研究成果,往往以极其简洁的语言表述,写在他读过的书籍边缘或空白处;也有一些只言片语写在给朋友的信函中;还有就是随便散放在旧纸堆里。他不愿发表其研究成果,而且对已完成的工作不再感兴趣。
他是一个完全以兴趣爱好出发和完全无功利目的的业余数学研究者。他的经验抑或是教训,值得后人思考。
yauwong@ualberta.ca
- 摘要
Fif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cientific Computing and Applications
May 18-May 21, 2006
Banff, Alberta, Canada
Short Course on Multigrid Methods, May 22, 2006
http://www.ualberta.ca/~sca2006/
This will be the fifth of a sequence of conferences on Scientific Computing and Applications held in the Pacific Rim region. All of them have the goal of bringing together mathematicians,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working in the field of scientific computing and its applications to solve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ly oriented problems and to provide a forum for the participants to meet and exchange ideas of common interest in an informal atmosphere.
The focus of this particular conference will be on the problems and methods related to image processing, financial applications and modelling of multiphase flows. The goal of the conference is twofold. The theoretical areas of interest include fundamental methods and algorithms for solving PDE's and linear systems of equations. On the other hand, it will try to attract the attention of the applied community, in particular the oil sands industry, banking and medical imaging, to present and discuss the applications of scientific computing to practical problems. The theoretical topics of interest are (but not limited to): Finite Element, Finite Volume Element and Finite Volume Methods for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splitting techniques and stabilized methods, iterative solvers and preconditioning techniques for large scale systems, methods for systems with a special structure, parallel algorithms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Organizing committee:
W. Allegretto, Y. Lin, P. Minev and Y. Wong
Contact person:
Peter Minev, e-mail: minev@ualberta.ca, phone: 17804923398, fax: 17804926826.
Student support:
Limited funds are available for supporting students and postdoctoral fellows to attend the conference or the Short Course. For details please contact the organizers.
Plenary speakers:
Tony Chan, UCLA
Zhiming Che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var Ekeland, Pacific Institute for the Mathematical Sciences
Olivier Pironneau, University of Paris VI
Invited speakers:
P. Bochev, Sandia National Laboratory
R. Chan,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T. Choulli, University of Alberta
K. Deng, University of Louisiana at Lafayette
R. Elliott, University of Calgary
J.-L. Guermond, Texas A&M
B. Guo, University of Manitoba
Q. Huynh, Naval Surface Warfare Center, USA
O. Mehdizadeh, Pratt & Whitney Canada
M. Noga, University of Alberta
T. F. Russell,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USA
D. Sheen,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S. Sivaloganathan, University of Waterloo & Fields Institute
W. Sun,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X.-C. Tai, University of Bergen
T. Tang,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P. Vassilevski, 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
F. van de Vosse, Eindhov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J. Wang,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USA
J. Wang,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at Qinhuangdao
J. Zhu, Laboratorio Nacional de Computacao Cientifica, Brazil
J. Zou,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Date: Wed, 24 Aug 2005 11:18:00 -0600 (MDT)
From: Y Wong <sca2006@ualberta.ca>
qkfan@163.com
- 摘要
数值线性代数及其应用 科学出版社
丛书:信息与计算科学丛书;35
作者:金小庆 魏益民
ISBN:7-03-013954-2
定价:56.00 RMB;
联系人:科学出版社 范庆奎 qkfan@163.com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为大学数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生编写的《数值代数》课英文版教材。可作为综合大学、理工科大学或高等师范学校的计算数学、应用数学和工程计算等专业的本科生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科学计算与工程计算的科技人员参考。适合于国内正在推广的双语教学。
- 摘要
湖南大学数学系创建于1924年,2000年7月成立数学与计量经济学院。学院现设应用数学、基础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概率统计、计量经济五个系和应用数学、高等数学、数量经济三个研究所,数值分析与软件实验室和院资料室。学院拥有数学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应用数学博士点及应用数学、计算数学、基础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与控制论、数量经济6个硕士点。其中应用数学博士点是湖南大学最早的三个博士点之一(1983年建点),也是湖南省境内最早的应用数学博士点;数学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湖南大学最早的三个博士后流动站之一(1999年建站),也是湖南省境内最先设立的数学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应用数学学科为湖南省重点建设学科。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2个本科专业招生。其中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湖南省重点建设的本科专业。
目前学院拥有一支治学严谨、教学和学术水平较高、年龄、学位、职称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08人,专职教师97人,其中教授2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2人),副教授33人,讲师24人;有41位教师获得博士学位,40位教师具有硕士学位。多年来,学院教师认真完成教学任务,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形成了多个稳定的学术梯队和研究方向,与国内外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泛函微分方程研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主持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近三年来,全院教师共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和教研课题2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每年新增4-5项),出版专著及教材18部,1项教学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人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3人进入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1人获“第三届湖南省青年科技奖”,发表科研论文386篇,其中82篇学术论文被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三年中,学院先后有30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来院进行讲学和学术交流,20余名教师到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访问、参加学术会议。2000年,成功承办了“中国运筹学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与昆明理工大学联合主办了“全国动力系统暨第七届泛函微分方程学术会议”。2002年8月,成功承办了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卫星会议——差分方程及其应用国际会议。
学院一贯坚持“重教育,严管理,高标准”的原则,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数十年来,学院为国家科教事业和国民经济建设培养了吴建宏、庾建设、黄立宏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理论研究和应用人才。目前,学院正在抓住大好时机,加强师资队伍与学科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使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朝着教学科研双优学院的目标发展。(聂国军)
网址 http://math.hnu.net.cn
------------------------------
End of CAM Digest
本期到此结束
Authorization Required
This server could not verify that you are authorized to access the document requested. Either you supplied the wrong credentials (e.g., bad password), or your browser doesn't understand how to supply the credentials requi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