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近日,在美国迈阿密举行的第57届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决策与控制大会的颁奖仪式上,IEEE控制系统学会(IEEE Control Systems Society)主席弗朗西斯科布洛(Francesco Bullo)教授宣布: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所郭雷研究员被授予“2019年IEEE控制系统学会波德演讲奖(Hendrik W. Bode Lecture Prize)”。郭雷院士成为历史上获此殊荣的首位华人科学家。
该奖以著名的现代控制理论与电子通信先驱——亨德里克?韦德?波德(Hendrik Wade Bode)的名字命名,每年由IEEE控制系统学会在世界范围内遴选颁发给系统控制领域的一位学者,以表彰其对控制系统科学或工程的杰出贡献。自1989年该奖设立以来,曾先后颁发给30位国际著名控制科学家。同时,获奖者还被邀请在当年召开的国际控制系统领域影响最大的年度会议IEEE决策与控制大会上作获奖大会报告“波德奖报告”(Bode Prize Lecture)。郭雷院士将应邀出席2019年12月在法国尼斯举行的IEEE决策与控制大会及参加颁奖仪式,并在全体会议上专门作获奖报告,介绍其重要科研成果。
- 摘要
“从陈景润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工作到田野关于同余数与椭圆曲线BSD猜想的工作,这些成果都是处于国际的前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乐说。
“这里是数学的乐园,它有着辉煌的历史、骄人的地位,目前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中国科学院院士席南华说。 “数学与交叉科学研究意义深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促进数学与系统科学为国家服务,责任所在、力所能及。”中国科学院院士郭雷说。
“数学已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作为科研人员,能找到自己热爱的职业、从事感兴趣的研究,是很幸福的一件事。”中国科学院院士袁亚湘说。
2018年12月是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数学院)成立20周年的日子。20年前,为应对国际国内数学界面临的新形势,原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系统科学研究所、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四所合并,成立数学院。
强强联合,实现了学科齐全、资源共享、人才聚集,科研实力有了跨越式的飞跃。从突破代数与数论、几何与拓扑等纯粹数学中的重大难题,到开创国内控制数学、计算数学与运筹学等新领域,再到解决金融和高科技中数学建模的关键问题……在2017年接受国际评估时,由九位著名数学家(其中六位是欧美科学院院士)组成的专家组给出的评价是:“世界一流数学与数学科学中心之一”“在基础数学、应用数学与数学交叉方面都具有高水平的研究人员”“带动中国其他数学机构发展的火车头”。
“最高国际水准的纯数学”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作为数学科学研究的“国家队”,数学院既在中国数学科学崛起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奠基性和引领作用,也是国际上一个重要的数学科学研究中心。
时光追溯到66年前,由华罗庚担任首任所长的中科院数学所成立,确立了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协同发展的方针,开启了国内数学科学研究的新时代。
数十年来,数学院在数学重大基础前沿问题的研究中,形成了优良的传统与坚实的研究基础。华罗庚的“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数函数论”开辟了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吴文俊的“吴示性类”和“吴示嵌类”成为拓扑学领域影响深远的经典成果;陈景润和王元的“哥德巴赫猜想研究”至今仍保持国际领先水平……沿着前辈的足迹,数学院一大批杰出的中青年数学家继续攀登着数学高峰。席南华对仿射A型Weyl群证明了Lusztig关于基环的猜想, 成为国际上很多后续工作的基础之一;周向宇带领研究生解决了多复变中的“经典问题”最优L2延拓问题、证明了Demailly强开性猜想, 在美国《数学评论》上被评论为“近年来多复变与代数几何领域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新生代”数学家田野首次给出7个千禧数学问题之一“椭圆曲线BSD猜想”的重要线索;人称“论证骑士”的孙斌勇与李文威对朗兰兹纲领一系列重要问题的探索,以及青年学者黄飞敏在玻尔兹曼方程的流体力学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数学院在多领域形成的“最强研究群体”在国际数学界有着重要影响力,他们长期关注着朗兰兹纲领、BSD猜想、黎曼猜想、素数分布、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希尔伯特第6问题、希尔伯特第15问题、双曲猜想等基础数学中的“未解之谜”。
数学院在基础数学研究中取得的成果,被国际同行所公认。最让人惊喜的是,数学院这种重大的研究成果还在以更强劲的势头涌现。
“应用数学界的‘中国学派’”
“数学院在纯数学和应用数学领域都做出了大量具有最高国际水准的研究工作。”
“数学院几乎是国际上唯一一个在纯数学和应用数学如此众多的方向上开展研究,且做出高质量工作的研究机构。”
这是在2012年中科院组织的国际评估中,多位国际著名数学家组成的评估组对数学院的评价。理论“顶天”、应用“立地”。除了解决古老的数学难题,数学院在探索数学如何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的过程中,不断开拓新的研究方向和领域。
控制科学研究诞生于此。上世纪60年代,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催生了现代控制理论的研究热潮,钱学森先生倡议在数学院组建了中国第一个专门从事现代控制理论研究的机构——控制理论研究室,中国现代控制理论开拓者和奠基人关肇直担任首任室主任。获得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尖兵一号返回型卫星和东方红一号”项目中,关肇直负责该项目的轨道设计和轨道测定两个子项目。
郭雷首次提出定量研究反馈机制最大能力的理论框架,发现并证明了反馈机制最大能力的“临界值”和“不可能性定理”等一系列基本结果,被认为他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根本性研究”。2014年在三年一度的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世界大会上作大会报告(Plenary Lecture),是IFAC半个多世纪历史上,应邀作大会报告的唯一大陆学者。
该系统控制团队近年来提出非线性不确定系统的控制新方法,突破了复杂环境下飞行器控制的关键科学问题;完善布尔网络控制理论,助力揭开疾病病理等生命奥秘……数学院在复杂系统与控制科学的关键问题上捷报频传,年富力强的学者在国际舞台上脱颖而出,形成“中国学派”,在国际学术界具有重要学术地位。
数学院也是我国计算数学与运筹学的发源地,建有我国数学领域唯一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这里,冯康等老一辈数学家开创了我国的计算数学研究。冯康独立于西方创始了有限元方法,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基于辛几何原理计算哈密尔顿体系的新方法,后被广泛应用到物理等科学领域,获得199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之后石钟慈、林群、崔俊芝、袁亚湘、陈志明等在有限元边界元的新型算法、非线性优化、复杂系统的电磁问题计算、材料物性的多物理多尺度计算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解决了一批航天航空、核能工程、石油勘探、水利建筑交通运输等领域的重大计算难题。这一团队已经成为我国计算数学实至名归的国家队。
其中,袁亚湘等最早使用子空间技术分析计算方法,相继提出了子空间共轭梯度法、非线性优化子空间法与子空间拟牛顿法等方法。该方法被称为Dai-Yuan方法,并且与FR方法、HS方法、PRP方法并列,被认为是“四个主要方法”。该成果2014年获得“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数学奖”。
陈志明提出了自适应有限元方法收敛性分析的全误差估计技巧,已成为自适应有限元方法收敛性分析的常用方法;提出了自适应PML方法,解决了PML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参数选取问题与指数收敛性,得到层状介质无界区域计算的第一个严格理论结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三维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整体光滑解是7大千禧年问题之一。Boltzmann方程的流体力学极限是Hilbert第六问题的重要内容之一。张平和黄飞敏团队证明了各向异性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整体适定性;证明了在黎曼解这一重要情形下Boltzmann方程的极限是可压缩Euler方程。此成果获2011年、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华罗庚曾不止一次提出,中国数学未来的发展应包括纯粹数学、应用数学和计算技术三部分。20年来,数学院始终面向国家需求,瞄准科学与工程发展的重大应用难题,站在数学学科发展的“潮头”,乘风破浪辟新路。
“交叉融合‘最强战队’”
数学的触角几乎伸向一切领域。当前数学学科的发展趋势不仅需要数学各分支的融汇,更需要与其它科学进行深度融合。数学院是国内乃至世界上数学分支最齐全的研究机构,涵盖了几乎所有数学学科,在基础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大部分重要分支都有很强的队伍,具有从事交叉融合、协同创新的坚实基础。2010年,国家数学与交叉科学中心正式成立,这是中科院实施“创新2020”启动的第一个科学中心。
基于在众多学科上具有高水平团队和研究平台,数学院不同学科交叉融合形成“最强战队”,共同研究跨学科的重大难题,并由此培育了系统科学、数据科学、金融数学、系统生物学、计算材料学、复杂网络、密码学、知识科学、管理科学、质量科学、量子信息等数学前沿交叉学科。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数学院在计算机数学这一新兴交叉领域的成果全球瞩目。吴文俊在数学机械化方面的开创性成果,获得“自动推理国际最高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邵逸夫数学奖”。近年来,一批中青年骨干在机器证明、密码方面取得重要成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与“国家发明二等奖”,被称作符号与代数计算方面“国际上最强的研究群体之一”。
稀疏结式是代数几何基本概念与计算理论强大工具。高小山团队建立了微分Chow形式理论与微分稀疏结式的理论,给出了高效算法。 此成果获国际计算机学会2011年唯一“ISSAC最佳论文奖”。
陈锡康与杨翠红团队首次提出用国内增加值测量两国贸易新思想,成为国际贸易失衡的一个新测算标准方法,2011年WTO在全球范围内力推以增加值为基础的贸易测算;2014年APEC批准了《全球价值链中的APEC贸易增加值核算战略框架》。
另外,汪寿阳团队在区间计量经济模型建立了一个新的方向——区间数据建模理论与分析方法, 开发了“国际收支风险监测预警和决策支持系统”,自2016年投入运行,有力支撑了国家外汇管理局的科学决策。
数学院通过各个学科的交叉融合,形成了综合实力强、在国内领先、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若干研究团队,现已承担了8个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
“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数学院这个研究机构的地位决定了我们只关心最核心的问题、最主流的方向。”数学院负责人告诉《中国科学报》。 20岁的“桃李年华”,数学院正怀揣着新的目标与希望走向活力无限的未来。
- 摘要
2018年12月17-20日,由上海大学张量与矩阵理论国际研究中心(IRCTMT)和韩国成均馆大学应用代数与优化研究中心(AORC)联合主办的“2018 China-Kore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trix Theory with Applications (2018中韩矩阵论及应用国际会议)”在上海大学乐乎新楼隆重召开。来自中国、韩国、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匈牙利、香港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位专家学者出席大会。
大会有45位专家学者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国际线性代数学会前主席、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数学系主任Steve Kirkland教授作了40分钟的大会主旨报告。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多伦多大学数学系Man-Duen Choi教授,国际线性代数学会前副主席、美国威廉玛丽学院Chi-Kwong Li教授,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Yiu-Tung Poon教授, 美国安柏瑞德航空航天大学Edward Poon教授,美国诺瓦东南大学Fuzhen Zhang教授,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Yang Zhang教授,英国女王大学Ying-Fen Lin教授,日本东北大学Fumio Hiai教授,斯洛文尼亚普利莫斯卡大学Bojan Kuzma教授,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大学Dijana Ilisevic教授,匈牙利应用科技大学Tamas Titkos教授,韩国成均馆大学Gi-Sang Cheon教授,韩国国立济州大学Seok-Zun Song教授,香港大学Jor-Ting Chan教授,香港理工大学Raymond Nung-Sing Sze教授,美国芝加哥大学Tingran Gao博士等著名数学家作了精彩的报告。这些报告充分反映了“矩阵论”科研工作者在学科前沿、交叉领域所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参加会议的师生发言踊跃,交流思想,分享心得。
这次盛会使与会者们进一步加深了对于矩阵论在量子信息理论、组合数学、图论、计算数学、张量理论、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系统控制论、图形图像处理等领域的应用前沿研究状况和最新研究成果的了解,对于进一步促进上海大学与国内外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上海大学张量与矩阵理论国际研究中心和韩国成均馆大学应用代数与优化研究中心于2016年12月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双方商定,矩阵理论及其应用国际系列会议由两个中心IRCTMT 和AORC联合主办。经双边中心组委会讨论决定,“2019中韩矩阵论及应用国际会议”将于2019年5月23日-27日在韩国国立济州大学举行。
- 摘要
2018年12月14日至16日,由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主办,中山大学数学学院承办的“第一届数学生命科学大会暨 CSIAM数学生命科学分会成立大会”在中山大学学人馆成功召开。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的27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大家共聚一堂,共享最新研究成果和创新思想,进行了热烈的学术讨论。
本次会议由张平文院士和江松院士担任名誉主席,巩馥洲教授和楼元教授担任学术委员会主席,周天寿教授担任会议主席。会议设置了1个主会场、4个分会场,共组织了7场大会特邀报告,36个分会场报告。
12月15日上午,会议开幕式由中山大学数学学院周天寿教授主持,中山大学数学学院院长陈兵龙教授致欢迎辞、数学生命科学分会主任巩馥洲教授致开幕辞。开幕式上,周天寿教授总结了数学生命科学专委会自成立以来的工作,并强调:“生命科学是二十一世纪最重要、最活跃的科学领域,只有数学工作者的深度参与,生命科学才能获得提升,更具有生命力!”引起了参会人员的共鸣。
北京大学定量生物学中心欧阳颀院士作开场报告,会场座无虚席,与会学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会邀请报告人还包括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冯建峰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肖冬梅教授、美国加州大学Irvine分校聂青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陈洛南教授、中山大学贺雄雷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徐恒教授。
12月15日晚上,数学生命科学分会成立大会顺利召开。会议选举确定了常务理事和理事,明确了“开展数学与生命科学交叉的教学、研究及学术交流活动”的分会宗旨,具体包括研究本领域的热点、共性和重大问题,组织数学与生命科学交叉的培训和科普活动,加强与生命医学的联系,编辑出版学术与科普书刊、科技资料等。
12月15和16日下午,大会设置了系统生物学组、生物信息学组、生物数学组和计算神经学组分会场。与会代表们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兴趣参与了相应分会场报告的聆听和讨论,就各位专家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进行了交流和分享。
本次会议经过两天的激烈讨论和交流,取得了圆满成功。数学生命科学大会在第一届便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术交流平台,使与会人员更好地了解数学与生命科学交叉的研究进展,有效增进了数学生命科学及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同时也给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提供一个学习与交流的机会。
廖雪莹
- 摘要
12月14-16日,由中山大学许跃生教授和新加坡国立大学沈佐伟教授发起,广东省计算科学重点实验室主办的“现代逼近理论与方法国际研讨会”在广州中山大学南校区顺利召开,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新加坡、香港,以及境内多所大学共计8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本次会议邀请了美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美国国家科学奖获得者Carl de Boor教授、美国West Virginia University Sherman Reimenschneider教授与会,美国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Robert Sharpley教授、德国University of Hohenheim Kurt Jetter教授、加拿大Alberta大学贾荣庆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沈佐伟教授和Seng Luan Lee 教授等26位学者与会报告。会议主要讨论逼近论研究领域中的国际前沿问题,特别是小波分析理论、函数逼近理论、图像处理等领域的热点问题。
本次会议的报告者均为领域内的资深学者,是一场具有高学术水平的国际会议,为领域内学者特别是青年教师、博士后、研究生提供了一个与国际顶尖专家交流的平台,同时也提升了中山大学在逼近论领域的科研水平和学术影响力。会议的成功举办对我国逼近论研究的发展以及年轻人才的培养起推动和促进作用。
- 摘要
Dates: Jan 19-20 (Sat-Sun), 2019
Venue: Room 77201, BICMR, Peking University (北京大学数学中心)
Speakers:
Cheol-Hyun Cho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Sergey Galkin (HSE)
Hiroshi Iritani (Kyoto University)
Huazhong Ke (Sun Yat-Sen University)
Jie Zhou (Tsinghua University)
Organizers:
Bohan Fang (BICMR, Peking University)
Changzheng Li (Sun Yat-Sen University)
Sponsored by a joint NSFC grant at Sun Yat-Sen University and Peking University.
Schedule:
01/19 Sat:
Iritani I (9:30-10:30)
Cho (11:00-12:00)
Lunch break (12:00-2:00)
Galkin (2:00-3:00)
Ke (3:30-4:30)
01/20 Sun:
Iritani II (9:30-10:30)
Zhou (11:00-12:00)
Lunch (12:00)
Title and abstracts: TBA
Contact:
刘赫: liuhe@bicmr.pku.edu.cn
汤华中
- 摘要
第十九届全国流体力学数值方法研讨会(NSNMF19)拟定于2019年7月22至25日在甘肃省张掖市举行。本届会议由中国数学会计算数学分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承办,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河西学院协办。
本届研讨会由大会邀请报告和分组交流报告组成,会议热忱欢迎全国从事流体力学数值方法、大气海洋数值模拟、物理气体动力学理论和计算方法的科研、业务、教学、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生积极报名参加。
征文范围:
1. 双曲守恒律与可压缩流的数值方法及理论;
2. 不可压流及低马赫数流的数值方法;
3. 格子气方法及动理学格式;
4. 流体力学计算中的网格技术、自适应计算方法、并行算法及优化算法等;
5. 多介质流、多相流、湍流、界面不稳定性及流固耦合问题的数值方法;
6. 大气、海洋中的数值方法、气候数值模拟、资料同化、遥感反演、资料分析、可预报性研究;
7. 爆炸力学、爆轰物理及化学反应流的数值方法;
8. 水力学、渗流、环境流体力学的数值方法;
9. 非牛顿流、稀薄流及微流动的建模及数值方法;
10.流体力学的应用软件开发及大规模模拟应用;
11.其他与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有关的研究及应用。
会议论文投稿邮箱nsnmf19@163.com,请通过该邮箱提交论文详细摘要(邮件请注明“NSNMF19会议投稿”)。 论文详细摘要限2页A4版面。详细摘要请按照模板进行排版(模板请联系会议秘书索取),以便汇编成论文摘要集。 有关会议的其它具体事项将在第二轮通知中通知。如有建议及问题请与会议联系人联系。
重要日期:
征文截止日期:2019年5月30日
录用通知日期:2019年6月15日
会议主席:何国威院士
会议组委会成员(按拼音字母顺序):何国威,江松,李若,李新亮,刘铁钢,孙福宝,汤华中,王斌,谢正辉,蔚喜军,袁礼,张林波。
会议秘书组:
秘书长:李新亮 (13161922691)
副秘书长:王士召 (13810751073)
秘书/联系人:刘洪伟 (13552180868),于长平(13520865237),闫政(15611532505)
会议邮箱:nsnmf19@163.com
会议网站:nsnmf19.csp.escience.cn
李启元
- 摘要
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计算科学发展,加强计算科学人才培养,促进计算科学研究人员间的交流与合作,广东省计算数学学会、中山大学广东省计算科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性能计算学会、华南师范大学机器学习与最优化计算实验室将于2019年5月18-19日在广州联合举办粤港澳大湾区计算科学学术研讨会。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会议学术委员会(按拼音排序)
主席:许跃生
委员:陈文胜、陈艳萍、丁桦、韩国强、李志山、林延平、凌捷、刘叔文、卢宇彤、彭青云、钱德沛、沈佐伟、汤涛、
吴智恒、徐峻、许永、张智民、周天寿
二、会议组织委员会(按拼音排序)
成员:江颖、李洽、陆遥、谭志军、杨宏奇、叶颀、张海樟、张庆辉、邹青松
秘书组:李大均、李启元、廖雪莹、信闫奇
三、拟邀请嘉宾:(按拼音排序)
Raymond Chan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
李董辉教授 华南师范大学
Michael Ng教授 香港浸会大学
钱 涛教授 澳门大学
乔中华教授 香港理工大学
沈佐伟教授 新加坡国立大学
邰学诚教授 香港浸会大学
王筱平教授 香港科技大学
汪 洋教授 香港科技大学
杨 超教授 北京大学
张智民教授 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
四、会议时间及地点
报到时间:2019年5月17日(周五)下午3:00-6:00
会议时间:2019年5月18-19日(周六日)
会议及住宿地点: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北门中大学人馆
五、会议收费
会议按照非学生1000元/人、学生500元/人收取注册费。缴费方式如下:
(1)银行转账,转账时请注明参会人员姓名、人数及发票台头。
汇款户名:广东省计算数学学会
帐 号:3602 8648 0910 0008 933
开 户 行:中国工商银行广州中山大学支行
(2)现场刷卡,报到时在报到处刷卡缴费,会议期间领取发票。
六、联系方式
李大均020-84111426/ 李启元020-84110129/ 廖雪莹020-84110170
会务邮箱:hpcoffice@gdhpcs.org(参会回执可发邮件至此邮箱索取)
欢迎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科技公司领导及管理人员参加!
amm@oa.shu.edu.cn
- 摘要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of flow control on an NACA 0012 airfoil by local vibration
2019 Vol. 40 (1): 1-12
Controlling a neuron by stimulating a coupled neuron
2019 Vol. 40 (1): 13-24
Suppression of oscillatory congestion via trunk link bandwidth and control gain in star network
2019 Vol. 40 (1): 25-48
Fractional-order visco-plastic constitutive model for uniaxial ratcheting behaviors
2019 Vol. 40 (1): 49-62
Uncertainty quantification for stochastic dynamical systems using time-dependent stochastic bases
2019 Vol. 40 (1): 63-84
Free vibration of non-uniform axially functionally graded beams using the asymptotic development method
2019 Vol. 40 (1): 85-96
Suppression of grazing-induced instability in single degree-of-freedom impact oscillators
2019 Vol. 40 (1): 97-110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based algorithm of a symplectic method for robotic dynamics and control
2019 Vol. 40 (1): 111-126
A new physical model on the capillary phenomenon of granular particles
2019 Vol. 40 (1): 127-138
Nonlinear dynamic analysis of a photonic crystal nanocavity resonator
2019 Vol. 40 (1): 139-152
Modeling an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drilling into lunar soils
2019 Vol. 40 (1): 153-166
Nonlinear energy harvesting based on a modified snap-through mechanism
2019 Vol. 40 (1): 167-180
jorsc@oa.shu.edu.cn
- 摘要
https://link.springer.com/journal/40305/6/4/page/1
Bing-Sheng He, Ming-Hua Xu, Xiao-Ming Yuan
Block-Wise ADMM with a Relaxation Factor for Multiple-Block Convex Programming
J. Oper. Res. Soc. China 6 (4), 485-505 (2018)
https://doi.org/10.1007/s40305-017-0186-y
Xin-Min Yang, Yong Zhao, Gui-Hua Lin
Deterministic Bicriteria Model for Stochastic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J. Oper. Res. Soc. China 6 (4), 507-527 (2018)
https://doi.org/10.1007/s40305-017-0190-2
Mohammad Pirhaji, Hossein Mansouri, Maryam Zangiabadi
A Wide-Neighborhood Predictor-Corrector Interior-Point Algorithm for Linear Complementarity Problems
J. Oper. Res. Soc. China 6 (4), 529-543 (2018)
https://doi.org/10.1007/s40305-017-0178-y
Juan Zou, Jin-Jiang Yuan
Equivalence of Some Different Maintenance Activities in Single-Machine Scheduling
J. Oper. Res. Soc. China 6 (4), 545-556 (2018)
https://doi.org/10.1007/s40305-017-0182-2
Hui Guo, Yan-Qin Bai
A Kind of Unified Strict Efficiency via Improvement Sets in Vector Optimization
J. Oper. Res. Soc. China 6 (4), 557-569 (2018)
https://doi.org/10.1007/s40305-017-0185-z
Wan-You Cheng, Dong-Hui Li
A Preconditioned Conjugate Gradient Method with Active Set Strategy for ?1 -Regularized Least Squares
J. Oper. Res. Soc. China 6 (4), 571-585 (2018)
https://doi.org/10.1007/s40305-018-0202-x
Zhe Zhou, Fu-Sheng Bai
A Stochastic Adaptive Radial Basis Function Algorithm for Costly Black-Box Optimization
J. Oper. Res. Soc. China 6 (4), 587-609 (2018)
https://doi.org/10.1007/s40305-018-0204-8
Promila Kumar, Bharti Sharma, Jyoti Dagar
Interval-Valued Programming Problem with Infinite Constraints
J. Oper. Res. Soc. China 6 (4),611-626 (2018)
https://doi.org/10.1007/s40305-018-0206-6
- 摘要
L. Wang, S. Hou, L. Shi and P. Zhang,
A numerical method for solving the variable coefficient wave equation with interface jump conditions
Int. J. Numer. Anal. Mod., 16 (2019), pp. 1-17.
L. Amir, M. Kern and H. Wang,
Preconditioning a coupled model for reactive transport in porous media
Int. J. Numer. Anal. Mod., 16 (2019), pp. 18-48.
F. Wang and W. Han,
Reliable and efficient a posteriori error estimates of DG methods for a simplified frictional contact problem
Int. J. Numer. Anal. Mod., 16 (2019), pp. 49-62.
M. D´?az-Viera, A. Ortiz-Tapia, J. Hern´andez-P´erez, G. Castorena-Cort´es,
T. Rold´an-Carrillo and Pa. Olgu´?n-Lora, A flow and transport model for simulation of 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 processes at core scale and laboratory conditions
Int. J. Numer. Anal. Mod., 16 (2019), pp. 63-96.
Y. Zhang and L. Xia,
Pattern formation in Rosenzweig–MacArthur model with prey–taxis
Int. J. Numer. Anal. Mod., 16 (2019), pp. 97-115.
D. Gilliocq-Hirtz and Z. Belhachmi,
A space-time Parallel method for the optic flow estimation in large displacements and varying illumination case
Int. J. Numer. Anal. Mod., 16 (2019), pp. 116-138.
C. Ma, L. Cao and J. Huang,
Analysis of a fully discrete finite element method for the Maxwell–Schr¨odinger system in the Coulomb gauge
Int. J. Numer. Anal. Mod., 16 (2019), pp. 139-166.
------------------------------
End of CAM Digest
本期到此结束
Authorization Required
This server could not verify that you are authorized to access the document requested. Either you supplied the wrong credentials (e.g., bad password), or your browser doesn't understand how to supply the credentials requi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