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位科学家“喜摘”陈嘉庚科学奖
新华社北京6月6日电(记者李斌、卫敏丽)因资金问题中断数年的陈嘉庚科学奖,6日在此间“再续香火”。经过严格评选,晶体学家范海福院士、生物物理学家饶子和院士、空间物理学家涂传诒院士、密码学家王小云教授共同摘取2006年陈嘉庚科学奖的桂冠,各获奖金30万元人民币和一枚金质奖章。
这4位科学家都在各自领域取得了杰出的原创性科学贡献: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范海福主要从事晶体学的研究,在晶体衍射分析中的相位不确定问题上作出了重要成果;饶子和主要从事和重要病毒、肿瘤有关的蛋白质三维结构、功能以及蛋白质工程与创新药物的研究,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涂传诒现任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长期从事太阳物理特别是太阳风的研究,成绩斐然;现年40岁的王小云来自山东大学,主要研究领域为密码算法分析与设计,自1996年以来相继破解了一系列函数算法。
陈嘉庚科学奖的前身为设立于1988年的陈嘉庚奖。陈嘉庚奖共组织8次评奖,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的吴文俊、王选、黄昆、刘东生、吴孟超和叶笃正等都曾先后获得过这一奖励。因没有固定基金,陈嘉庚奖的评奖工作于2001年中断。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银行等支持设立的陈嘉庚科学奖,主要奖励近年来获得或被认定的原创性重大科学技术成就的在世中国公民。陈嘉庚科学奖共设六个奖项:数理科学奖、化学科学奖、生命科学奖、地球科学奖、信息技术科学奖和技术科学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每个奖项每次评选一项,获奖人数一般为一人,最多不超过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