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明日报 》( 2013年12月18日 15 版)
作者:柳彬 刘雨龙
为师者,教学一线言传身教
北大数学学科教师队伍中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7名,长江特聘学者6名,国家杰青基金获得者18名,知名教授61名,除此之外,还有多位青年骨干教师。他们学术突出,学风严谨,师德崇高,担当起科研创新与教书育人双重使命。在2002年,2006年和2012年教育部三次一级学科评估中,北大数学学科均为全国高校第一名。
全国首届“教书育人楷模”姜伯驹院士讲课严谨认真、循循善诱是有口皆碑的,有学生形容:“姜老师的课堪称完美。”姜伯驹热爱自己的教师职业,尽管有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陈省身数学奖获得者、华罗庚数学奖获得者等诸多角色,他却始终珍惜和坚守自己的教师身份。
作为教师,张恭庆院士一直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身体力行,他“要把数学的根深深的扎在中国的土地上”。他所指导的许多研究生都已成为各自领域的杰出学者,活跃在教学研究的最前沿。
像两位院士一样,北大数院许多优秀教师都是在教学第一线言传身教,用生命描绘数学的简洁与深奥。本科生课堂上,老师耐心仔细地将早已烂熟于心的公式、定理在黑板上推演,细致入微地解答同学们或难或易的不解与困惑,将数学研究的基础方法与永恒真理植于每位初学者心中;本研读书研讨班上,同学查阅文献,积极讨论,拓展思维,科研经验丰富的老师介绍各自领域国际前沿发展与核心问题,为潜心做学术研究的学生搭建平台。本科生基础课程的完善,小班教学的拓展,专业体系的改革等等,为北大数学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北大数学的教学成果得到学界的认同与肯定,数学科学学院的“数学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丘维声教授,姜伯驹教授,张恭庆教授先后获得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称号,张平文教授获得北京市师德标兵称号。
为学者,不懈投入攀登高峰
说起学数学的学生,大部分人都会想到诸如“严谨”、“细心”、“踏实”这样的词语。众所周知,数学专业的学习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每位数学人都是凭借着对它深沉的热爱和不懈的精神,不骄不躁,在良师益友的引导与帮助下,步步为营,攀登数学研究领域的巅峰。
近年来,北大数院学生在各级建模竞赛及数学专业竞赛中成绩斐然,为学校争光、为国家添彩:2013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有两组队伍4名同学获得Outstanding奖(在所有参赛队伍中排名前0.1%),三组队伍6名同学获得Finalist奖(排名前0.2%),另有8组队伍共12人获得一等奖;7名同学被选拔代表北京市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包揽竞赛全国前四名。
成功与荣誉从来都属于那些勤勉踏实的人,每至深夜,我们都能看到图书馆、自习室里那苦读的身影与专心的演算;在书架旁翻阅文献,静静思考的姿态。正是这样刻苦,踏实的学风培养出了数学科学学院杰出的毕业生。他们刻苦努力,不骄不躁,思维敏锐,逻辑清晰,必将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第二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除了专业学习,数学学院党委和团委积极开拓第二课堂,营造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创刊17年的品牌团刊《心桥》和已出版50期的《数学风采》,贴近同学、大胆创新,在同学们当中都有着广泛影响,在强化他们的理想信念,怀抱学术精神上,发挥着积极作用。
数院人还充分发挥专业特色和特长,打造了一系列独特风格的品牌活动。一年一度的数学文化节系列活动已经成为全校关注的数学文化盛事,今年结合北大数学学科创建100周年开展的院士讲座,3+1篮球赛,百年数学广场文化宣传,数院英雄赛、“314 π day”游园会、“最美解析式”评选及明信片制作,让同学们感受到了数学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数院同学的创造力。
此外,无论是“北大之锋”辩论赛,还是排球、足球、慢垒等体育赛事,都活跃着数院同学的身影。他们举办“高数应该这样学”主题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为其他院系学习高等数学的同学进行多样化的辅导与答疑。每年暑期实践活动,他们将社会实践与自己所擅长的统计分析、理论建模紧密的结合,提升了社会实践活动效果。
严谨踏实的数学研习与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一起构成了北大数学人精彩的大学生活。北大数学在下一个百年里必将成为数学前沿成果的摇篮,成为更多学子成长、蜕变的地方,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今日的北大数学学科蒸蒸日上,延续着北大数学的百年辉煌。北大数学将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努力创建世界一流,谱好另一段新百年的绚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