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ow
第十二卷, 第十二期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姚鸿泽院士讲述“大卫与巨人—学术生涯之我思我见”

来源: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网站


2015年6月9日上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姚鸿泽受我院邀请,做了题为《大卫与巨人—学术生涯之我思我见》的精彩报告。我院青年科研人员、博士后、研究生等15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研究院执行院长王跃飞主持。

在报告中,姚鸿泽教授用幽默的口吻指出,年轻学子面对大环境中各种不确定的因素,总有彷徨的时候,要怎么走出属于自己的路呢?他用大卫与巨人的故事来比喻这样的情境。巨人高大威猛又有犀利武器,就像一个几乎无法打败的对手,面对巨人显得十分渺小的大卫,却用无比的勇气和信念,最终战胜了巨人。在学术界中,研究生或是年轻的研究者,面对手中握有丰沛资源的资深学者和大型研究机构或团队,也是这样的;其实就算不是在学术界,必须以小搏大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姚鸿泽教授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自己年轻时在高中、普林斯顿大学、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纽约大学等求学和研究中如何追求、“逃学”、研究、成长,提出思考让人成长、不要怕问愚蠢的问题,并反问道“如果人生每一步都是正确的,现在会更好吗?” 

姚鸿泽教授指出,在人生的道路上最重要的是,要勇敢的尝试和创新,不要害怕失败,一个永远不失败的人,其实也不会有真正的成功。在做研究时,他鼓励年轻人要有勇气挑战权威,有勇气选择自己的研究方向。值得指出的是,从相对论的物质稳定性到量子场论,再到机率问题,再到随机矩阵,姚鸿泽教授一直不断地在找寻自己要走的路。

同时,他以自己团队在随机矩阵研究事例强调,在找到自己的方向时,就要有坚强的意志力,不要放弃希望。2002年,姚鸿泽教授开始做随机矩阵的相关研究,到2009年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这时候有另外一个研究团队也投入相同问题的研究,使用十分相近的方法并且做出了较完整的阶段性成果。面临这个情境,他必须决定要和对方竞争或是合作。为了在研究上保有自主性和主导权,他选择了和对方竞争,并且要求团队成员全心投入,只专注做这一个问题,姚鸿泽教授将这比喻成他自己的“大卫与巨人之战”。一年之后,姚鸿泽教授的团队引进了新的想法,率先把这个问题完整地解决了。透过这个故事,姚鸿泽教授要告诉大家的是,重要的不是最后的胜负而是决定的过程──在决定要竞争的时候,其实无法预知接下来会不会有新的想法来解决问题,但如果坚持保有自主性,全力一战,即使最后输了,至少没有遗憾。

“因为年轻研究人员再怎么努力用功也不可能在几年之内累积超过资深学者的经验跟知识。” 姚鸿泽教授认为,年轻研究人员只能通过寻找非传统的路,独立思考,唯有专注于一个问题,才有机会在“大卫与巨人的战争”中胜出。

最后,姚鸿泽教授鼓励大家要给自己设立一个很大的梦想与目标。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要有坚强的意志力,不要放弃希望,要能够独立思考,才能看见事情的本质;能忘掉自己所拥有的,才会更勇敢地寻找新的方向!

背景资料:姚鸿泽,美国华裔数学家,生于台湾。1981年获国立台湾大学学士学位,1987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1994年任纽约大学柯朗研究所教授。2003年任斯坦福大学教授。2005年任哈佛大学教授。2000年获得庞加莱奖及以奖励对人类文明有重大贡献的麦克阿瑟奖。2001年被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并获晨兴数学金牌奖。2002年获选为台湾“中研院”院士。姚鸿泽教授的学术专长是数学物理,他应用深邃的数学洞察力与数学分析解释重要的物理过程,在统计力学、量子动力学及随机矩阵等方面都有深刻的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