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ow
第十五卷, 第一期
"天河二号"开启眼科人工智能诊疗新里程

来源: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


导读: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是我国首家眼科专科医院,2006年成立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已连续七年位列中国医院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眼科第一,连续三届位列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第一,引领着我国眼科学的发展。在2017“天河二号”超算用户年会上,中山眼科中心林浩添教授受邀分享了基于“天河二号”实现全球首个眼科智能医生,助力医疗人工智能发展的精彩报告。该项成果已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上,并成为当期的封面文章和精选新闻。

优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供需不平衡,是我国医疗改革面临的主要瓶颈。现有的医疗体系对罕见病筛查和诊治成本高,随访困难,收益低,覆盖度严重不足,导致大量罕见病患者漏诊、误诊和延误治疗。另一方面,传统医疗模式产生了海量“闲置”的罕见病诊疗大数据未得到充分利用。近年来,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为优质医疗资源的拓展和辐射提供了新的思路。林教授所在的中山眼科中心人工智能团队以先天性白内障作为罕见病模型,探索罕见病的全新智能医疗模式,尝试解决上述的罕见病诊疗困境。

林浩添教授介绍,眼睛作为人体的体表器官,使眼科诊疗具有独特性,眼科疾病90%以上的诊断可基于对眼睛的直观和影像学成像信息进行,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眼睛图像是最容易获得的医疗图像信息之一。而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是依靠对大量图像数据进行深度学习,因此,基于图像分析的眼病诊断可以作为人工智能医学应用的重要突破口。

研究团队从2010年开始积累先天性白内障的医疗数据,涵盖诊断、评估、治疗等全链条信息。基于“天河二号”的超算资源,以大量的眼前段照相图像作为智能化训练及模拟测试样本,采用以深度学习为主体的多重人工神经网络,训练出先天性白内障智能医生CC-Cruiser。在实景模拟和临床实验中,智能机器人医生与专业眼科医生同场竞技均展现了高精度——面对不同来源的样本,智能机器人医生的诊疗决策准确率也都保持在90%以上,达到眼科专家级医师水平。这些研究成果已作为封面文章和精选新闻发表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上,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

经过模拟和实际测试后,中山眼科中心人工智能团队将人工智能医生应用于临床诊断。目前,智能机器人已走进眼科门诊,使患者免费享受专家级诊疗服务,目前已有超800名眼科患者受益,让患者实现高效、准确、快速就诊。同时,研究团队还创建了全球首个临床应用的人工智能眼病诊疗云平台,已在多家基层医院进行临床推广应用,应用过程中不断反馈的数据也可持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林教授介绍,未来人工智能机器人医生将在各大医院应用于更多领域。机器人2.0版本将增加人工智能随访和并发症预测功能,通过手机APP采集患者的眼部图片,实现远程复诊,以及对随访过程的精确预测与远程监控。在下一步发展规划中,人工智能平台有望进驻综合门诊,实现病人初筛、智能分诊和进行治疗决策,以及最终推广到各亚专科的人工智能诊治。据悉,团队还正在通过深度学习眼科专家手术视频大数据,和国内外多家单位联合研发智能眼科手术机器人,将成为手术机器人技术突破的里程碑。

“天河二号”有效支撑了眼科人工智能诊疗的应用发展,为探索我国智能医疗模式提供了有力借鉴。未来中心将携手中山眼科中心团队进一步拓展眼科智能诊治领域,助力医学人工智能的发展,使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可以覆盖更广的人群,促进医疗资源效益不断提升,大力推进医疗服务模式的创新和供给侧全链条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