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ow
第十五卷, 第一期
中山大学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成功举办

来源:中山大学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


2017年12月23-24日,中山大学未来计算技术高峰论坛在广州成功举行。该论坛由中山大学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主办,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所、软件工程与应用研究所、国家数字家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机器智能与先进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承办。

论坛开幕式由中山大学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肖侬副院长主持,钱德沛院长代表中山大学和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致欢迎辞。来自国内外高校的专家学者和学生百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本次论坛包括11位特邀专家的报告环节,以及学院的学科报告和青年教师报告环节。论坛围绕未来计算技术展开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与学术交流。

针对人工智能研究,IEEE Fellow、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郑南宁教授围绕“受脑认知和神经科学启发的人工智能”做了精彩的论坛首个特邀报告。郑院士的报告将围绕受脑认知和神经科学启发的人工智能的基本科学问题,阐述其基本原理、研究前沿,并进一步讨论直觉推理、因果模型、记忆和知识演化等方法的基本实现途径。并结合其领导的研究团队工作,讨论如何从情境认知的角度重新定义自主驾驶,构建一种进化的、发展的类人自主驾驶学习系统,使自主驾驶智能车具有记忆、推理和经验更新的认知机制,能够应对高动态和强随机性的交通场景变化。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北京大学高文教授围绕“智慧城市与数字视网膜”做了精彩的报告。高院士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视频编码等,探讨了智慧城市建设下的智能解决方案。

浙江大学信息部主任、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鲍虎军教授分享了“虚拟环境和视觉融合呈现”的相关工作及未来发展。鲍教授首先介绍增强现实技术的研究背景和所面临的挑战,然后简介他们在虚实环境的视觉注册和融合呈现技术与系统方面的进展,最后指出了增强现实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卢凯教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结合人工智能需求的高性能计算系统架构设计”,介绍了未来新一代天河高性能计算机的体系结构特点及思考;国家特聘专家、IET Fellow、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胡斌教授以“基于可穿戴技术的类人智能协同”主题做了精彩的报告,他提出未来人工智能可以是“人+机器,将人类的创造力和抽象能力与计算机超强的计算能力和记忆力相结合,让人与机器在未知环境中协同工作,让人与机器深度融合,共同决策来执行复杂的既定任务。

针对大数据研究,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黄华教授分享了“数字视频稳像及编码”的相关工作以及未来发展;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金海教授分享了“内存计算:现状,挑战与实践”,描述了内存计算的由来,深入分析了内存计算在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最后,报告还介绍了本课题组基于 DRAM 的大数据内存计算研究进展以及基于混合介质的大数据内存计算系统的核心系统软件技术研究进展;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舒继武教授以“大数据时代的存储系统若干变化的思考”为主题,讲述了为提高大数据的存储和处理效率带来了机遇,如何设计对开放通道SSD更加友好的文件系统和键值存储系统,以应对大数据存储与处理的性能提高 ;中国计算机学会杰出会员、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常务理事、复旦大学薛向阳教授为大家介绍了图像目标分类、目标检测、语义分割、实例分割、内容描述及问题回答等计算机视觉任务所对应的深度神经网络架构,讨论这些深度神经网络架构的特点;四川大学计算机学学院院长吕建成教授分享了题为“Understand Deep Learning-The Structure and Representation of Data”的精彩报告,介绍了数据在空间分布的结构,神经网络的特征表达;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王军教授以“Enabling Efficient and Accurate Approximations on Sub-datasets with Distribution-aware Online Sampling”为题做了精彩的报告。

每场报告完毕,主讲专家均与在场师生展开热烈的学术探讨和交流。

23日下午是学院的学科报告和青年教师报告环节。学科报告环节,由吴迪教授和郑伟诗教授代表,分别从学院的大数据研究和人工智能研究方面进行了汇报。青年教师报告环节,由郑子彬副教授、李绿周副教授、王昌栋副教授、陈旭教授、凌青教授、黄凯教授共六位优秀青年学者,就各自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汇报。专家们针对学院的学科建设,以及针对每位青年教师的研究方向及进展,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国内计算技术领域的学者提供了非常好的学术交流平台,也必将推动我院未来在计算技术领域的研究向更高目标迈进。